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资被锦衣卫抓着当众游街,狼狈不堪,林语墨见到后无比慌乱,急忙去找杨明政商讨。
“杨兄,杨兄,开门!”
走进大堂,他顾不上口渴难耐焦急问道:“你...你看到了么?锦衣卫将郭资带走了。”
“锦衣卫行事如此大张旗鼓,想不看到都难。”
“难道是因为那两件事?可郭资~”
“嘘!”杨明政投鼠忌器,示意他不要再说。
林语墨点点头,心有余悸问道:“那我们现在该怎么办?”
“通知...”杨明政刚要说什么,可一看到那个罪名总感觉是自己想多了。
郭资在他们的事中掺和的并不深,这事会不会只是个巧合?万一随便行动打草惊蛇...
他心里氤氲着一股恐惧,越这样想就越没底。
“算了。”
“静观其变吧。”
悬而不落的刀杀伤力真的很大。
皇宫,纪纲跪在地上汇报说道:“皇上,郭资已将所有事情全部交代,微臣手中有他签字画押的口供。”
朱元璋居高临下的看着他,目光中满是玩味,“有没有其他人牵扯其中?”
纪纲心中依旧在挣扎,但最后还是说道:“没有。”
“将他拉到菜市口砍了吧!”
“这件事做的不错,你也下去吧。”
锦衣卫依附皇权而生,那句做的不错让纪纲欣喜若狂,他急忙叩首,“微臣告退。”
他前脚刚走,宋和后脚便从屏风后拐了出来,“皇爷圣明,他在抓捕郭资之时确实没有提及一句张贴大字报的事情。”
“进入诏狱后也没有提问,只是将郭资严刑拷打至昏迷,而后在他早已准备好的口供上画押。”
“动作干净利落,显然不是第一次做了。”
朱元璋拿起旁边的玉圭翻来覆去打量一番:
“闹吧,把纪纲推出去吸引朝臣的目光,让他再查上几个贪污的人把水搅浑。”
“给那些心怀叵测之人一点侥幸!”
“他们肯定会琢磨咱究竟要做什么。”
“想吧想吧,人闲下来的时候总归要想一点东西的。”
“顺着咱的思路想,总比自己瞎想要强。”
“老奴遵旨。”宋和站在一旁逡巡了片刻,朱元璋本想躺下睡会,可却感觉到了疑惑的目光转身问道:“有事?今儿奉天殿不管饭。”
“不是,皇爷,老奴不明白,为何不将杨明政他们一网打尽呢?”
“明枪易躲,暗箭难防,你知道还有多少官员牵扯其中?放长线,才能钓到大鱼。”
“咱要做的就是稳住局势,然后相信熥儿!”
“皇爷,弹劾纪纲力保郭资的不就是他们的同伙么?”
朱元璋只是轻轻一笑,“马上你就会明白。好了,去把咱交代你的事情先给做了。”
“老奴告辞!”
宋和刚刚走出门外便看见通政司宋徵匆匆而来,他急忙拦下:“大人,怎么了?”
“还不是纪纲么?他胡作非为张扬跋扈惹了众怒,几乎所有的文官都在上奏弹劾他,我那里已经快被奏折淹了。”
宋和骤然间恍然大悟,他怎么把这个忘了!
为何弹劾纪纲的不一定是郭资同伙呢?
因为里面还牵扯到锦衣卫的权利问题。
蒋瓛在的时候锦衣卫非常收敛,现如今的纪纲让官员想到了胡惟庸时代的恐怖,所以都要上奏弹劾。
皇爷,他真的是将什么都算到了。
“放司礼监吧,皇爷睡了,一会我给他送过去。”
“行。”
回到锦衣卫北镇抚司,纪纲坐在太师椅上,身体放松,双臂张开,呆呆看着天空。
他将发大字报这个罪名扣在郭资头上,本就是为了逢迎皇上。
现在看来,这步棋走对了。
他仰头看向天井,忽而哈哈大笑,笑声中充满着对当初苦苦求学最后无所事事的痛恨,他想到了弃他而去的高贤宁,最后眸光一闪,又想到了一个人。
“来人!”
“大人,怎么了?”
“附耳过来,你去山东一趟...”
朱允熥汤和蒋瓛等人率领三千龙骑兵沿着大运河北上,一路风景变化,让常年待在应天的他大饱眼福。
他也清楚的看到了他提出治理方法,完后秦达在外奔波一年所整修的运河到底有多么繁盛。
百川通行,千帆竞走!
简直就是大明朝的动脉!
可是,一过南直隶风景便迥然不同,山东民生凋零,一路上只有零星的几户人家。
虽然旱灾已经过去,可造成的影响短时间却无法完全修复。
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
蒋瓛说道:“看,那里有一具尸骨。”
“让锦衣卫兄弟去埋了吧,记得做好防护。”
廖升不解问道:“这是饿死在路上,被野狗吃了的么?”
其他人闻言都默不作声,就连树皮都被啃光的山东大地,怎么可能还有活着的野狗。
\/阅|读|模|式|内|容|加|载|不|完|整|,退出可阅读完整内容|点|击|屏|幕|中|间可|退|出|阅-读|模|式|.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