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b>此话一出!
杨宪的额头上冷汗涔涔而下。
他深知朱元璋的猜忌和多疑。
若真被扣上对君上不敬的帽子,哪怕只是捕风捉影,也足以让他万劫不复!
“胡相!我……我绝非此意!”
“方才是一时失言,绝无对陛下不敬之心!还请胡相明鉴!”
杨宪不得不低头,语气软了下来,带着一丝恳求。
看着杨宪那副惶恐失措的模样,胡惟庸心中畅快无比。
他脸上重新露出了那种看似宽宏大量,实则充满嘲讽的笑容,伸手拍了拍杨宪的肩膀,语气“诚挚”地说道:
“左相,何必如此惊慌?”
“放心,你我同朝为相,理当同心协力,共辅陛下,本相岂是那等背后捅刀子,搬弄是非的小人?”
他话锋一转,语气变得语重心长,却带着刺骨的寒意。
“本相方才所言,是提醒,是告诫!”
“是望左相日后谨言慎行,莫要因一时之快,徒惹祸端!”
“更莫要……恃宠而骄,忘了为人臣子的本分!”
说完,他不再理会面如死灰,呆立当场的杨宪,哈哈一声长笑,将那柄痒痒挠从颈后取下,在手中随意地把玩着。
昂首挺胸,步履从容地离开了中书省值房。
而衙署外的廊柱阴影里。
朱元璋负手而立,将值房内胡惟庸与杨宪那场不见刀光却暗藏机锋的争执听了个一清二楚。
直到胡惟庸志得意满地大笑着走出来,他才微微侧身,将自己完全隐于廊柱之后。
嘴角噙着一丝难以捉摸的笑意。
“这文人吵架,拐弯抹角,阴阳怪气,到底是不如徐达、汤和他们当年在军营里为了争抢战利品,直接撸袖子干架来得痛快敞亮!”
朱元璋低声对身旁如同影子般的毛骧嘀咕了一句,语气里带着点看戏的揶揄。
“不过嘛……细细品来,倒也别有一番趣味。”
“这胡惟庸,倒是把咱赏的那个痒痒挠,用出了花样。”
他正回味着方才那场“文斗”,一名锦衣卫校尉悄无声息地近前,在毛骧耳边低语了几句。
毛骧立刻转向朱元璋,低声道:
“陛下,东宫有消息传来,是关于国债与淮西勋贵之事,叶先生似乎已有对策。”
朱元璋闻言,眼中精光一闪,但并未立刻追问。
他摆了摆手,示意毛骧噤声,然后迈步便走。
“此地非议事之所,回御书房再说!”
……
御书房。
朱元璋屏退了左右,只留下毛骧一人。
他坐到御案后,手指习惯性地敲击着桌面,目光锐利地看向毛骧。
“说吧,标儿和叶凡,商议出了个什么结果?”
“淮西那帮人买国债,能有什么大不了的弊端?”
毛骧不敢怠慢,将叶凡如何剖析淮西勋贵大量持有国债可能带来的恐怖后果——
即在朝廷急需用钱或与他们利益冲突时,他们可能联合挤兑,迫使朝廷失信天下或屈从于其淫威等,原原本本地复述了出来。
随着毛骧的讲述。
朱元璋脸上的轻松神色渐渐消失。
取而代之的是一种越来越深的凝重和一丝后怕!
他久经风浪,太清楚“信用”二字对于朝廷的重要性,也更明白那些骄兵悍将一旦拿捏住朝廷的命脉,会是何等的跋扈难制!
叶凡所指出的,绝非危言耸听,而是一个极其阴险且可能致命的陷阱!
“好毒的眼光!好深的算计!”
&
\/阅|读|模|式|内|容|加|载|不|完|整|,退出可阅读完整内容|点|击|屏|幕|中|间可|退|出|阅-读|模|式|.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