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看书吧

爱看书吧 > 科幻小说 > 肥鸟先行最新小说 > 正文 第237章 下个目标工部

正文 第237章 下个目标工部(第2页/共2页)

sp;   【迅捷的邮政体系,也加快了新思想的传播速度。】

    【国祚不变。】

    苏泽也没想到国祚竟然没有增加。

    难道是因为全国邮政体系,让新思想加快传播?

    苏泽没有深究这件事,而是对罗万化说道:

    「一甫兄,我们的《乐府新报》也到了扩张的时候了。」

    罗万化激动的点头。

    全国邮政体系的铺开,最受益的就是《乐府新报》这份官报了。

    皇帝在颁立通政邮递司的旨意中,也明确了通政邮递司有运输发行官报的职责。

    罗万化说道:

    「按照子霖兄之前的计划,报社已经在上海县设立了印刷馆,覆盖南直隶地区的报纸发行。」

    「剩馀地区的报纸就先用通政司经历所为节点,少量发行,先将这些地区覆盖到了,再慢慢向内陆延伸。」

    沈一贯听完也觉得这个方案稳扎稳打,是苏泽的作风。

    南北直隶是大明读书人密度最高的地区,就连普通百姓也有不少识字的,所以是各大报纸争夺的主要市场。

    很多读书人也返乡办报,但是效果都不好,是因为当地没有足够的读报群体,支撑不起办报的花费。

    四大报中,除了《商报》的编辑部在直沽,其他报纸的总部都在京师。

    听说南直隶也出现了一些地方性的报纸,所以苏泽才决定尽快去上海开辟新的分社。

    沈一贯又说道:

    「朝廷还有两件大事,也都和子霖兄有关。」

    「一件是张阁老进献《隆庆会计录》上册,盘存了整个大明省州府县的财政,进献给陛下,陛下赏赐了户部,据说涵盖京师各大衙门开支的下册七月份就能编成。」

    「到时候户部肯定要有大动作。」

    沈一贯看向苏泽,请办《会计录》的是苏泽,这会计录编完没有后手沈一贯是绝对不信的。

    但是苏泽口风很紧,没有半点多谈的意思,沈一贯只能继续说道:

    「工部侍郎,淮抚王之桓请修泇运河,分离大运河与黄河水脉,整顿大运河山东段,这件事工部上下还有争议。」

    沈一贯看向苏泽说道:

    「这位王大人调任淮抚,也是子霖兄促成的,这泇运河之议,也是子霖兄撺掇的?」

    苏泽连忙摇头否认,但是沈一贯眼神中充满了怀疑。

    苏泽反问道:

    「工部为何还有争议?」

    沈一贯说道:

    「工部侍郎潘季驯准备治黄。」

    这下子罗万化也明白了,以大明如今的国力,治黄和修造泇运河,两者只能选择一个。

    两人都是工部侍郎,分别提出两个国家级的工程,再联想到工部尚书雷礼早有致仕的想法。

    苏泽只能说,尚书之争,素来如此。

    这已经不是两个项目之争了,而是主导工部未来的领导权力之争。

    潘王二人谁的项目能胜出,就意味着谁可以成为下一任的工部尚书。

    沈一贯看向苏泽问道:

    「子霖兄,你更支持哪位侍郎?」

    罗万化说道:

    「子霖兄肯定更支持泇运河之议啊。」

    苏泽沉默了,并没有正面回答沈一贯的问题,就在这个时候报社门外突然传来通传声。

    说曹操曹操到,苏泽看到了工部侍郎潘季驯的拜帖,连忙带着报馆的官员前去迎接。

    潘季驯一张国字脸,眼睛中闪烁着光芒,还没到五十岁却微微发白的鬓角。

    双方寒暄过后,苏泽将潘季驯迎入报馆公房。

    「潘侍郎亲自登门,是有什麽要事吗?」

    苏泽疑惑的看向潘季驯,在这方被自己改变的乱七八糟的历史时间线上,潘季驯的举主是高拱。

    虽然同属一个派系,但是苏泽很少参加高拱派系的聚会,对于潘季驯并不熟悉。

    相比之下,苏泽和工部尚书雷礼的关系更好一些,和工部员外郎傅顺万敬也是好友。

    潘季驯作为工部官员,也没有那麽多寒暄,他直接掏出一本书,递给苏泽说道:

    「苏翰林,这是在下所写的《河防一览》。」

    苏泽翻开这本书,原来这是潘季驯总结治水经验所写的一本河工着作。

    这本书还没有完全写完,苏泽手里只有前三章。

    分别是第一章,介绍黄河历史和现状的「河图说」。

    第二章是总结了潘季驯治水思想的「河议辩惑」。

    第三章则是对黄河沿岸重要的部位,堤丶闸丶坝等水利设施的现状做了分析。

    苏泽仔细的看完,不由感慨潘季驯的治河理念确实领先。

    潘季驯治河的理念在于防,他更加强调水患的预防工作,对黄河清淤疏通更加重视,还提出了「束水攻沙」的治河方法。

    「以河治河,以水治沙,这就是潘侍郎的治水方略吧?」

    听到苏泽瞬间总结了自己书中的要点,潘季驯升起了知音之感。

    他连忙说道:

    「苏翰林也是治水行家?」

    苏泽摇头道:

    「苏某没有做过亲民官,怎麽懂得治水,只是观潘侍郎的书,才有所得。」

    潘季驯更是觉得苏泽是知音,他说道:

    「今年春雨不绝,地方上回报,邳州丶睢宁水位大涨,堤坝上出现蚁溃,此二城都是黄河险要之地,堤坝年久失修,还是黄河与运河连同的地方,一旦出现水情,也会连累淤塞运河。」

    「本官上书请求重整黄河,但是石沉大海。」

    「所以潘侍郎来报馆?」

    潘季驯说道:

    「我是想请《乐府新报》刊登一些治河的事情,引起朝堂上下重视治河的事情,就算是朝堂不重视,能将这些内容传到民间,也是有好处的。」

    听潘季驯说完,苏泽不由敬佩起来。

    做黄河的吹哨人,这可不是那麽好当的。

    修造河坝费时费力,就是百姓也不愿意,如果忙碌一年没有出现水情,那肯定是要被弹劾知罪的。

    而一旦出现水情,又会被认为是诅咒朝廷。

    其实潘季驯最好的办法,就是等待水情发生,那朝廷自然会重用他治水。

    苏泽说道:「潘侍郎为了苍生请命,苏某也要尽绵薄之力!」

    (本章完)
\/阅|读|模|式|内|容|加|载|不|完|整|,退出可阅读完整内容|点|击|屏|幕|中|间可|退|出|阅-读|模|式|.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