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看书吧

爱看书吧 > 科幻小说 > 肥鸟先行 > 正文 第231章 喜得贵子

正文 第231章 喜得贵子(第1页/共2页)

    第231章 喜得贵子

    苏泽看着系统弹出来的结算报告。

    【在诚意伯刘世延等一众因罪失爵的勋贵『慷慨解囊』下,凑足了武监的经费。】

    【皇帝正式颁旨,在国子监侧建造武监。】

    【在你的推动下,武监的设立标准更高,为大明培养了一批合格的基层军官。】

    【三个月后,第一批武监生员入学。】

    【但因为勋臣推荐入学的制度,勋臣贵族军官团体,成为一股政治势力登上历史舞台。】

    【勋臣贵族军官团体,和土地贵族相互结合,形成的保守军官团体,又和平民派的进步军官团体产生了激烈的冲突。】

    【大明国祚+2】

    这麽看来,自己着急推动武监的设立,还是影响到了未来,加强了勋臣子弟在武监中的话语权。

    勋臣贵族军官团体,不就是普鲁士的容克贵族吗?

    这未来的大明是越来越「热闹」了。

    但是国祚能增长,也说明更加规范化的武监,还是能给大明带来好处的。

    苏泽放下【手提式大明朝廷】开始思考,果然历史总是螺旋前进的。

    而这件事,也体现了大明另外一个问题,那就是民间资金运用严重不足。

    长期的重农抑商国策,官府的资金几乎和民间资金没有任何联系。

    这也让大明的财政十分的脆弱。

    同时代的欧陆君主,在遭遇到短期财政问题的时候,可以向银行家借钱,欧陆几座有名的大学,最早都是皇室向银行家借钱创办的。

    「上下挥霍无度,便掠之于民;民变在即,便掠之于商。」

    商人和官府之间也没有任何信任可言,大明财政遇到问题,最后就只剩下加税一个方法。

    这自然是一种非常脆弱的财政体系。

    近代的国家转变,其实也在于财政动员力量的指数级上升。

    当然,所谓的金融体系,其实也就是抽取社会财富的工具。

    这个时代的欧陆君主,也不是什麽白莲花,借钱不还,或者乾脆物理解决债主的事情也不少。

    但如果有了更好用的金融工具,可以从民间融资,那这次武监也不需要向勋贵募资了。

    而随着社会改革的进一步推动,也必然会出现更多介于官府和民间之间的事务,比如公共运输丶教育等公共事业,这类投资完全由官府出资,或者完全由民间筹款都不好,官民共办,或者由官府向民间募资筹办,才是更好的方式。

    这同样需要更有效的金融工具。

    苏泽拿起一封登莱巡抚涂泽明的信,涂泽明在信上写的一件新事物,引起了他的关注。

    ——

    隆庆四年,二月。

    「号外号外!诚意伯复爵!重赐丹书铁券!」

    「登莱造船厂第一艘西洋舰队舰船下水海试!」

    「御旨拟定第一批武监生员名单!」

    山西会馆前的一座茶肆中,身穿黑色绸缎长衫的范宽,恭敬的给对面中年人倒茶。

    能让四大报纸之一的《商报》总编这麽客气的,对面的男人是大同范氏家主范宝贤。

    这位范氏家主刚过完年就离开大同老家,显然不是为了看《商报》的筹办结果。

    他是来京师考察业务的。

    范宝贤是轻装来京的,也没有住进大同会馆,而是将范宽喊到了茶肆来谈事情。

    范宽暗暗有些吃惊,从茶肆的老板到夥计,都对范宝贤十分尊重的样子,可见这座茶肆就是大同范氏的产业。

    范宽又想到自己很多时候就喜欢拉人来这座茶肆谈事情。

    这位族长守在大同祖宅,却能控制大同范氏这麽大的产业,绝非等闲之辈。

    「你说的这个票号买卖,不就是钱庄吗?」

    范宽说道:

    「族长明鉴,这票号和钱庄雷同却也有不同。」

    范宽说道:

    「钱庄是用来兑钱的,这京师的钱庄,多是在正统年间出现的,都是因为朝廷松弛银禁,铜币泛滥,铜钱轻重不一,成色各异,制钱丶私钱丶白钱三者之间的比价差异大,变动多,才出现钱庄这种兑换钱币的业务。」

    范宝贤点头,大明早就有钱庄了,正如范宽说的,钱庄实际上是大明混乱的货币政策下,产生的一种民间兑换钱币的机构。

    而随着大明商业活动的活跃,这种兑换业务更加发达。

    当然,这些钱庄也免不了兼营私铸丶典当丶高利贷,京师的几家钱庄历史悠久,背后都有权贵撑腰。

    这段日子,京师的钱庄日子却不好过了。

    主要原因自然是银元和黄铜币的大量铸造,这近两年的连续铸币,逐步淘汰了各种劣币。

    而良币的用途越来越广,商贾百姓也开始习惯用良币交易,原本靠着买卖钱币赚钱的钱庄,生意自然撑不下去了。

    范宽说道:「但是票号是用来异地兑银的。」

    范宽解释说道:

    「最早的票号业务,出现在市舶司之间。」

    「市舶司得在各个港口之间贸易,所得的利润如果都换成钱存在船上要占用货仓,十分的不方便。」

    「于是登莱市舶司镇守太监张诚就向司礼监提议,在各市舶司设立票号,市舶司商船的盈利可以存在港口市舶司的票号中,票号开具收据。」

    「最后这些银元反正都要送入京师,再由票号收据来统计入内帑。」

    范宝贤一思考,也觉得这个方法很好。

    反正市舶司的盈馀都是要送入京师内帑的,这个办法就节省了将银元运来运去的浪费。

    范宽说道:

    「族长,您不觉得这票号很便利吗?」

    范宝贤点头。

    范宽又说道:

    「属下在直沽办报,也经常听商人抱怨,要往来银钱于京师和直沽。」

    「所以属下就想,为什麽我们大同范氏不能在直沽和京师分别设立票号呢?」

    「商人在直沽存了银钱,直沽的票号开具收据,商人凭藉收据,可以在京师支取,反之亦然。」

    范宝贤低头思考起来。

    作为一个商业家族首领,范宝贤自然不会去问票号怎麽赚钱这种问题。

    别人将钱存在自家票号里,这沉淀的资金就是下蛋的金鸡。

    如今京师直沽这麽多赚钱的产业,随便拿钱出来投资点什麽都能赚上不少。

    而且钱这个东西,就是越多越能生钱,正如同范宽所说
\/阅|读|模|式|内|容|加|载|不|完|整|,退出可阅读完整内容|点|击|屏|幕|中|间可|退|出|阅-读|模|式|.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