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云眠在他怀里让脸颊降降温,就落落大方的从他怀里出来了。
那几个热情的姑娘和温云眠熟络的说话。
而此时不远处的一个马车上,冷风吹动车帘,车内君沉御神色冷寂逼人,寒冷到毫无温度的丹凤眼默然的盯着长街上的一幕。
他不会认错眠儿,永远不会。
她的眼神,身上的味道,她的一切行为举止,一颦一笑,哪怕是一个完全不同的脸,他也能感受到,那副皮囊下是他熟悉到不能再熟悉的人。
他绝不会认错。
只是,她不愿意承认自己就是......
数日后,赫连瑾自边关归来,身披风雪,踏入皇宫。
温清婉于御书房召见,二人相对而坐,气氛凝重。
“裴景明可有异动?”温清婉开口,语气平静。
赫连瑾低声道:“他未曾言语,亦未有反抗之意,唯于临行前问了一句:‘陛下,可还记得凤晟旧誓?’”
温清婉神色微动,随即恢复平静:“他若记得,便不该背叛。”
赫连瑾沉默片刻,低声道:“陛下,裴家一案,已震动朝野。若再有动作,恐怕会引起更大动荡。”
温清婉冷笑:“动荡?若朕连这江山都守不住,何谈动荡?”
她缓缓起身,走到窗前,望着远方的宫墙,语气幽冷:“赫连瑾,朕需要你。”
赫连瑾起身,拱手:“臣在。”
温清婉转身,目光如炬:“朕要你率凤翎军,彻查朝中旧臣,凡有异心者,格杀勿论。”
赫连瑾神色微变,却未迟疑,只低声应道:“是。”
温清婉嘴角微扬,似笑非笑:“赫连瑾,你明白朕的意思。”
赫连瑾点头:“臣明白。”
夜色深沉,风雪未止。
而温清婉的心,也如这夜色一般,沉沉如墨。
她知道,这一局,才刚刚开始。
翌日清晨,京城之中,风雪渐歇,街道上行人寥寥,皆因昨夜宫中传出的消息而议论纷纷。
“凤翎军奉旨彻查朝中旧臣,凡有嫌疑者,一律革职查办。”
朝中旧臣人人自危,而新晋权贵则趁势而起,局势暗潮汹涌。
御书房内,温清婉端坐于龙案之后,手中执一卷奏折,目光冷峻。她已三日未曾合眼,却无丝毫倦意。朝中风向变幻莫测,她必须稳住局势,将权力牢牢握于掌中。
“陛下。”沈清容轻步走入,声音低沉,“赫连瑾已率凤翎军出宫,开始彻查旧臣。”
温清婉微微颔首,未发一言。
沈清容上前一步,低声道:“陛下,此举虽能震慑旧臣,但亦可能引发更大动荡。若凤翎军出手过重,恐怕会引起朝野反弹。”
温清婉冷笑:“反弹?若他们连这点风浪都承受不住,又如何配得上凤晟江山?”
沈清容沉默片刻,终是低头应道:“是。”
温清婉缓缓起身,走到窗前,望着远方的宫墙,语气幽冷:“沈清容,朕要的,是彻底掌控凤晟江山。若有人妄图挑战朕的权威,便让他们知道,朕的手段。”
沈清容心头一凛,低声应道:“是。”
与此同时,京城之中,凤翎军已开始行动。
赫连瑾亲自带队,率凤翎军直入朝中旧臣府邸,凡是曾与裴家往来密切者,皆被革职查办,轻则贬官流放,重则入狱问斩。
一时间,京城之中风声鹤唳,百官惶恐不安。
而在雁门关外,裴景明依旧被囚于军营之中,身着素衣,神色平静。他未曾开口说一句话,亦未有过任何反抗之意。
夜深,他独坐营帐之中,望着案上一封旧信,眼神复杂。
“姐姐,你终究还是选择了这江山,而非我们。”
他缓缓闭上眼,似在回忆过往。
那时的温清婉,尚未登基,尚是凤晟公主,而他,是她的亲信谋臣。他们曾并肩作战,曾在边关共生死,曾在风雪夜中谈天说地,畅想未来。
“将来,若我为帝,你便是我最信任的臣。”她曾如此承诺。
而如今,她为帝,他却成了阶下囚。
他缓缓睁开眼,目光深沉。
“陛下,你可知,真正的敌人,并非裴家,而是你心中的执念。”
他低声喃喃,声音几不可闻。
与此同时,京城之中,风雪再起。
温清婉立于御书房窗前,望着远方的雪幕,心中却无半分安宁。
“裴景明,你若识时务,便该明白朕的苦心。”她低声喃喃,“朕不是无情,只是……这江山,不容半分动摇。”
她缓缓闭上眼,脑海中浮现出赫连瑾的身影。
“赫连瑾,朕需要你。”她低声说道,“只有你,才能助朕稳住这江山。”
她睁开眼,目光坚定。
“传旨,召赫连瑾回京。”
“是。”
夜色深沉,风雪依旧。
而温清婉的心,也如这夜色一般,沉沉如墨。
她知道,真正的风暴,还未结束。
她要的,是彻底掌控凤晟江山。
而她,也已做好准备,以铁血之姿,踏碎一切阻碍。
“这江山,只能由朕守护。”她低声说道,语气坚定如铁。
风雪未止,而她的路,才刚刚开始。
&
\/阅|读|模|式|内|容|加|载|不|完|整|,退出可阅读完整内容|点|击|屏|幕|中|间可|退|出|阅-读|模|式|.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