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bsp; 大兴二年(432年)正月,冯弘立慕容皇后所生之子冯王仁为太子。
大兴二年(432年)八月,北魏君主拓跋焘再亲自率兵征讨北燕,冯弘固城自守。九月,北燕所辖营丘、辽东、成周、乐浪、带方、玄菟等六郡全都向北魏投降,北魏太武帝拓跋焘把北燕的三万多户人家迁徙到幽州。
尚书郭渊于是劝冯弘向北魏投诚归附,并进献女儿入朝,请求做北魏的附庸,以保全自己的王位。冯弘说道:“两国之间早就产生裂痕,结下的仇怨已经很深了,降附北魏是自取灭亡,还不如固守城池,等待转机。”
于是冯弘再行调兵,与北魏相持,魏降将朱修之,系怀祖国,因魏主拓跋焘自行出发攻打北燕,拟与之前时被俘的诸南人,联络起事,前往袭击魏主,事成归宋。当下商诸毛修之,毛修之亦是宋国之臣,被掳多年,甘心事魏,不肯相从。同名不同姓,同迹不同心。
朱修之恐他人泄谋,于是逃奔入北燕之地。燕主冯弘遣令归宋,乞师北援,因即泛海南行,仍返故都。此时的彭城王义康,及领军将军刘湛,方自坏长城,冤杀良将,还有何心去援救北燕,再伐北魏!朱修之替北燕求救,徒托空言,惟得了一个官职,充任黄门侍郎,没奈何蹉跎过去。
魏主拓跋焘听闻南人谋变,于是引兵西还,北燕得以苟延旦夕。不意内讧复起,反招外侮,遂令冯弘自取危祸,从此败亡。
原来冯弘妻子王氏,生有三个儿子,长冯崇,次子冯朗,又次子名冯邈,其妾慕容氏生子冯王仁,及冯弘已经篡国,居然以妾为妻,竟而立慕容氏为皇后,冯王仁为太子。
冯崇受封长乐公,出镇辽西,冯朗与冯邈私下商议道:“天运依然存在,家国已经衰亡,如今慕容氏又在背后诬陷我们,大祸肯定就会要来临。我父又听慕容氏谗言,恐我兄弟要先遭惨祸了,不如先走为是。”
于是他们就逃出奔往辽西,劝兄长冯崇前来归降北魏,冯崇接受了他们的意见。
嫡庶相争,非乱即亡,冯弘之得国也在此,其失国也亦在此,可谓天道好还。冯崇遂使冯邈赴往北魏之都,举郡请降。
冯弘听闻三个儿子居然卖国,勃然大怒,立刻派遣部将封羽前往讨伐。冯崇再向北魏求救,北魏授冯崇为车骑大将军,兼幽、平二州牧、封辽西王,食辽西十郡。更派永昌王拓跋健,左仆射安原,前往援助辽西,进攻龙城。
北魏的拓跋健到了辽西,探得北燕之将封羽,在凡城驻兵,便遣裨将楼勃,率五千骑兵前往攻打,封羽不战即降,凡城复为魏有。
大兴四年(434年)正月初四日,冯弘大惧,不得已遣使者来到北魏,情愿纳女求成。魏主拓跋焘索还于什门,且令燕太子冯王仁为人质,方许罢兵。冯弘于是派遣于什门归燕,什门在北燕之地二十一年,而终不屈节,魏主拓跋焘把他比为苏武,拜为治书御史。惟冯弘之子冯王仁,仍未遣往,由魏使征令入朝。
冯弘衷爱少子,当然迟疑,更兼宠后慕容氏,从旁阻挠,掩袖工啼,牵袍揾泪,惹得这位北燕君王冯弘,对其倍加怜惜,宁可亡国,不肯割爱。小不忍,则乱大谋。
散骑常侍刘滋入谏道:“从前蜀刘禅依山为固,吴王孙皓据江为城,后来顿为晋俘,可见得强弱不同,终难幸免。今魏比晋强,我且不如吴蜀,若不从魏命,恐速危亡,还请陛下暂舍太子,令他入魏。一面修政治,抚百姓,收离散,赈饥穷,劝农桑,省赋役,维持国本,返弱为强,那时魏主亦不敢轻视,太子自得重归了。”计划甚是。
道言未绝,冯弘已然拍案道:“你也有父子情谊,难道要教 朕送儿就死么?”
刘滋亦抗声道:“陛下遣子前往魏地,子未必死,国家可保;否则危亡在即,不但失一太子呢!”
冯弘闻言,更加大怒道:“逆臣咒诅朕躬,罪无可赦,左右快将他绑出朝门,斩首报来!”
左右下属说一声遵旨,便将刘滋捆绑推出,一刀了命。可与龙逢、比干共传不朽。
冯弘随即叱还魏使,另遣使者来到建康,称藩乞援。
刘宋朝廷称他为黄龙国,会燕使赍还诏书,封冯弘为燕王,但未尝出师相救,冯弘料不可恃,再命部将汤烛,奉贡魏都,托言太子有疾,故未遣质。
魏主拓跋焘知他只是掩饰之词,于是下诏逐客。先命永昌王拓跋健等人前去讨伐北燕,割取禾稼,继而命骠骑大将军乐平王拓跋丕,镇东大将军徒河、屈垣等,带领骑兵四万人,直捣龙城。
冯弘闻报大惧,亟备牛肉美酒犒师。魏将屈垣先到城下,由弘遣发部吏,牵羊担酒,犒劳魏兵,并令太常卿杨崏求和。
屈垣道:“汝国不送侍子,所以我军前来;如果悔罪投诚,速将侍子献出,不得迟延!”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济公传奇请大家收藏:济公传奇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n
\/阅|读|模|式|内|容|加|载|不|完|整|,退出可阅读完整内容|点|击|屏|幕|中|间可|退|出|阅-读|模|式|.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2页/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