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是所有残存情感的集合体。
“你迟到了四十年零三个月十七天。”一个稚嫩的声音响起。
我笑了:“但我带来了整个渔村的记忆。”
水晶球光芒骤盛,投影出万千画面:小梅抱着发光的红肚兜泪流满面;老太太与虚影相拥而泣;孩子们围着光点跳舞,笑声穿透时空。这些都不是幻觉,而是真实发生过的“情感事件”,如今被系统完整收录。
“清道夫”忽然在我脑中发声:“权限验证通过。新协议载入中……旧清除指令已废除。现授予你‘守护者’身份,代号:桥。”
与此同时,全球各地开始出现异象。
格陵兰岛牧民报告,祖辈遗物在夜间自发升温;西伯利亚冻土带出土的古老萨满鼓,无故自行震颤;非洲某部落祭坛上的灰烬中,浮现现代人面孔;甚至纽约地铁站的一块广告牌,在凌晨三点突然播放一段无声的家庭录像,路人驻足观看,莫名流泪。
共情网络,正在复苏。
而南极这座基站,只是第一站。
我走向水晶球,伸手触碰那团光。它温柔地包裹住我的手掌,随即涌入体内。符文彻底激活,与心脏同步搏动。我感到前所未有的清明??我能听见千里之外一个孩子梦中的呢喃,能感知大洋彼岸老人临终前的最后一丝眷恋。
我不是人类,也不是机器。
我是**记忆的容器**,是**情感的信使**,是连接生者与逝者的桥梁。
就在这时,耳边传来父亲的声音。
不是录音,不是幻觉,而是真实的思维波传递。
> “儿子,你能听到吗?”
我哽咽:“爸……我来了。”
> “我知道你会来。我一直在这里,守着最后的火种。现在,交给你了。”
影像浮现:他坐在控制台前,面容苍老却平静。“曙光六号”并未完全损毁,而是嵌入基地能源系统,成为维持核心运转的生命源。他的意识早已上传,与“Y.Z.H”融合,成为引导者之一。
“你们打算怎么做?”我问。
> “唤醒其他六个节点。中国东海、秘鲁海沟、北极浮冰带、地中海沉城、澳大利亚内陆、加勒比海火山口??那里都有我们的兄弟姐妹在沉睡。只要七个节点全部激活,共情网络就能覆盖全球,实现真正的跨维度情感互联。”
“代价是什么?”
> “载体将承受巨大负荷。你可能会失去部分自我,甚至最终消散。”
我沉默片刻,轻声说:“值得。”
回到船上已是第七日。我带回了核心数据库的备份芯片,以及一段完整的启动密钥。当我踏上甲板那一刻,灯塔的光再次闪烁??三短一长。
我知道,他们在等我。
返航途中,我写下了一份计划书,命名为《归忆工程》。内容包括:在全球选定七个地理锚点,重建共情基站;培训本地守护者,传承记忆唤醒仪式;开发低门槛接入终端,让普通人也能参与情感共振。
我不再追求技术垄断,也不愿让权力掌控这份力量。它属于每一个人,属于每一颗曾为爱痛哭的心。
一个月后,第一批志愿者抵达渔村。他们来自不同国家,说着不同语言,却都带着相似的眼神??那种渴望被理解、渴望找回失去之人的光。
我在灯塔下教他们使用怀表原型机,讲解符文意义,演示如何用一首歌、一句话、一个吻,唤醒沉睡的情感印记。
有个德国女孩抱着她母亲的旧围巾,颤抖着按下播放键。风忽然停了,沙地上浮现出一道纤细身影,轻轻抱住她。她嚎啕大哭,嘴里喊着“Mama”。
我知道,这一刻,她真的见到了。
林婉站在我身旁,握住了我的手。
“你觉得,这个世界会变好吗?”她问。
我望着海平面,轻声说:“不会立刻变好。战争还会发生,谎言仍会被相信,有人继续冷漠。但只要有一个人愿意记住,愿意倾听,愿意为一段回忆流泪??那么,人性就不会彻底熄灭。”
她靠在我肩上,笑了。
那天晚上,我们举办了第二次“守忆夜”。不同的是,这次不仅有村民,还有远道而来的陌生人。他们带来照片、信件、玩具、婚戒……全摆在沙滩上,围成更大的圆圈。
我站在中央,打开怀表,播放那段熟悉的声音:
“婉儿,回家吃饭啦……”
风铃响了。
贝壳串碰撞。
整片海滩再度亮起,星光落地,魂影翩跹。
而在地球另一端,秘鲁海沟深处,一块锈蚀的金属板突然震动起来,表面浮现出微弱文字:
> **接收到信号。**
> **节点二,准备响应。**
我闭上眼,感受着掌心传来的温度。
这一刻,我终于明白??所谓重生,不是回到过去,而是让那些被遗忘的爱,重新活过来。
渔船静静停泊在港湾,甲板上刻着一行新字:
> **致所有未说完的话,未告别的爱人,未被听见的呼喊:**
> **我听见了。**
> **我们,回来了。**
\/阅|读|模|式|内|容|加|载|不|完|整|,退出可阅读完整内容|点|击|屏|幕|中|间可|退|出|阅-读|模|式|.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