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陵、韩延年快降!”接着挡住去路猛烈攻打李陵。李陵处在山谷底,匈奴军在山坡上从四面射箭,矢如雨下。汉军坚持南行,未等冲到鞮汗山,一天之中五十万支箭已全部射光,便丢弃战车而去。
当时,汉军还剩下三千多名士兵,赤手空拳的就斩断车辐当武器,军吏们也只有短刀。又被一座大山所阻折入峡谷。单于切断了他们的退路,在险要处放下垒石,很多汉军士卒被砸死,不能前进。
黄昏后,李陵换上便衣独步出营,拦住左右说:“不要跟着我,大丈夫一个人去捉单于就足够了!”过了很久,李陵才回来,叹息说:“兵败至此,只求一死!”有的军吏说:“将军威震匈奴,陛下不会让您死,以后可想别的办法回去,像浞野侯虽被匈奴俘获,但后来逃回去,天子仍以礼相待,何况对将军您呢!”李陵说:“你别说了,我不死,不是壮士。”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于是李陵要部下把旌旗都砍断,把珍宝埋藏在地下。又扼腕道:“再有几十支箭,足以逃跑了,可现在无武器再战,天一亮就只有束手待擒了。不如各作鸟兽散,还可能有脱身逃回去报告天子的人。”
李陵令将士们每人拿上二升干粮,一大块冰,约定在遮虏鄣会合。夜半时分,李陵等击鼓突围,但鼓声最终未响。
李陵与韩延年一同上马,十多名壮士和他们一道冲出。匈奴派出数千骑兵紧追,韩延年战死,李陵长叹:“我无脸面去见陛下呀!”只得向匈奴投降。他的部下四散逃命,成功逃到边塞的仅有四百余人。
李陵兵败之处离边塞只有百余里,边塞的官兵把情况报告到了汉朝廷,汉武帝料想李陵已战死,就把他母亲和妻子召来,要相面的人来看,却说他们脸无死丧之色。
后来才得知李陵已降匈奴,汉武帝因此大怒,责问陈步乐,陈步乐害怕被追责受刑,于是就自杀了。文武百官都骂李陵,汉武帝以李陵之事询问太史令司马迁的意见,司马迁为李陵辩解道:“李陵服侍母亲孝顺,对士卒讲信义,常奋不顾身以赴国家危难。他长期以来养成了国士之风。如今他一次战败,那些为保全身家性命的臣下便攻其一点而不计其余,实在令人痛心!况且李陵提兵不满五千,深入匈奴腹地,搏杀数万之师,敌人被打死打伤无数而自救不暇,又召集能射箭的百姓来一起围攻。他转战千里,矢尽道穷,战士们赤手空拳,顶着敌人的箭雨仍殊死搏斗奋勇杀敌,得到部下以死效命,就是古时的名将也不过如此。他虽身陷重围而战败,但他杀死杀伤敌人的战绩也足以传扬天下。他之所以不死,是想立功赎罪以报效朝廷。”
起初,汉武帝刘彻派李广利率领大军出征,只令李陵协助运输,后来李陵与匈奴单于主力战斗,李广利却少有战功。
天汉四年(前97年),汉武帝刘彻再发天下七科谪戍,及四方壮士,分道北征。贰师将军李广利,带领马兵六万,步兵七万,出发朔方,作为正路。强弩都尉路博德,率万余人为后应。游击将军韩说,领步兵三万人出五原,因杅将军公孙敖,领马兵万人,步兵三万人出雁门。各将奉命辞行,汉武帝独嘱公孙敖道:“李陵败没,或说他有志回来,亦未可知。汝能相机深入,迎陵还朝,便算不虚此行了!”
公孙敖遵命去迄,三路兵陆续出塞,即有匈奴侦骑,飞报且鞮侯单于。且鞮侯单于尽把老弱辎重,徙往余吾水北,自引精骑十万,屯驻水南。待至李广利兵到,交战数次,互有杀伤。李广利毫无便宜,且恐师老粮竭,便即班师。匈奴兵却随后追来,适值路博德引兵趋至,接应李广利,胡兵方才退回。李广利不愿再进,与路博德一同南归。游击将军韩说,到了塞外,不见胡人,也即折回。因杅将军公孙敖,出遇匈奴左贤王,与战不利,慌忙引还。自思无可报命,不如捏造谎言,复奏汉武帝。但言捕得胡虏,供称李陵见宠匈奴,教他备兵御汉,所以臣不敢深入,只好还军。你要逞刁,看你将来如何保全?汉武帝本追忆李陵,悔不该轻遣出塞,此次听了敖言,信为真情,立将陵母及妻,饬令骈诛。陵虽不能无罪,但李陵母及妻,实是公孙敖一人断送。陇西一带士人都以李陵不能死节而累及家族为耻。
然后汉武帝就认为司马迁之前为李陵求情是欺骗自己,是想诋毁李广利将军而为李陵说情,认为他犯了大罪,应该死刑,于是把他投入狱中。
当时汉律规定死刑可通过缴纳赎金或接受宫刑豁免。根据记载,当时太史令的月俸约为六百石,而五十万钱赎金相当于四个月工资(按当时物价折算)。但是司马迁一直致力写作,而且家里家产不足以支付赎金,且他为官清廉,无多余财产可动用,也没有什么朋友可以借钱帮助他。
司马迁真的不甘心就这样死去,在监狱里他回想在汉武帝元封元
\/阅|读|模|式|内|容|加|载|不|完|整|,退出可阅读完整内容|点|击|屏|幕|中|间可|退|出|阅-读|模|式|.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4页/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