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少人呢?跟船的伙计不必她管,自有主人家安排,常夫人做事的习惯,派来与她交割的人中至少要有一个有头脸的嬷嬷或管事,此人也要人服侍,另外还要几个家中得力的跟着打下手……
“照八个,不,十个人吧,”待客要讲究宁滥毋缺,哪怕预备多了用不完扔掉呢,也比人家来了却没得招待强,“院子照分开两处的男女客院吧。”
莲笙迅速记在小本子上,转头分派下去。
随身携带小本子的习惯是她跟春管事学的,很有用。
等她分派完毕,明月才说:“你也跟着我见一见,认认脸,以后就知道怎么接待了。”
这回来的是常夫人的陪嫁之一,有头有脸的嬷嬷,姓何,明月曾见过的。
两边照例先问了好,明月又请她坐,委婉笑道:“今年更早了,可见夫人疼我。”
太反常,该不会出事了吧?
何嬷嬷也笑,“夫人自然是疼您的,不过这回的节礼之中,有单独一箱是武阳郡主赏的……”
说话间,自有人抬上一口红木箱子,又有礼单。
郡主所赐,怠慢不得,明月忙亲自起身接了,将那礼单迅速扫了眼。
旁的倒罢了,不过是些寻常玩意儿,唯独那对镂空雕山水象牙插梳,以及一对t赤金镶红宝石臂钏精致非凡、贵重异常,远超以往赏赐的规格。
明园上下一干丫头、小厮何曾见过这般阵仗,都有些被唬住,再看自家主人,竟很司空见惯的样子,不免又骄傲起来:
一人得道,鸡犬升天,主子可上达天听,与皇亲国戚往来,他们这些当奴才的,自然也会有好前程。
明月十分不解。
以往除了过年,武阳郡主从不主动赏人,可眼下距离过年还早着呢!
何嬷嬷嘴巴很严,不该说的一个字都不讲,只掏出贴身放着的书信交给她,“夫人说您看过信后自会知晓。”
明月亲手接了,“嬷嬷远道而来,千万在家里住两日再走,也是我一番心意。莲笙!”
莲笙引着来人去安置,明月则叫苏小郎和二碗守好,不许任何人进来,自己在里面拆了常夫人的信看。
信很厚,详细讲述了事情原委,中间还掺杂了一点常夫人与夫君杨逸的推测:
几个月前,有江南几县官员联合上书,说治下雨水连绵,以致部分河堤垮塌,希望朝廷拨款修缮,并适当免税。
江南水患屡见不鲜,且又是联合上奏,无论户部还是官家皆未起疑。
怎料此事被武阳郡主得知,当下便觉有异:因为明月在给她的《地方志》中非常清楚地列出了两浙路一带的水文、天气状况,今年分明干旱少雨,甚至连丝绸产量都下降了。
武阳郡主深知明月不会欺瞒自己,那么就是那几个官员说谎!
w?a?n?g?址?发?B?u?Y?e??????ǔ???ě?n?②?〇?Ⅱ?⑤??????o??
她马上找机会,貌似不经意地向官家说起此事。
官家最初并不相信,笑道:“你不知道,民间有句话叫十里不同天,哪怕同一时刻,挨着的几地天象不同也不罕见。况且江南几家官办织造今年并未告急,怎会有异?下头的人编瞎话逗你玩呢。”
女子不接触朝政,多疑也是有的,难得这份孝心。
“我也是无意中听人说起,是真是假尚未可知。”武阳郡主委婉笑道,一派天真,“想来陛下执政有方,各地官员自然肯卖力,为表忠心、才干,纵有千难万险,也要想尽法子完成……”
宫中每年要多
\/阅|读|模|式|内|容|加|载|不|完|整|,退出可阅读完整内容|点|击|屏|幕|中|间可|退|出|阅-读|模|式|.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