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西乡从道没有和少年争论下去,只是说道:“上次我已经听过你说的海军没有前途的描述,那么不如你今天和我说说,什么是有前途的海军好了。”
林信义思考了一下,觉得不让西乡知难而退恐怕是不成的了,他于是起身走到河原的大办公桌上拿了几支红蓝铅笔,然后便走到了一侧墙上挂着的世界地图前。
林信义指着地图说道:“海权之兴起,起于航海大发现,而航海大发现的起因是因为奥斯曼帝国的崛起,使得欧亚大陆中部出现了一个强大的陆上强权。
西班牙人、葡萄牙人、荷兰人,这些海上强权之所以式微,都在于他们在陆上遭到了强权挑战。英国之所以能够击败拿破仑帝国,主要在于两个原因,一是拿破仑帝国并没有完全征服欧洲,俄罗斯帝国依然拥有挑战拿破仑帝国陆上强权的能力;二是英国是一个岛国,和陆权国家并不接壤。
所以我认为,这世界上的国家其实可以分为两种性质,海洋国家和大陆国家。有能力争夺海上霸权的必然是海洋国家。”
林信义说到此处,手中便找了一条蓝色的铅笔在世界地图上划了几个圈子,接着说道:“英国、美国、日本,就是三个海洋国家,也是必然需要海上霸权才能强大的国家。”
接着他又用红色铅笔把欧亚大陆圈了起来说道:“世界上的文明发源地就在这块大陆上,我觉得可以把这块大陆称之为世界之中心。陆权之争夺,实质上就是对于欧亚大陆控制权的争夺。
海权之强盛时期,必然是陆权分裂之时期,这也是大英帝国外交均势之基础。而陆权趋向于统一 时,海洋国家就只能去寻找新航路或新大陆,以避开陆上强权之挑战。这就是过去几个世纪的历史。”
林信义转过头来看着西乡从道说道:“作为一个海洋国家,和大陆国家进行对抗是一种宿命。所以,理论上英美日三国应该站在一起对抗欧亚大陆上的陆上强权。
但今日的现实是,英国一家就已经能够控制整个欧亚大陆了,因为英国人控制了印度大陆和埃及,整个欧亚大陆被分为了三块,欧洲、东亚和南亚,能够自由联通这三块区域的正是掌握了海上强权的大英帝国。
在这样的局势下,美国和日本就成为了多余的海洋国家。美国尚可以经营美洲大陆,但日本几乎就没有活动的空间。所以,不打倒大英帝国的全球霸权,日本的活动范围就只能在英国人划定的区域之内。”
西乡从道看着墙上的地图,他还是第一次以这样的角度去看待世界,这确实很有趣,但也能感受到英国人给与世界的那种压迫感。不过他还是提出了一个质疑,“那么俄国呢?俄国不也是能够沟通这三片区域吗?”
林信义颔首说道:“西乡侯看的很准,这正是大英帝国霸权可以被打倒的关键,因为大英帝国的霸权是不完整的…”
第六十六章 海军之未来二
林信义指着地图上俄罗斯的国境虚虚一划后说道:“英国是一个小国,不论他占领了多少地盘,本土人口数量始终是他最大的缺陷。英国本土的人口不足五千万,去掉爱尔兰就只有4000万出头,而近百年前英国本土的人口也就只有这个数量的一半,2000万出头而已。
所以,英国虽然制霸于海上,但是面对陆上强权时只能依赖另一个陆上强权加以制衡,至于殖民地的人口,只能用来填补后勤和制造财富,并不能用来争霸陆权,这一点从当前的布尔战争就能看的出,英国人大量的调动殖民地军队,但是却拿十几万人口的布尔人毫无办法,只能依赖屠杀平民消灭反抗军的后勤支援。
因此,在大英帝国的全球秩序下,俄罗斯帝国其实起到了一个相当重要的作用,牵制欧洲的陆权国家,阻止欧洲、南亚、东亚在内陆形成一个陆上通道。这样,英国对于海洋的垄断才是有意义的。
根据这一点我们就能得出一个结论,英国所期待的俄国国境线是这样的,西方是波罗的海和黑海之间的某条线,不能把波兰、巴尔干半岛完全纳入统治,这样俄国就被封闭于欧洲的中心之外,从而无法对欧洲的主权构成挑战。
在中部,俄国的势力不应当越过高加索山脉和进入中亚草原,以防止俄国在波斯湾找到出海口,从而对英国的全球秩序构成挑战,因为英国的全球秩序基础在印度半岛而不在英伦三岛,失去了印度大陆的英国是不能称之为大英帝国的。
在东方,俄国不应当进入到新疆、外蒙和满洲地区,因为只有这样英国才不会失去对于俄罗斯的控制。一旦俄国在东方拥有一个人口和工业基地,那么俄国必然会在东方寻求扩张,最终破坏英国人所建立的地区势力均衡秩序。
这就是大英帝国的霸权,虽然是世界的霸主,但却并非真正依赖自己的力量登上的王座,而是在列强互相牵制的结果下窃取的王座…”
看着如掌上观纹一般经纶天下的林信义,西乡从道也产生了一阵恍惚感,感觉自己又像是回到了少年时期,看着大久保和兄长他们谈论天下的场景。当然,那个天下只有日本而已。
林信义此时却已经把精神全神贯注在了面前的地图上,根据上辈子的见识和这辈子的见闻,侃侃而谈道:“…我们加入海洋国家这边,也就是奉英国为主的世界秩序,那么英国需要的并不是日本的海军,而是日本的陆军。
\/阅|读|模|式|内|容|加|载|不|完|整|,退出可阅读完整内容|点|击|屏|幕|中|间可|退|出|阅-读|模|式|.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3页/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