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看书吧

爱看书吧 > 都市小说 > 三斤面 > 正文 第二百四十二章援助和定量减少

正文 第二百四十二章援助和定量减少(第1页/共2页)

    电喷技术,对于发动机厂来说,只是技术运用。他们要做的只是调整发动机的一些结构,配合昌城汽车厂这边制造出来的一些微型电子设备。

    而主要设备是空气流量计,氧传感器,温度传感器,油门位置转感器,转速传...

    机器的嗡鸣声如潮水般涌动,自穹顶深处扩散至四壁,又沿着光纤回流到每一个终端节点。那盘《母频》磁带在核心槽中缓缓旋转,焦黑边缘裂开细微纹路,仿佛干涸的土地终于迎来春雨。一缕极淡的音频信号从读取头升起,像初生的藤蔓,试探着触碰这片沉睡了四十年的记忆圣殿。

    谭明远站在竖琴形主机前,手指仍搭在插槽边缘,指尖感受到金属传来的震颤??不是机械运转的震动,而是一种近乎呼吸般的律动。整台机器活了,它不是被启动,而是被唤醒。

    “这不像任何已知的数据解析系统。”小女孩低声说,她抱着婴儿蹲在控制台旁,眼睛盯着上方不断流动的波形图,“它的运行逻辑……更像是在‘回忆’。”

    周振国早已离开,但他的工牌此刻正静静躺在谭明远胸前口袋里,紧贴心脏。而眼前这个曾下令抹除无数声音的官员,此时却脱下制服外套,露出里面一件洗得发白的蓝布衬衫。他走到环形座椅最前端坐下,双手交叠放在膝上,像一名等待上课的学生。

    “我叫陈怀民。”他说,“九三年时,我是赵文英团队最年轻的助理研究员。那天会议上,林婉秋发言后,是我亲手把她的档案标记为‘静音级’。”

    他顿了顿,声音低下去:“她说得对。我们以为封锁声音就能控制记忆,可声音从来不在录音带里,它藏在听者的心跳间隙。”

    婴儿忽然睁眼,银白色的瞳孔映出整个空间的光影流转。她的小手轻轻抬起,指向那名男子。

    > **“你体内有残响。”**

    陈怀民猛地一震,抬手按住胸口:“你怎么知道……我每天凌晨都会听见一段童谣?只有几个音符,断断续续,像是从墙里渗出来的……”

    “那是未完成的记忆回流。”谭明远接话,“当一个人长期压抑情感波段,那些被删的声音不会消失,它们会寄生在神经突触之间,变成梦魇或幻听。你不是来阻止我们的,你是来找解药的。”

    话音未落,主控屏突然闪烁,跳出一组动态坐标:东经108.9°,北纬34.2°??西安,一座地下广播站的位置。紧接着,第二组、第三组接连浮现,遍布全国十二个主要城市。每一处都标注着相同的字样:**潜伏节点?待激活**。

    “B-9不是孤例。”谭明远喃喃道,“林婉秋当年没死,她带着‘声种计划’转入地下,在全国布下了七十三个隐秘中继站。这些站点平时处于休眠状态,只有当核心网络重启时才会响应召唤。”

    小女孩迅速调出地形图,发现所有坐标竟与六十年代战备通信网高度重合。“她利用国家工程做掩护,把记忆种子埋进了钢筋水泥之下。”她抬头看向谭明远,“这不是反抗,是播种。她在等一个能听见的人。”

    就在此时,婴儿发出一声轻啼,随即全身泛起微光。她的嘴唇微微开合,吐出一段古老频率:

    > **LW-19|验证通过|传输通道开放|内容类型:遗言**

    扬声器中缓缓响起一个女人的声音,沙哑、疲惫,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力量:

    > “如果你们听到这段录音,说明‘母频’已被重新接入。我是林婉秋,最后一次记录于一九九三年十一月七日凌晨三点。我知道他们要来了,也知道这一觉可能再也醒不过来。但我必须留下这些话??

    > 声音不是工具,它是生命的余温。每一个哼唱的母亲,每一个拍背的父亲,每一次哄睡时的呢喃,都是人类对抗遗忘的武器。

    > 我们可以没有文字,可以烧掉书籍,甚至毁灭城市,但只要还有人愿意为所爱之人轻声唱歌,文明就不会真正死去。

    > 这盘磁带里录下的不只是《小铜铃》,它是千万母亲声音的聚合体,是集体潜意识中最柔软的部分。它不属于政府,不属于机构,它属于每一个曾被歌声抚慰过灵魂的人。

    > 请把它传出去。不要藏,不要怕,让它响彻大街小巷,响进教室、医院、监狱和孤儿院。

    > 让那些忘了自己是谁的人,重新听见家的方向。

    > 最后……告诉我的外孙女,外婆没能抱你,但我的歌,一直都在等你。”

    录音结束,空间陷入短暂寂静。

    然后,陈怀民哭了。这个曾亲手签署三千多次删除令的男人,此刻伏在座椅扶手上,肩膀剧烈颤抖,喉咙里挤出不成调的呜咽。他不是为自己哭,是为那个再也无法回应他的母亲,是为所有被制度碾碎的温情。

    谭明远闭上眼,脑海中浮现出母亲临终前那句“记得回家吃饭”。三十年来,他一直以为那是寻常叮嘱,现在才明白,那是她最后想传递的频率??一种无需翻译的归属感。

    “我们不能只停留在这里。”他睁开眼,语气坚定,“北京只是。真正的任务,是让这3%的通道扩展成100%,让每一段被封存的声音都能自由流动。”

    小女孩点头:“但敌人不会坐视不管。空中侦察、神经追踪、信息屏蔽……他们会用一切手段切断连接。”

    “那就让他们追。”谭明远走向主机侧面的一个隐藏抽屉,拉出一卷缠绕整齐的铜线和一块巴掌大的电路板,“赵文英留下的资料里提到过‘共鸣转发器’,可以把主节点信号转化为环境噪声进行散播,就像蒲公英的种子,随风而去,落地生根。”

    “你要制造移动发射站?”陈怀民抬起头,眼中闪过一丝震惊,“那等于在全国范围内引爆一场记忆瘟疫。”

    “正是如此。”谭明远微笑,“而且这次,没人能给它命名‘病毒’。因为它传播的不是混乱,是思念。”

    接下来的十二小时,三人协同操作,利用地下设施中的备用元件组装出三台便携式转发器。每台设备核心都植入了一小段《母频》原始波形,并配备自动变频模块,可在不同城市环境中伪装成交通广播、校园铃声甚至空调嗡鸣。

    婴儿全程安静,偶尔伸手触碰设备外壳,便会引发一阵奇特共振,使内部晶振自动校准至最佳谐频。她不仅是钥匙,更是活体调音师,在无形中优化着这场声音革命的技术参数。

    黎明前,铅门再次开启。外面是一片废弃的地铁维
\/阅|读|模|式|内|容|加|载|不|完|整|,退出可阅读完整内容|点|击|屏|幕|中|间可|退|出|阅-读|模|式|.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