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看书吧

正文 60-70(第5页/共5页)

娘家时也跟着祖母卢氏学过算筹和珠算。

    皇后又不给人算命,坤宁宫里自然不会备着算筹,但算盘是尽有的。瑶光心算结合珠算,速度比之内务府的老账房也不遑多让,让皇后很是惊喜。

    几日之后,外城的粥棚正式开启。先由宫里打头舍粥半个月,而后就是几位长公主和公主府邸合资的,再舍半个月。

    再往后就是旁系诸王府、异性王府、各勋贵府邸……

    值得一提的是,西宁王和北静王主动把自己算到了勋贵那一栏,并未和东平王、南安王一起。

    两个王府孤鬼一般,不知道他们自己是什么心思,反正圣人看他们肯定更不顺眼了。

    等各层贵人们都舍完一轮,年早就过完了,天气也逐渐回暖,又熬过一个冬天的百姓们,也有力气面对新的一年、新的挑战了。

    这都是后话。

    且说几个皇子府邸都没开粥棚,只是把银子送到了坤宁宫,和宫妃们一起,没一个在这时候出风头的。

    外城的粥棚搭好之后,皇后那里逐渐闲了下来,瑶光也就不必天天进宫去了。

    “王妃可算是得闲了,叫小王这些日子孤零零待在府里,连个说话的人都没有。”

    景阳少有地露出幽怨之色,惹得瑶光咯咯直笑,携着香风扑到他怀里,香吻如雨点般落在他脸颊和脖颈上,没多大会儿,就把人亲的怨气全消。

    “偏你会拿捏我!”景阳捏了捏她丰润的脸颊,抱住她低头回吻了过去,直把人吻得气息不稳才作罢。

    瑶光意思意思推拒了一下,倒像是欲拒还迎,景阳本来就要退开了,又被她勾了回去。

    等两人的唇瓣真正分开的时候,瑶光已经浑身绵软,无力得躺在他怀里,嗔怒的眼神泛出如水的脉脉波光。

    景阳大手一伸便掩住了她波光潋滟的杏眸,语气里含着得意道:“你可别来招我,我有好东西给你。”

    说完对着门外喊了声:“进来吧。”

    珠帘掀动的声音响起,瑶光听到有许多脚步声鱼贯而入,却分不清究竟来了多少人。

    “八郎,什么好东西呀?”她好奇地心里痒痒,声音娇滴滴的。

    但景阳却不为所动,直到所有人都进来了,才一手仍掩住她的眼睛,一只手扶着她下榻,走到了左手第一个人面前。

    “王妃请看,喜欢吗?”

    大手瞬间挪开,瑶光的眼睛昏花了一瞬,恢复清明的那一刻,就被小太监手里捧着的东西惊艳到了。

    小太监手里捧着的是匣子,匣子里装着一个椭圆形的螺钿香盒,漆器为底,螺钿增光,透出一种低调的奢华。

    第二个小太监手里捧着的是一尊木雕的许天师神像,上面也运用了螺钿工艺做点缀,让整座神像神目如炬、栩栩如生。

    第三个小太监手里捧着的是一对螺钿牡丹镯,看起来比甄妃手上戴的那一双还要精巧。

    第四个小太监手里捧着的是红玉璎珞,同样运用了螺钿工艺,又有黄金点缀其间,富丽非凡。

    后面的都是各种匣子、盒子、盆碟、乐器等,看得瑶光眼花缭乱。

    这还不算完,景阳又拉着她出去,院子里摆了一整套的螺钿工艺的家具,都是按照正院的规格打的。

    瑶光高兴极了,惊呼连连地扑到他怀里,好话像不要钱一样说了一堆。末了终究忍不住,摇晃着撒娇:“我实在是太喜欢了,今天就让他们都换上,晚上我要躺在螺钿拔步床上睡觉。”

    请人做这些本来就是为了哄她高兴的,见她如此兴致高昂,景阳自然无有不应,吩咐燕姑姑和张五看着替换正院的家具,就搂着瑶光往前院书房去了。

    过了大约两个时辰,张五喜气洋洋地来禀报,说是所有家具都已经换好了,正院也已经收拾利索了,请王爷和王妃移步去瞧瞧。

    “快走,快走!”瑶光兴冲冲的,拉着景阳就走。

    景阳被她拽着,满

    脸都是无奈和纵容,嘴里很没诚意地劝着:“慢些,慢些,屋子和家具又跑不了。”

    “哎呀八郎,人家就是想快点看到嘛。那都是八郎对人家的心意。”瑶光嘴巴甜得很,一句话就把景阳哄得嘴角都要咧到后脑勺了。

    两人干脆也不顾形象了,手拉着手小跑着过去了。

    室内果然焕然一新,从入门迎面的屏风,到窗前摆的桌案,再到桌案对面的小书架……这些都是外间的。

    最惊艳的还是内室里足足五进的拔步床,每一进的入口处都带着左右两个小柜子,还有金钩拢着的珠帘与纱帐做隔断。

    第三进里自带一张榻,第四进里摆着桌椅,第五进才是正儿八经睡觉的地方。

    瑶光一手拉着景阳,另一只手恨不得一层一层抚摸过去。到了最里层,她先推着景阳坐下,顺势坐在他腿上,搂着他的脖颈亲亲密密地依偎在他怀里,喜滋滋道:“八郎,往后咱们就要在这张床上睡觉了。”

    景阳搂着她,脸颊在她发髻上蹭了蹭,从鼻子里“嗯”了一声,带着欣喜与满足。

    第67章 两位先生主子们高兴,底……

    主子们高兴,底下的奴才们也跟着得好。凡是帮着搬东西的,都额外赏赐了三个月的月钱,其余人也都多得了一个月的,跟着沾了喜气。

    临近年关,各家的节礼该走的也都走完了,夫妻二人彻底清闲了下来,就有更多的时间腻歪在一起,不是瑶光教景阳读阴阳书,就是景阳教瑶光四书五经。

    读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这句话无论放在哪里都适用。

    且不说瑶光对古代文化了解得更深了,景阳虽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 >

    </div>< "">哇叽文学网提供的《我的王妃生活[红楼+聊斋]》 60-70(第9/14页)

    然仍旧嫉恶如仇,心态却平稳了很多。

    偶尔闲暇时,景阳也会让人把琴搬到亭子里,四周的草帘帷幕都放下,再点了火盆,只留一面观赏雪景。

    他焚香盘坐抚琴,瑶光便拿着曲谱坐在一旁,一边听琴,一边在心里默记琴谱。

    前世她也是学过乐器的,不过学的是钢琴。虽天下声乐都有相通之处,但其中的细节还是要用心琢磨,才能学什么像什么。

    听说她有意学琴,景阳便让人把自己这些年积攒的琴谱都找出来送给她,让她先熟识谱子,有了基础再谈其它。

    随后就是连续几场大宴,腊月二十三、除夕之夜和大年初一。翻过年去,还有正月十五和二月二龙抬头。

    皇子宗亲们除此之外,还要额外参加几场家宴。

    莫说头一回这么过年的瑶光了,就连第一年成婚的景阳都觉得晕头转向。

    往年他没成婚时,谁也不会太注意他。哪怕行事上出些纰漏,也没人好意思和个孩子计较。

    但成婚之后,他就立刻被踢出来“孩子”的范畴,变成了需要顶门立户的男子汉,普世价值里对他的要求不一样了,看他不顺眼的人也可以抓他的把柄来为难他了。

    不想惹一身骚,他就得谨慎再谨慎。

    等过了二月二,年才算是正式过完,夫妻二人刚喘了口气,瑶光这里就又接到好几张帖子。有娶媳妇的,有嫁闺女的,还有给孩子办满月、办抓周的。

    其中最引瑶光注目的,就是荣国府二房长女的满月宴。

    见瑶光捏着荣国府的帖子看得久了些,送帖子的刘吉便道:“据说这位大姑娘是正月初一的生辰,按理说满月早就过了。

    但二房太太怀她的时候,夫妻二人还跟着荣国公在金陵任职,回京时她月份大了不好挪动,就留在了金陵待产。

    等到坐满了月子,才带着大姑娘回京。荣国府这一代已经有了两个男孩儿,孙女还是头一个,还是正房嫡出的,自然舍不得她受委屈。”

    金陵虽然也是烟柳繁华之地,风流富贵之乡,但认真论起来,又哪里比得上京城呢?

    孙辈里头一个金樽玉贵女娃,洗三就已经委屈了,满月自然地在京城好好办一场。

    刘吉说到这里,下意识左右看了看,见周围都是王妃的心腹,才接着说:“如今满京城都在传,荣国府的大孙女是正月初一的生辰,福气大着呢。”

    虽然早就在书上看过了,但真正在具现化的世界里再听一遍,瑶光还是觉得这个论调挺好笑的。

    “生在正月初一就是大福气呀?你去查查咱们府上的人事册子,不拘是大年初一还是正月十五,生在好日子的丫鬟小厮加起来,起码地有七八个。”

    什么样的大福气呀,卖身为奴来伺候人?

    但仔细想想,元春好好一个公府小姐,不在家里金樽玉贵地纳福,反而被送到了宫里做女史,和王府里伺候人的丫鬟小厮们又有多大区别呢?

    这么大的福气,反正瑶光是不乐意要的。

    刘吉讪讪一笑,干巴巴道:“京城里都这么传,奴婢也是叫王妃知道知道。”

    其实他也不觉得一个生辰就代表了什么。

    他还是二月二生的呢,不照样挨了一刀辱没祖宗?

    瑶光安抚道:“我知道你是个明白人,不然整理帖子这样要紧的事也不会放心交给你。类似这种流言,你报给我便是了,咱们府里可不许跟着传。”

    按照红楼的剧情,要不了几年贾家的凤凰蛋贾宝玉出生,还得有一波更大的流言呢。

    贾宝玉衔玉而诞的事皇家不以为意,估计就是因为元春出生的时候贾家就闹过一回祥瑞福气的传闻。

    等到他出生的时候,贾家只是闹得更大些,不但舍米舍钱,还拿着宝玉的乳名到处张贴。

    估计史太君就是借着有元春的前车之鉴,故意闹得满城风雨,让人误以为衔玉而诞和生在大年初一有福气一样,都是后宅夫人争宠的手段。

    荣国府的满月宴且先往后放一放,夫妻二人找了个景阳休沐又不必去赴宴的日子,回了傅家一趟,把年前就看好的两位先生引荐了过去。

    这两位先生一位姓文,年已六十出头,身上有着举人的功名,也曾做过几任知县。

    只因他行事板正不懂变通,几次三番被人参奏,四十出头便心灰意冷,不再踏足官场,只在各家做西宾以养家。

    这样的人物,教导的也都是已经入泮的秀才。若非是景阳这个郡王出面,傅家就算出再多的钱,也请不来人家。

    还有一位苏先生,也是位举人,今年才三十出头。

    这样年轻的举人,自然不会像文先生一样对官场灰心。他之所以来做西宾,就是因为上次科举未中,为节省盘缠滞留京城,留待三年之后再考而已。

    傅家这边得知他们夫妻带了先生来,傅宁和傅安便带着天枢、天璇和天玑、天权这对双胞胎一同出大门外迎接。虽未曾开中门,却已经给足了两位先生面子。

    瑶光的马车先入了仪门,从二门处坐轿子进后院见祖母等女眷。傅宁等在大门口接住景阳并两位先生,略一寒暄便入了前厅。

    傅宁先请了景阳上座,又和两位先生相互推辞了一番,以“师者为先”的理由把他们让坐了上首,便命家里四个男孩子前来拜见。

    四人也知道轻重,没一个敢炸刺的,全都乖乖上前,挨个拜会了两位先生。

    “两位先生可是要先考校一番?”景阳笑着搭话。

    两人对视了一眼,苏先生笑道真:“就请文老先生出题吧。”

    文先生也没推辞,就从最浅显的开始,自己从四书五经里随意抽句子出来。或是他出上句,叫他们对下句;或是他说下句,叫他们对上句。

    好在自入京以来,虽然没有先生教导,四人也未曾松懈,一直都在反复背诵旧日学过的书籍。若让他们破题或许还差着火候,可单论背诵却是谁也不惧。

    文先生一连问了十几句,见他们个个都对答如流,心下稍显满意,面上却半点不显,又从《论语》中截了一句叫他们破题。

    破题在科举中属于技巧高超又避无可避的那一类,四人从前都无名师教导,不但角度单一,还都很是浅显,文先生不禁摇了摇头。

    天枢和天璇见了,便忍不住心里“咯噔”一声,面上露出几分惴惴。倒是天玑和天权小他们几岁,却比他们更能端得住。

    文先生考校完了,苏先生在一旁看得心里也有数了。等景阳再请他考校时,他直接推辞了,并主动

    提出要教导天枢和天璇这两个资质明显差一筹的。

    两人听说不必跟着看起来就很严厉的文先生,多多少少都松了口气,眼巴巴地各自看自己的父亲,希望他们能直接同意。

    但傅宁却先去问了文先生:“老先生,您看呢?”

    文先生端坐如钟,板正的脸上没有一丝笑意,微微点头道:“只要两位小公子不嫌老夫严苛,老夫必定倾囊相授。”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 >

    </div>
\/阅|读|模|式|内|容|加|载|不|完|整|,退出可阅读完整内容|点|击|屏|幕|中|间可|退|出|阅-读|模|式|.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