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看书吧

正文 50-60(第5页/共5页)

门的衣裳,正准备带着人去坤宁宫见皇后,忽然听人来报:“娘娘,长公主来了。”

    如今只剩一个长公主,就是曾经教养过她好几年的义阳长公主。

    义阳长公主算是她的养母,教导她时也算尽心尽力,太子妃对她极为尊重。听说她来了,忙叫人请进来。

    若非碍于身份,太子妃就自己出去迎接了。

    等义阳长公主进来,太子妃不等她弯腰行礼,便忙伸手扶住,嗔怪道:“姑奶奶这是做什么?您对我有恩,受您的礼,岂不是要折煞我了?”

    长公主不是先帝最小的姐妹,却是活得最久的一个。

    她比圣人大了近三十岁,纵然保养得宜,年近八旬的老太太也是满头银发,脸上因富态没多少褶子,但今年却长出了几点老人斑。

    对于太子妃的尊敬,长公主极为受用。她顺着太子搀扶的力道乐呵呵地起身,嘴里说着,“礼不可废,礼不可废。”

    太子妃扶着她在上首一同落座,笑道:“礼法不外乎人情,便是到了父皇面前,他老人家也只会夸我孝顺。”

    长公主笑道:“圣人是世上最孝顺的人,自然喜欢孝顺的孩子。”

    她看了看太子妃身上的衣裳,就知道自己今日来的不太是时候,便道:“自娘娘嫁入东宫,老身心中甚至想念,只怕耽误了娘娘的正事,因而一直不曾打扰。”

    说到这里,她故作沉吟,语气里就带了几分歉意,“娘娘这是有事要出门?老身来的不是时候。”

    太子妃不在意地说:“什么打扰不打扰的?自我进了这个门,就没有清闲的时候。姑奶奶能来看我,叫我躲个懒松快松快,我高兴还来不及呢。”

    人毕竟不是机器,就算权力再怎么诱人沉沦,一刻不停地连轴转,也是会疲惫的。

    偏任谁看来,她一进门就掌权,是占了天大的便宜,敢提一句累就要被人说矫情。

    圣人虽做主给她宫权,却有些态度不明。皇后就更不用说了,本来就不喜欢她,如今是更不喜欢她了。

    别人都说做太子妃是她三世修来的福气,她原本也是这么认为的。可真到了这个位置上,她才明白光鲜亮丽的外壳下包裹的苦楚。

    夜深人静时,自己躺在床上细想,这太子妃做的,还不如普通皇子妃舒服呢。

    文氏十岁开始就跟着长公主,长公主对她极为了解,如何听不出她的心灰之意?

    长公主笑呵呵地说:“娘娘是个有后福的,自然要比旁人多吃几分苦头。如若不然,便是菩萨那里,也不好把大福气送过来。”

    ——你以后可是要做皇后的,如今这点苦楚算什么?耐得住苦楚,才能接得住天大的福气。

    太子妃听得精神一振,只觉得浑身上下都轻松了许多,忙道:“多谢姑奶奶提点,却是我想得太浅了。”

    从十岁开始,她就是被当成太子妃教养的。周围所有的人都告诉她,她将来是要做皇后的。

    若是真把她指给一个普通皇子,叫她对着某个妯娌卑躬屈膝,她自己也是不甘心的。

    长公主呵呵一笑,又亲近又温和。

    太子妃笑容一敛,也不隐瞒,直言道:“我正要到坤宁宫去拜见母后,有件事涉及后宫嫔妃,需得母后周全。”

    长公主了然。

    再怎么是太子妃,再怎么奉旨协理后宫,也毕竟是小辈。若是后宫嫔妃们仗着辈分为难,文氏还真不好处理。

    但长公主却露出了不赞同的神色,语重心长道:“娘娘想岔了!”

    文氏一愣,忙问道:“此话怎讲?”

    此事求助皇后就能立时解决,她不过是受两句排喧而已。哪个做儿媳的不受婆婆的气?

    长公主只是摇头,眼睛在殿内的宫娥、宦奴身上来回打转。

    文氏会意,立刻摆了摆手,示意伺候的人都出去。

    宫女太监们无声行礼告退,文氏追问道:“不知姑奶奶方才所言何意?”

    “娘娘啊,你是想得太少了!”长公主重重叹了一声,皱着眉说,“在你奉圣命分走皇后权柄时,梁子就已经结下了,岂能是服个软就能化解的?”

    文氏若有所思。

    长公主见她听进去了,再接再厉道:“再有就是,为何你才一进门,圣人就让你管宫务?”

    “不是为了让我能更好地照顾太子吗?”文氏装做没听懂。

    实际上,从一开始她就不这么觉得。

    从前没有太子妃的时候,又有谁敢怠慢太子不成?

    但圣人放权的时候是这样说的,文氏自然也要这么信。多年的教育让她明白,太子妃可以聪明,却不能太聪明。

    长公主笑了起来,欣慰道:“这些年,娘娘把该学的东西学得极好。如此,你在宫中,老身也没什么不放心的了。”

    她的欣慰是真的,但戳破太子妃的伪装也是真心的。

    ——你是我教出来的,我还不知你?那些糊弄外人的东西,在我面前就别拿出来了。

    文氏讪讪一笑,赧然道:“叫姑姑见笑了。只是这深宫大院里,到处都是耳朵,本宫不得不谨慎再谨慎。”

    她自称“本宫”,意在提醒长公主:我已经今非昔比了,从前你是长公主,我是受你举荐,前程未定的待选秀女,需得仰你鼻息;但如今我已是储妃,是未来的皇后,地位远在你之上。

    长公主神色一凛,却在下一瞬就恢复了笑呵呵的姿态,点头赞同道:“宫里就是如此,娘娘谨慎些总是不会错的。不过还有一点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 >

    </div>< "">哇叽文学网提供的《我的王妃生活[红楼+聊斋]》 50-60(第9/14页)

    ,娘娘需要谨记在心。”

    说到这里,她语气一顿,再开口时空前严肃起来,“皇宫是圣人的皇宫,一切都要以圣人的心意为准,连皇后也不能例外。太子妃觉得,是讨好皇后重要,还是顺从圣心重要?”

    文氏深吸了一口气,起身拜道:“请姑奶奶教我。”

    以前在王府学规矩时,长公主虽然亲自教她礼仪,教她如何管家理事,却从未给她普及过宫中各处的复杂关系。

    那时候文氏前程未定,自然不会多想。

    如今她已经成了太子妃,还摸到了宫权,就容不得她不多想了。

    可无论怎么想,基于现有的事实,她都只能得出一个结论:长公主之所以不和她说后宫是非,等的就是

    此刻,好用那些东西来拿捏她。

    一念至此,芥蒂骤生。

    好在她是多年养出来的城府,不管心念如何转动,面上都不动声色,求教之情诚恳极了。

    见她如此,长公主满意了,也不再卖关子,直言道:“皇后一直对甄妃心存不满,甄妃之所以一直没有封号,就是皇后出手压着。

    圣人虽然敬重皇后,没因甄妃打中宫的脸,却也因此心生不满。他让娘娘管家,本就是抱着制衡皇后的心思。若是娘娘主动向皇后求和,你觉得圣人会怎么想?”

    文氏瞳孔一缩,只觉得一股寒意从背后升起,迅速蔓延至全身。

    ——今日之事,本就涉及甄妃。若她真的拿此事去求皇后,难保对方不趁机对付甄妃。

    到那个时候,便是圣人知道皇后和甄妃的恩怨,她也难免落个“难堪大任”的印象。

    很多事情是不能多想的,文氏的思维一经发散便不可收拾。

    她甚至忍不住想:太子让我去找皇后,料到会产生的后果了吗?他是料不到呢,还是根本不在乎我这个太子妃?

    又想到因圣人的缘故,太子和皇后虽是亲生母子,彼此却极为生疏。太子是否想拿她这个太子妃做投名状,修复和母亲的关系?

    长公主看着她不断变换的脸色,虽然不知道她脑补了些什么,却知道自己已经劝住了对方。

    作为太子妃的教养者,她算是对方的半个娘,长公主府也算是文氏的半个娘家。

    文氏自幼离家,和本家父母并不亲近。且文家原本只是地方豪绅,举家迁入京城之后,更是连原本的根基都丢了。

    也就是说,太子妃最大的依仗,就是她这个长公主。

    长公主推荐文氏,又不是为了做慈善的,付出多年自然要讨些回报。

    她提点文氏的那些都是真的,圣人是真的不希望太子妃和皇后同气连枝。

    但为圣人办差的同时,也不妨碍她为自己谋些私利。

    ——皇后不能成为太子妃的的助力,太子妃才会一如今王地亲近她这位养母呀。

    第57章 后宫纠纷太子妃沉吟许久……

    太子妃沉吟许久,神情逐渐坚定:“多谢姑奶奶提点,本宫明白了。”

    ——她知道该怎么做,才是对自己最好的了。

    打定了主意之后,她吐了口气,换了副笑脸问:“不知姑奶奶今日入宫,有何要事?”

    长公主精神一振,笑呵呵道:“哪有什么要事?不过是不放心娘娘,进来看看罢了。”

    文氏配合地说:“我就知道姑奶奶疼我,若还有别的教我,您老人家可千万不能藏私。”

    “不会,不会,怎么会呢?”长公主拍了拍她的手背,仿佛随口而言,“宫里的刘贵人和郭贵人,都是老身举荐入宫的。娘娘若有吩咐,他们都很乐意为娘娘效劳。”

    听了这话,文秧立刻就明白了对方的来意。

    ——人家乐意替她效劳,却绝不乐意白干。她作为掌权的太子妃,得先照顾照顾人家,给人家点甜头,人家才好替她卖命呀。

    “多谢姑奶奶。”

    好言好语送走了长公主之后,文秧的脸色骤然沉了下来。

    身边伺候的女官、宫娥都回来了,见她脸色不好,宫娥们都不敢上前,女官何姑姑小心翼翼地问道:“娘娘,坤宁宫还去吗?”

    “不去了。”文秧回过神来,也不叫人来换衣裳,直接去了书房,写了封折子叫何姑姑送到乾清宫去。

    ——既然不能找皇后,她就只好找皇帝了。

    反正都是皇帝的嫔妃,找皇帝解决,反而更加名正言顺了。

    圣人那边反应也很快,第二天一早,张保就来了东宫,传达了圣人的意思:晋蓝贵人为慧嫔,着她带着所出十二皇子搬到甘泉宫去。

    消息传到东宫,太子微微皱了皱眉,却也没多说什么。

    后宫之事,他本来就爱多管。昨天是太子妃求到他头上来,他就给出了个主意而已。

    若是太子妃自己有法子解决,太子只会高兴她能力出众,不再叫他在后宫之事上耗费心神。

    只是,太子妃先来问了他,转头却又把他的提议弃若敝履,到底叫太子心里不大自在。

    又想到昨日义阳长公主来了东宫,想来太子妃的骤然转变,一定和这位长公主脱不了干系。

    这让太子不禁皱眉,当天晚上陪太子妃一起用膳食,就提点了一句:“宫中之事,不好叫外命妇参与其间。父皇的性子,自来是爱欲使其生,恨欲使其死。

    他将宫务交给你,便是信任你。若是知晓你内外勾连,辜负了他老人家的信任,任谁说情都是没用的。”

    太子妃喝汤的手一顿,低着头说:“多谢殿下提点,妾身明白了。”

    她自然知道,太子提点的这些都是正理。可长公主说的那些,也都不是无的放矢呀。

    什么叫做左右为难,文秧才做了几个月的太子妃,已经体会得够多了。

    太子看不见她的神色,不知道她是否真听了进去,但还是进一步提点道:“后宫之事,你若是不想去打扰母后,尽可自己做主。父皇自来不爱在这些小事上费心,莫要让他觉得你担不起责任来。”

    掌权办实事的人,想做不粘锅是不可能的,总要背下骂名。

    这个道理文秧不是不明白,但想到自己嫁入宫中之后的种种,还是忍不住红了眼眶,声音也有些暗哑。

    “妾身明白的,多谢殿下教诲。”

    太子暗暗一叹,给她夹了一块白切鸡,“我记得你爱吃这个,多吃点儿,这些日子实在是辛苦你了。”

    就这一句话,太子妃隐忍多时的泪水便滚滚而下。

    嫁入东宫,孤立无援,丈夫本就是他最亲近的人。

    可太子自幼被圣人教养,根本不在乎后院的嫔妃。他只是需要一个能为他打理好一切的太子妃,需要几个能为他绵延后嗣的侧妃、侍妾而已。

    文秧又是个外柔内刚的性子,有多少难处都自己强撑着。她不表露,太子又想不到那些,自然就察觉不到。

    此时她被丈夫一句温情的话语惹出了眼泪,倒是阴差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 >

    </div>
\/阅|读|模|式|内|容|加|载|不|完|整|,退出可阅读完整内容|点|击|屏|幕|中|间可|退|出|阅-读|模|式|.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