爱看书吧

爱看书吧 > 科幻小说 > 同我仰春全文免费阅读 > 正文 第一一七章 心有不甘

正文 第一一七章 心有不甘(第1页/共2页)

    绍绪五年,五月三十日,内书堂。

    早朝之后,邓修翼在御书房完成了当日的朱批,便向绍绪帝请辞。

    「这是忙什麽呢?」

    「回陛下,今日月底,当为内书堂大考之日。奴婢去看看。」

    「这又过一月了,翰林院还尽心?」

    「各位翰林大人学问高深,小内监还需要时日,才能都体会理解。比之上月,已是好太多了。」

    「汝恒为其隐。」

    「陛下明白奴婢便是了。」

    「去吧。」

    于是邓修翼便来到了内书堂,只见裴衡坐在上首,闭目养神,而十多个小内监正在下面奋笔疾书,额头上个个都有汗。这已是盛夏,内书堂并不供冰,裴衡身边的冰盆,还是邓修翼想了办法弄来的。小内监的下首位,就没有这麽好福气了。

    一炷香还剩四分之三,盈盈燃着,邓修翼便在堂外廊下站着,不进去,也不打扰。他自大病后,畏寒多于畏热,站在廊下,偶有风过,他竟无汗。

    香快燃尽时,裴衡睁开了眼,看到了在门外的邓修翼,他移开了目光。邓修翼的笑容凝在脸上,慢慢收了起来。裴衡扫着堂下的小内监,已经有三四人都已经答完,在通读。还有八九人,还在书写。

    香都燃尽了,裴衡呵道:「收笔!」小内监们除一人,都放下了手中的笔。

    裴衡眉头蹙了起来,这时邓修翼温温的声音从小内监身后门外响起,「答不完固然不好,但不守规矩更不好。」邓修翼讲完,那个唯一的小内监赶紧放下了手中的笔。裴衡瞥了邓修翼一眼。

    这是坐在第一案的小内监,站起来,将大家的卷子一一收到,放到了裴衡的案上,行了一礼。然后只见小内监们都打开了大字帖,开始练字。裴衡则仔细看起卷子来,时不时在卷子上进行批改。

    批改完毕,裴衡便起身,径直走了。路过邓修翼时,邓修翼向他拱手道:「有劳裴大人。」裴衡没说话,脚下不停步。

    邓修翼进到内书堂,坐在裴衡刚才坐的位子。「原吉,你把这冰盆摆你们中间。」邓修翼吩咐了一声,然后便开始了看卷子。

    等他把十来张卷子都看完,小内监们都抬着头,目光亮亮得等着他说话。

    「这次考的很好,你们都有进步。裴大人判的前三是陈待问丶朱原吉和曹应秋。」

    这朱原吉便是邓修翼第一次上课时候,第一个拿着大字给他批的小内监。这三人听说这次自己是前三,都眉飞色舞起来,只有朱原吉高兴之馀仍带着点遗憾。

    「原吉,莫要因为这次没有考第一而沮丧,常言道文无第一,武无第二。我上次跟你们讲过,如今你们是同窗,便是同道好友。交友之道当如何?」

    「友谅丶友直丶友多闻!」小内监一齐回答。

    「很好。所以同窗精益,便是自己精益,大道不孤。」

    朱原吉拼命点头。

    「待问,也莫要因为这一次考了第一而骄傲,学问之道书山学海,无有止境。满招损,而谦受益,日日当知不足。你可明白?」

    「邓夫子,我明白。」这内书堂的小内监们都发自内心尊重邓修翼,故而没人时都叫他邓夫子。

    一开始邓修翼还纠正,后来实在纠不过来,十几岁正是顽皮的时候。所以没人时,邓修翼便随了他们,只是千叮万嘱不能人前说,小内监们自然应下。

    「应秋进步也很大,我很高兴。」

    曹应秋是三人中年纪最小的一个,此时尚不擅言辞,只咧嘴笑。

    「剩下的,虽然没有拿到前三,但是都完成了,很好。学无止境,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只需日日精进,终有大成。大成不问早晚,只问每日三省,可有进步。你们可明白?」

    「明白!」小内监都高声回答。

    邓修翼点点头,随后道,「你们自行安排吧,看书练字亦可,只不许出这内书堂。过了午膳,便回各处当值。」

    小内监便一哄而散,各自去书房捡书看去了。邓修翼看着他们,想着,苏苏也只十一岁。

    ……

    六月初五日,李云苏到了淮安,接到李云茹的信,她依然坚持要进宫。李云苏叹了一口气,便对李仁说:「去寻两个小丫头,一个和二姐一般大,一个和我一般大。在山东各处晃悠,不怕被人看见。但要注意安全,莫入虎口。」李仁领命而去。

    ……

    六月十三日,太子到了苏州。

    苏州府的富庶,堪称天下翘楚。其赋税冠绝寰宇,隆裕年间年输税粮达二百八十多万石,若全国总量为十,则苏州一府便占其一,时人惊叹「苏松税赋甲天下,苏州尤甲苏松」。大运河畔的浒墅关,年征关税亦占全国户部关税总额的十分之一,白银流通量更占全国三成,钱庄票号林立,素有「天下银根在姑苏」之称。

    苏州百业兴盛,尤以丝绸业为冠。东北半城「万户机声」昼夜不息,南京云锦丶杭州杭罗皆仰仗苏丝供应。城内处处可见高鼻深目碧眼红发之人,太子初见竟以为见到了罗刹鬼。

    苏州知府况亦鼎慢慢解释,太子才知这些人等竟和在淮安的新罗人一般,来自海外佛郎机。他们不远千里而来,只为苏州丝绸和瓷器,他们云「苏州丝绸若停供三年,领主将无新衣可着」。

    阊门至枫桥一带商铺六千馀家,丝绸丶棉布丶玉器丶书籍汇聚成市,盛泽镇更以「日出万匹」的丝绸业闻名,白龙桥石刻「晴翻千尺浪,风送万机声」,正是其盛况。

    苏作玉雕丶缂丝丶摺扇等工艺精湛,
\/阅|读|模|式|内|容|加|载|不|完|整|,退出可阅读完整内容|点|击|屏|幕|中|间可|退|出|阅-读|模|式|.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