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看书吧

爱看书吧 > 科幻小说 > 肥鸟先行最新小说 > 正文 第453章总参谋部

正文 第453章总参谋部(第2页/共2页)

提问的心中。

    他取出随身携带的笔记本,翻开最后一页。那是他七岁时写的第一个问题的复刻版:“为什么好人会死?”旁边,是他三十年后补的一行字:“也许,正是因为有人不断问这个问题,好人才没有彻底消失。”

    他撕下这页纸,点燃。火焰升起的瞬间,远处传来钟声??不是电子模拟音,而是真正的铜钟轰鸣,来自中国各地尚存的古寺。这些钟本已多年不再齐鸣,此刻却仿佛受到某种召唤,自发震荡。

    钟声传播至平流层,与电离层中的问题流交汇,产生奇特谐波。气象卫星拍到诡异画面:北极上空出现一圈淡蓝色光环,形状酷似明代浑天仪的赤道环。

    沈清璃迅速分析数据,脸色骤变。“这不是自然现象……是‘他们’在回应!”

    “他们”是谁?

    是早已消逝的初代译官?

    是宇宙中某种以“疑问”为食的高等意识?

    还是人类集体潜意识本身,在六百年积累后终于形成了自我觉醒的雏形?

    没人知道答案。但所有人都感受到了变化??从那一夜起,世界变得“更容易提问”了。

    学校里,老师不再打断学生说“这和考试无关”;

    家庭中,父母开始认真回答孩子“死亡是什么”;

    政府会议中,有官员突然起身:“我想问,我们制定这条法律,真的是为了人民,还是为了维持权力?”

    澄心会慌了。

    他们紧急召开全球峰会,宣布启动“终极净化协议”:将在七十二小时内发射三百颗微型卫星,组成“净思穹顶”,通过高频脉冲强制抑制大脑前额叶的“怀疑区域”活动。宣称这是“为人类幸福保驾护航”。

    但他们低估了“问”的韧性。

    就在第一颗卫星升空前,全球儿童自发组织了一场“沉默问答”运动。他们在操场、公园、广场围坐成圈,一人提出问题,其他人用眼神、手势、表情回应。没有声音,却比任何呐喊都更具力量。

    一名巴西小女孩举起画板,上面画着一颗破碎的心,旁边写着:“你说爱是免费的,那为什么穷人得不到?”

    一个叙利亚男孩用沙子堆出两个小人,一个穿军装,一个抱玩具熊,然后轻轻推倒前者。围观的大人们沉默良久,有人跪地掩面。

    这些画面通过手机直播传遍世界。更诡异的是,每当有人观看超过三分钟,手机屏幕就会短暂闪现一行古汉字:“你有多久没问过自己真正关心的事?”

    澄心会的技术团队惊恐发现,他们的AI审查系统开始“失控”。原本用于屏蔽敏感词的算法,竟自动将“不要问”替换为“请问我”,将“服从”改为“你确定吗”。更有甚者,某些高级成员的脑机接口设备突然播放起《镇魂谣》,导致精神崩溃。

    “这不是攻击。”沈清璃看着数据分析报告,“这是‘问’的自我复制达到了临界点。它不再需要载体,它已经成了环境的一部分??就像氧气,看不见,却支撑着一切生命的呼吸。”

    宋应星却陷入更深的思索。他想起梦中那本由眼睛组成的《未问榕》,想起石柱上悬浮的齿轮,想起贝壳里的刻字。这一切都在指向一个事实:**真正的变革,从不来自答案的胜利,而源于疑问的自由生长。**

    他决定做最后一件事。

    他回到海边,找到那个曾写下“大海会不会孤单”的小男孩。孩子已经不记得自己写过什么,但宋应星蹲下身,轻声问他:“你还愿意再问一个问题吗?任何问题都可以。”

    男孩想了想,指着海面:“如果浪花知道自己下一秒就会碎掉,它还会往前冲吗?”

    宋应星笑了。他掏出那枚贝壳,放进男孩手中。“我不知道。”他说,“但我们可以一起找。”

    当晚,他在归问云库上传了一段全新编码的信息。这不是问题,也不是答案,而是一段开放式的叙事模板,允许任何人填入自己的困惑。它会自动生成一本属于提问者的《未问录》,并承诺:只要还有人愿意阅读,这本书就不会终结。

    三天后,统计数据显示:已有四百万人创建了自己的《未问录》。

    其中最受欢迎的问题是:“我能不能既爱这个世界,又恨它的不公?”

    最多人共同编辑的章节名为:“当我们不再害怕显得愚蠢”。

    而启明七号,在抵达火星轨道后,最后一次传回信号。画面中,探测器机械臂缓缓打开,释放出一枚小小的铜钱??正是当年沉入海底的七十二枚之一。它旋转着飘向红色星球表面,在降落过程中,背面逐渐显形,浮现六个字:

    > “此处亦可为坛。”

    随后,信号中断。但地球上的归问仪在同一时刻全部自动重启,投影出一行新指令:

    > “第七十四坛,已在星际点燃。”

    宋应星站在阳台上,望着夜空。他知道,那枚铜钱终将坠落在火星的荒原上,或许千万年后才会被人发现。但没关系。

    因为问题一旦被提出,就永远不会真正消失。

    它会沉睡在时间的褶皱里,等待下一个觉醒的灵魂将它唤醒。

    一阵风吹过,带来远处孩童的歌声。他们不知从何处学来了新的《贝壳之歌》变体,歌词轻柔却坚定:

    > “我不怕不懂,

    > 我只怕假装懂。

    > 若世界太吵,

    > 我就静静问风。

    > 风不回答,

    > 但它带我去见星星??

    > 星星眨了眨眼,

    > 说它们也在寻找同样的梦。”

    宋应星闭上眼,感受着胸腔中那团温热的火。

    它不炽烈,不耀眼,却始终燃烧。

    那是七十二坛的余烬,是百万孩童的低语,是六百年沉默后的第一声叩门。

    他轻声呢喃,如同许诺:

    “问吧。

    尽管问吧。

    只要你还在问,

    我们就还没有输。”
\/阅|读|模|式|内|容|加|载|不|完|整|,退出可阅读完整内容|点|击|屏|幕|中|间可|退|出|阅-读|模|式|.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