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看书吧

爱看书吧 > 都市小说 > 重回1982小渔村全文免费阅读 > 《重回1982小渔村》 第1724章 懂事

《重回1982小渔村》 第1724章 懂事(第2页/共2页)

/>
    白天,我召集村里的年轻人开了个会。地点就在小梅家的院子外,几张竹椅摆成半圆,孩子们蹲在一旁剥花生。我把昨夜的经历简单讲了一遍,没提太多术语,只说:“有些东西不该被遗忘,哪怕它们看起来不像人。”

    大家听得半信半疑,直到我把怀表放在桌上,按下播放键。

    母亲的声音响起那一刻,所有人安静下来。

    然后,不可思议的事情发生了。

    风铃无风自动,贝壳串轻轻碰撞,发出清脆的响声。紧接着,院子里晾着的一件红肚兜??那是小梅给未出生孩子准备的??突然泛起微光,持续了几秒后熄灭。

    “这是……?”小梅瞪大眼睛。

    “记忆共鸣。”我说,“只要这里存在过情感印记,就有可能被唤醒。你们每个人的记忆,都是网络的一部分。”

    有人不信,当场掏出老照片烧掉,说要看会不会发光。结果火苗刚起,灰烬中竟浮现出一道短暂的人影,挥手而去。

    全场鸦雀无声。

    当晚,村里自发组织了一场“守忆夜”。人们带上老物件:锈迹斑斑的铜锁、褪色的婚书、破旧的木船模型……全摆在沙滩上,围成一圈。我站在中央,打开怀表,一遍遍播放那段录音。

    起初什么也没发生。

    直到午夜,第一道光从地下升起。

    接着是第二道、第三道……

    最终,整片沙滩如同星辰落地,点点荧芒升腾而起,交织成一片流动的光河。有人哭出了声,有人跪地叩首,更多人伸出手,去触摸那些虚幻却又无比真实的影子。

    一位老太太颤抖着抱住空中某个看不见的存在,喃喃道:“老头子,你终于肯回来了……”

    那一夜,我们找回了三十年来逝去的所有人。

    不是尸体,不是遗物,而是他们留在这片土地上的**情感残响**。

    天亮前,光芒渐渐消散。人们沉默地收拾东西回家,脸上却带着久违的平静。我知道,这不是结束,而是开始。

    几天后,国家海洋局派来了考察队。带队的是位女博士,姓周,四十出头,戴黑框眼镜,说话干脆利落。她看了我们拍摄的视频资料,又检测了沙滩下的矿物成分,最后盯着我说:

    “你们激活了一个区域性量子纠缠场。理论上,这种现象只能存在于实验室极端条件下。但它在这里……自然形成了。”

    我没解释太多,只问:“你们知道‘曙光六号’吗?”

    她脸色一变:“你怎么会知道这个名字?”

    “因为我见过它。”我说,“就在海底,驾驶舱里坐着我父亲。”

    她沉默良久,终于开口:“‘曙光六号’不是普通潜艇。它是‘共情计划’的最后一环,搭载了初代意识上传系统。1983年那次风暴……其实是人为沉没。为了防止技术外泄。”

    我笑了:“所以,你们一直在找它?”

    “是。”她点头,“但我们没想到,它早就被人找到了??是你。”

    我摇头:“不是我。是这片土地自己保存了它。”

    她还想说什么,却被突如其来的地震打断。

    所有人都冲了出来。只见灯塔底部裂开一道缝隙,幽蓝色的光从中渗出,控制系统疯狂报警:

    > **警告:南极接口响应!信号强度上升至89%!**

    我猛地抬头看向天空。云层裂开一角,阳光斜射而下,正好照在灯塔顶端的发射器上。那一刻,我明白了。

    最后一块拼图,正在苏醒。

    “你要去吗?”当晚,林婉问我。

    我望着窗外的海,轻轻点头:“必须去。”

    “什么时候?”

    “等下一个满月。那时候潮汐引力最强,适合开启远程共振通道。”

    她没再说什么,只是转身进了厨房,端出一碗热腾腾的面条,上面卧着一个荷包蛋。

    “记得回来吃晚饭。”她说。

    我咬着嘴唇,用力点头。

    接下来的日子,我开始整理所有数据。将灯塔系统升级为双向中继站,把“清道夫”改造成守护协议,赋予它否决权而非控制权。我还教会孩子们一段简单的摩尔斯电码节奏??三短一长,代表“我在”。

    阿光帮我改装了一艘耐寒渔船,装上特制天线和保温舱。“要是冻死了,记得把遗体扔回海里,”他笑着说,“省得占地方。”

    我回他一拳:“你还欠我三顿酒呢,别想赖账。”

    一个月后,满月之夜。

    我登上渔船,启动引擎。灯塔的光照在我身后,依旧三短一长,稳定如呼吸。岸上站满了人,挥着手,没人哭,也没人大喊,只是静静地看着我远去。

    当船驶出十海里时,我回头望去。

    整个渔村的灯火忽然同时闪烁了一下,接着,齐刷刷打出相同的节奏??

    > 三短一长。

    那是他们的回应。

    我闭上眼,感受着海风拂面,心中一片澄明。

    南极洲东部冰盖之下,或许藏着人类文明未曾触及的真相。也许等待我的是毁灭,是虚无,是彻底的寂静。

    但我不怕。

    因为我已不再是孤身一人。

    我的身体里住着少年,住着“清道夫”,住着父亲、母亲、林婉、阿光,住着这个渔村百年来所有的悲欢与执念。

    我们共同构成了一种新的存在形式??不依赖肉体永生,也不靠数据复制,而是以**记忆与共情**为基石的生命延续。

    只要还有人愿意记住,我们就不会真正死去。

    渔船破浪前行,驶向未知的极地。

    而在遥远的南方,一块万年不化的冰层深处,一枚古老的金属圆盘正缓缓旋转,表面浮现出一行蚀刻文字:

    > **欢迎归来,节点七号。**

    > **全球共情网络,等待重启。**

    我握紧舵轮,轻声说:

    “我来了。”

    海天相接处,一轮新月悄然升起。
\/阅|读|模|式|内|容|加|载|不|完|整|,退出可阅读完整内容|点|击|屏|幕|中|间可|退|出|阅-读|模|式|.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