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看书吧

正文 第269节(第1页/共2页)

    首先就是,战争的火线,开始每一个时空的角落之中交错着燃烧,而且它燃烧得比所有人想象都要遥远。

    其次,对于十二年前的那天来说。

    那场火燃烧得更“旺盛”了,【故事时间线】能够投入更多的力量。

    但这同样也显示出来了更多的机会。

    就像那句老话,危机之中亦有曙光。

    正是这场“案件砸落”所引发的异常,让叙事学部成功捕捉到大量珍贵数据,并首次对“指针”的塑造机制进行了正面解析。

    那些一直模糊不清的理论构件——现在有了明确的路径。

    这关乎一个,利用留下来的服部平次,彻底地扭转“月影岛案”的“悲剧”的可能。

    就像“过去”那句CYZ联盟喊出的口号一样。

    “我们已在过去作战,我们正在现在作战,我们将在未来作战。”

    现在它已然表现出来了真正的意义。

    时间线战争,从来没有什么开始和结尾。

    一旦它开始,那它就已经在所有时间节点中同时进行了。

   
    第258章 小快板(一)

    “三”真是一个神奇的数字。

    它如同一种无声的秩序,在无数文章、自然现象、宗教象征与哲学结构中反复出现。

    仿佛宇宙自身就以“三”为基调,编织着万事万物存在的乐章、时间的乐章。

    而这乐章已经有一个名字了。

    它的名字和声音听起来就惊人的熟悉和优美,就像是……就像是贝多芬的《月光奏鸣曲》。

    当然,它原本不叫这个名字的,它的正式名称应该是:《升C小调第十四钢琴奏鸣曲》。

    一首不多不少、恰好三个乐章的作品。

    升c小调,2/2拍。

    那旋律就如同世界本该如此一般,缓慢地颤动或者哀叹。

    它不急躁地漂浮在夜色之上,带着月色的幽暗、深邃,忧郁而冥想,如同月光倒映在海面。

    又或者,那其实是海和岛,倒映在月光里。

    而这一乐章也是“月光”之名的由来。

    在德国诗人莱尔斯塔勃,形容其

    不过现在,我想大家都能明白。

    它其实是这场故事的“现在”。

    悲伤而忧郁的“现在”。

    毕竟,不论是【江户川柯南】、毛利兰,毛利小五郎,抑或是千叶若子或者浅井成实……

    那些如月光般轻摇的哀伤,实际上流淌在每一个人的心底。

    ……

    激烈!激烈!激烈!……

    这是唯一能够用来形容

    同样的升c小调,不过是4/4拍,而此时旋律已经不再像是轻声呢喃,而是高声呐喊。

    【故事时间线】便为这一乐章“伴奏”。

    在这“激烈的急板”里,麻生圭二的钢琴声“困住”了每一个人——在那熊熊燃烧的宅邸里,他疾风骤雨般地“弹奏”。

    而联盟和GSSRA,那些留在“激烈的急板”里的人们,他们每个人都是贝多芬。

    他们便用自己的生命去“演奏”这场永不落幕的悲剧。

    为了在乐章终结之前,不让琴音中断。

    他们每个人都在抗争。

    ……

    而那被夹在悲伤与狂烈之间的,就是

    和升c小调不同的降D大调,3/4拍。

    短小轻快。

    它不像

    Allegretto,小快板。

    它便是这悲伤和激烈、妥协与抗争、复仇与救赎之间的喘息。

    便是那“生”与“死”矛盾的“衔接”。

    无数命运之音将在这里汇聚、碰撞、试图寻找调和与突破的瞬间。

    现在——

    正是奏响“小快板”的时刻了。

    ……

    黄昏的光辉,就洒向整座宁静而又祥和的月影岛,为它披上一层温柔的金纱。

    在一路颠簸之后,油轮终于抵达了码头。

    孩子们的脸上都挂着晕船后的几分苍白。

    海上的风浪出奇的大,甚至,所有人都不得不在广播的要求下待在船舱里。

    不过,随着汽笛鸣响,船只靠岸,少年侦探团的孩子们,就带着一种逃出生天般的轻松与兴奋。

    他们一边欢呼,一边雀跃着冲出船舱。

    阿笠博士跟在他们后面。

    但是,当他从船舱走上甲板的瞬间,右手几乎是下意识地抬起,迅速按住了
\/阅|读|模|式|内|容|加|载|不|完|整|,退出可阅读完整内容|点|击|屏|幕|中|间可|退|出|阅-读|模|式|.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