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斯太高了,我可不想变成小矮人。”
布兰度:还好,这本书她在这学期刚刚看过,不至于像个傻子一样压根不知人们在聊点什么。
《米克罗梅加斯》是伏尔泰写的。
她必须承认,之所以会读这本书只是因为作者的名气加持,否则也不会在图书馆众多藏书中选择了它。
概括地说,此书写了两个外星人来到地球的故事。
一个是天狼星人米克罗梅加斯,非常高,身高约四五千米。
另一个是土星人,他就矮了些,不到两千米。
两个外星人到了地球,宛如进入了小人国。
布兰度看了这本书,它的宇宙科幻部分较少,而更多是关于社会认知、哲学观点的思辨。
身在1830年,阅读它时却不能说它不是科幻作品。
伏尔泰笔下这个故事的结尾,两个外星人是离开地球了。
米克罗梅加斯留下一本书作为礼物送给人类,说里面写了宇宙的真相。
当巴黎科学院众人打开它时却发现书页全是白纸,一个字也看不见。
布兰度想着故事剧情,天外来客给出的是无字天书,这何尝不是对宇宙认知的一种解读。
不过,此刻俱乐部说的不是伏尔泰书中侧重的哲学问题,而是谈着是否真的会遇上地外来客。
有人说:“我支持威廉爵士的火星暗海论。”
布兰度默默翻译,这里说的就是刚刚提到的天王星发现者威廉·赫歇尔。
上个世纪,威廉·赫歇尔用望远镜观察火星,看到星球表面明暗不一的模糊景象。
他提出了一个观点,明亮区域是陆地,阴暗区域是海洋。火星与地球说不定有相似的生态结构,换句话说就是存在火星人。
也
() 有人讲:“我还是支持月球人先来找我们。开普勒《梦》里的场景说不定是真的。还有《颅相星游记》,坐着气球登月后,发现了古埃及的后裔。”
布兰度:!
很好,渐渐步入知识盲区了。
开普勒在十七世纪,创作了小说《梦》,说的是在梦里飞往月球,从另一个星球视角认知宇宙的故事。
对,就是那个搞出了开普勒三大定律的开普勒。
布兰度没看过《梦》,只知道大概。
书中,月球总是面向地球的那一面叫做萨勃伏尔伐,背对地球的一面叫做普拉伏尔伐。
这两者永不相见,而地球人被月球人叫做“伏尔伐”。
月球人似乎在月食、日食之际,有特殊力量穿梭在地月之间。
至于《颅相星游记》,听名字就知道是近年的新书。
近年,欧洲兴起了颅相学。简单地说,是看一看脑袋的模样就知道这个人的品性。这书的内容,她是真的只字不知。
接下去,俱乐部成员的讨论越来越热烈。
多是在畅想外星文明的模样,等外星人来到地球后,要怎么接待它们?有没有可能在它们离开时,搭便车也去天上旅行一番。
各种小说被提了出来,从17世纪的故事开始。
不只是往天上走,也有去南极、北极、神秘海岛、地心等等。
布兰度全程保持微笑,不时认真点头,像是赞同某人观点。<
\/阅|读|模|式|内|容|加|载|不|完|整|,退出可阅读完整内容|点|击|屏|幕|中|间可|退|出|阅-读|模|式|.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4页/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