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看书吧

爱看书吧 > 修真小说 > 王钟亭最新小说 > 正文 第472章 刘彻访姐遇子夫

正文 第472章 刘彻访姐遇子夫(第1页/共2页)

    却说周亚夫应召来到了朝廷大殿,已经由汉景帝刘启派出问官,责令周亚夫对簿,并且取出了一封告密原书,交与周亚夫阅看。

    周亚夫阅览完毕,全然没有头绪,无从对答。

    原来周亚夫的儿子周阳见他年老了,预备后事,就偷偷买了五百甲盾,准备在他去世时发丧时用,而这甲盾是国家禁止个人买卖的。

    周亚夫的儿子想占便宜,加上又是秘密雇佣,不仅给佣工的期限少,还不想早点结钱,结果,心有怨气的佣工就告发他私自买国家禁止的用品,要谋反。汉景帝派人追查此事。

    所以负责调查的人叫来周亚夫,询问原因。周亚夫不知道儿子做了什么,对问的问题不知如何回答,负责的人以为他在赌气,便向汉景帝报告了。汉景帝刘启本就不喜周亚夫,如今遇到这样的事情,更是忌恨,非常生气,见了此举报书信,刚好把它作为罪证。

    其实周亚夫的儿子周阳并没有禀告过父亲自己私下制造盔甲盾牌做陪葬品这个事情。为此周亚夫毫不知情,自然无从辩说,也不肯承认制造甲盾的事情。问官回去禀报给汉景帝,汉景帝大怒道:“我何必与他对答。”于是下令将周亚夫交给最高司法官廷尉审理。

    周亚夫的儿子周阳知道这个事情后,连忙去看望自己父亲,这个时候,周亚夫已经被羁押在监狱里面了。周亚夫儿子到了监狱里面,才和父亲说明事实原因。周亚夫也只是叹了口气没有说什么。

    到了审问的时候,廷尉问周亚夫说:“君侯为什么要谋反啊?”

    周亚夫答道:“儿子买的都是丧葬品,怎么说是谋反呢?”

    廷尉讽刺道:“你就是不在地上谋反,恐怕也要到地下谋反吧!”

    周亚夫生性自视甚高而且向来傲气,如今受此屈辱,无法忍受,开始差官召他入朝时就要自杀,被夫人阻拦,这次又受羞辱,更是难以忍受,于是闭食抗议,一连五天,抗议绝食,最后饿到吐血身亡。正是应了女相士许负的预言。

    汉景帝听闻周亚夫饿死,毫不赙赠。

    (注解:赙赠是中国古代丧葬习俗中的礼仪形式,指亲友或朝廷以财物助丧家办理丧事,包含资助生者的“赙”与吊祭死者的“赠”。其内涵涵盖珠玉、衣衾、车马、货财等助丧物品,按《礼记》记载分为赗(车马)、赙(布帛)、唅(珠玉)、襚(衣物)四类。)

    但更封周亚夫的弟弟周坚为平曲侯,使承绛侯周勃遗祀。

    周亚夫死后,其封地当即被剥夺。可景县百姓听了周亚夫惨死在狱中的消息,不顾皇权威压,自发的动员了起来,每人一把土,为其筑起了这个小山似的衣冠冢。周亚夫墓前有一个古色古香美丽的八角亭,后边有一石雕像和一方石碑。

    纵观周亚夫的一生,干了两件辉煌的大事:一是驻军细柳,严于治军,为保卫国都长安免遭匈奴铁骑的践踏而做出了贡献。二是指挥平定七国之乱,粉碎了诸侯王企图分裂和割据的阴谋,维护了统一安定的政治局面。周亚夫为巩固西汉王朝的统治立下了汗马功劳。

    但是落得这个下场,有些原因,也是因为自己性格所导致。周亚夫虽然刚正不阿、治军严整,但是缺乏政治手腕和变通能力。其实早在汉文帝时期,周亚夫就暴露出了性格上的缺陷,只是汉文帝刘恒心胸宽广,没有与之计较,可此一时彼一时,正所谓“一朝天子一朝臣”,周亚夫在汉景帝时期却依旧不知收敛,拒绝发兵援救梁王也就算了,竟然还多次与汉景帝公然唱反调。所以最后导致自己落得如此可怜的下场,他自己难道就没有责任吗?可以说,周亚夫是军事上的奇才,却是朝堂上的庸才。至于女相士许负给周亚夫看相,看他有腾蛇入口的文理,所以预言,周亚夫将来必定饿死。作者以为,这与人之性格秉气影响面相有关,试想周亚夫性格高傲,自然是经常耷拉着脸,看不起人,不肯听别人意见,长久以来,整天拉着个脸,那脸上的纹路自然往口处生长,造成所谓“饿死”的面相。

    话回正题,那王皇后的亲兄王长君,却得于从此出头,居然受封为盖侯了。独丞相刘舍,就职五年,滥竽充数,无什么补益,汉景帝刘启也知道他庸碌,没有才干,于是就把他罢免了,升任御史大夫卫绾为丞相。

    卫绾是代郡大陵人,因有弄车之技当上了郎官,服侍汉文帝,累积功劳逐渐升为中郎将,性情敦厚谨慎,没有其他杂念。

    汉景帝刘启在做太子的时候,曾召请皇上刘恒的左右近臣宴饮,卫绾装病不去。

    汉文帝临逝前嘱咐汉景帝说:“卫绾是个忠厚长者,好生对待他。”到汉景帝即位后,过了一年多,对卫绾不闻不问,卫绾则办事日益谨慎认真。

    汉景帝刘启前往上林苑,命中郎将卫绾作为护卫共乘一车。回宫后,汉景帝刘启问道:“你晓得为什么能和我同乘一车吗?”

    卫绾说:“我是代郡的戏车之人,侥幸因功升为中郎将。我不知道为什么。”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且说太子刘彻嗣皇帝位,年仅十有六岁,就是好大喜功、比迹秦皇的汉武帝。尊皇太后窦氏为太皇太后,皇后王氏为皇太后,上先帝庙号为孝景皇帝,奉葬阳陵。汉武帝未即位时,已娶长公主的女儿陈阿娇为妃,此时尊为天子,当然立陈氏为皇后。金屋贮娇,好算如愿。又尊皇太后之母臧儿为平原君,连臧儿所生子田蚡、田胜,亦予荣封。田蚡为武安侯,田胜为周阳侯。臧儿改嫁田氏,已与王氏相绝,田氏二子怎得无功封侯?即此已见汉武帝不遵祖制。所有丞相御史等人,暂时仍然担任旧职,没多久已将改年。

    向来新皇嗣统,应该就先帝崩后,改年称元,以后便按次递增,就使到了一百年,也没有再三改元等事。自文帝误信新埋平侯日再中,乃有二次改元的传闻。汉景帝未知干盅,还要踵事增华,索性改元三次,史家因此称为前元中元后元,作为区画。汉武帝即位一年,照例改元,本不足怪,惟后来且改元十余次,有司曲意献谀,谓改元宜应天瑞,当用瑞命纪元,选取名号,因此从汉武帝第一次改元为始,迭用年号相系。元年年号,叫作建元,这是在汉武帝元鼎三年时新作出来,由后追前,各系年号,后人依书编叙,就称汉武帝第一年为建元元年。看官须知年号开始,创自汉武帝,也是一种特别纪念。标明始事,应有之笔。

    汉武帝在位的时候,民间为张嫣建祠庙,首座位于长安城南,内供张嫣画像。此庙据传极为灵验,吸引众多未嫁女子前来祈愿,盼能寻得佳偶。

    这张嫣就是吕后的外孙女,十一岁时候被吕太后强迫成为汉惠帝刘盈的皇后,后来汉惠帝和吕太后接连去世,张嫣被汉文帝囚禁冷宫生活。四十岁去世后,收殓尸体的宫女,在检查尸体的时候,发现她从未有夫妻之实,仍然是处子之身。

    长安城因这新发现而轰动,百姓议论纷纷。有人同情张嫣,有人赞其品格。民间渐传:张嫣乃礼教束缚下的可怜人,守贞乃是对被迫婚姻的抗议。

    后来,长安城西郊的农民在耕地时发现一株奇特白花,花瓣层叠,幽香淡淡。老农称从未见过此花,随后人们便将其与张嫣相联系。

    民间有传,张嫣逝世后化为花朵,其纯洁之姿造就圣洁形态。此花渐被人们称为“贞女花”。春日之际,虔诚的民众经常采摘,带回家中敬奉。

    到了汉武帝在位的时
\/阅|读|模|式|内|容|加|载|不|完|整|,退出可阅读完整内容|点|击|屏|幕|中|间可|退|出|阅-读|模|式|.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