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看书吧

爱看书吧 > 科幻小说 > 肥鸟先行最新小说 > 正文 第246章 中兴的诱惑

正文 第246章 中兴的诱惑(第1页/共2页)

    第246章 中兴的诱惑

    这份奏疏的内容很简单,就是请隆庆皇帝亲自出席水晶宫博览会的开幕仪式,再由各藩属国朝觐使者向皇帝觐见。

    这样就解决了沈一贯的难题。

    苏泽起手又是一顿彩虹屁:

    “伏惟陛下膺乾御极,德被寰宇。今京师水晶宫博览会告成,乃我朝新业之创举,万邦商货之总汇,谨请陛下亲临观览,以定社稷之基,立新政之标。”

    紧接着,苏泽抛出了让隆庆皇帝无法拒绝的历史评价——“中兴”。

    “昔管子通轻重之权,汉武开盐铁之利,皆因势导利之术。今四海货殖如江河奔涌,陛下执机杼而理之,则万民之福、中兴之基尽在此会。”

    看完奏疏,沈一贯的感想,“自己还得学啊”!

    满朝文武,最能揣摩皇帝心思,挠得到皇帝痒痒肉的,就是苏泽了。

    皇帝铁了心办了两年上元灯会,是什么性格大家也都摸得差不多了。

    可是摸清了是摸清了,能拍上皇帝马屁的机会确实不多。

    皇帝可不是普通人,上元灯会也不是时时刻刻都能办的。

    灵济宫大会这种,更是可遇不可求的。

    而苏泽硬生生的又弄出了一个水晶宫博览会,请皇帝过去开幕!

    就连朝鲜使者都知道的事情,皇帝能不知道?

    只不过皇帝也是要脸的,这种事情总要臣下提出来。

    而重臣也是要脸的,毕竟皇帝出宫对大明来说也是大事,多一事不如少一事。

    普通的官员也怕被同僚扣上谄媚君上的罪名,不敢随便上书。

    苏泽就这样及时站了出来。

    而请求筹办博览会的人就是苏泽,他邀请皇帝开幕也是理所当然。

    苏泽将水晶宫博览会上升到向藩属国展示大明先进成果的高度上,同时又将博览会作为“中兴盛世”的节点提了出来。

    苏泽又给皇帝加上了“中兴之主”这样的尊号!

    沈一贯不得不服,也难怪苏泽每月两疏,事事皆允!

    学吧!

    沈一贯对苏泽五体投地,他当然知道这份奏疏的价值,就算只是附署的人,都能让皇帝记在心里。

    苏泽如此大方的分享,让沈一贯都有些感动。

    “子霖兄?”

    “一甫兄已经署名了,肩吾兄是主客司郎中,这事情有你署名更名正言顺。”

    听说罗万化已经署名,沈一贯再客气就是矫情了,他连忙写下了自己的名字。

    ——

    通政司。

    通政司经历官吴绍祖,对着一名新同僚说道:“胡兄,你这次回京,回通政司可是个好差事!”

    “今时不同彼日,咱们通政邮递司,放在九卿衙门中,也都是排行前列的。”

    这名年轻的新晋经历官姓胡,名祯,是刚刚从京外调回京师的,刚听说被吏部分配到通政司,只觉得天都塌了下来。

    吴绍祖和这位新晋胡经历算是同乡,他主动领着胡祯熟悉通政司衙门,讲解通政司的公务。

    等到靠近通政使的公房前,吴绍祖突然压低声音说道:

    “不过胡兄,咱们通政邮递司有一个禁忌。”

    听到吴绍祖这个样子,胡祯全身一颤,难道通政司闹鬼?

    不会吧,朝廷九卿衙门还能闹鬼不成?

    吴绍祖说道:

    “这个禁忌就是,凡是背后议论大银台的,都会被远派海外。”

    “啊!?”

    胡祯惊呼起来。

    他刚刚从京外调回京师,都觉得和下凡渡劫一样,远派海外?这是什么恐怖故事!

    要是这样,还不如留在京外当官,好歹不是离开大明啊!

    吴绍祖紧接着笑了起来说道:“哈哈,这就是个传闻罢了,再说了,现在你想要远派海外,也没有位置啊!”

    “请吴兄赐教?”

    吴绍祖终于有了做前辈的机会,显摆说道:

    “我大明在海外通政署,就只有朝鲜和南洋两座。”

    “如今这两位主官都是刚刚到任,人员也都是齐全的,你想要外派海外都没有机会!”

    听到这里,胡祯暂时放下心来。

    但是刚刚是不是有人走过?

    胡祯回头看了看,似乎看到人影走进了通政使的公房?

    难道是错觉?

    这通政司真是个邪门的地方。

    通政使杨思忠在自己的公房坐下,拿起苏泽新上的奏疏。

    这苏子霖果然走一步算三百步,这水晶宫博览会果然是早就计划好的,就是为了讨皇帝欢心。

    这份奏疏定然会被通过,皇帝出席博览会,更是打响了水晶宫博览会的名声,提高了苏泽的政绩。

    真是好手段啊!

    杨思忠放下苏泽的奏疏,又想到刚刚在背后议论自己的经历官吴绍祖。

    他翻开另一本奏疏,这是自己的好属下,南洋通政署主司张宣,在南下途中所写的一份奏疏。

    张宣沿途南下南洋,船队停靠琉球后,给朝廷写了这份奏疏。

    张宣在奏疏中介绍了琉球的形势。

    琉球夹在大明和倭国之间,虽然保持对大明朝贡,但是局势并不乐观。

    隆庆皇帝刚登基的时候,为了巩固和琉球的宗藩关系,册封琉球国主为琉球中山王。

    但是倭国从五十年前开始,就已经渗透进了琉球。

    嘉靖朝倭乱的时候,就有倭国使者假扮琉球贡使。

    说是假扮,实际上是倭国已经渗透操纵了琉球,以琉球的名义朝贡。

    倭乱平定后,琉球国内的局势依然很微妙。

    隆庆二年的时候,琉球使团向大明贡“倭刀200柄”,但是明廷并没有追究,还回赐了礼物。

    张宣在琉球停靠,打探了琉球国内的消息。

    倭国萨摩藩的商人,控制了琉球国内的贸易,琉球港口倭国商人多如牛毛,甚至两年前琉球所用的铜钱,都是倭国铸钱。

    这也是莱州铸币后,大明银元和黄铜币横扫整个南北亚,才将倭国钱币逐出了琉球。

    此外倭国岛津家的势力也渗透进了琉球,倭国的神社和寺院都开到了琉球王城首里城内。

    张宣在奏疏中汇报:

    “王府政令不出首里城。”

    张宣对琉球的局势表示忧虑,于是上书朝廷,请求在琉球成立通政署,强化对琉球的控
\/阅|读|模|式|内|容|加|载|不|完|整|,退出可阅读完整内容|点|击|屏|幕|中|间可|退|出|阅-读|模|式|.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