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看书吧

正文 第 52 章(第2页/共5页)

朔当着刘彻的面也没收敛自己满嘴胡话的坏毛病,点着头说道:“确实如此,不如陛下赐他为墨家巨子,好叫天下墨家弟子见到他后纳头便拜。还得赶在年前把旨意传开去,三岁大的墨家巨子想想就很有趣,过了年他可就四岁了。”

    刘彻被东方朔给说乐了。

    倘若当真还有墨家弟子在,听了这旨意怕不是要去把这三岁巨子给暗杀掉。

    刘彻道:“等他长大了再看看吧。”

    他私心里还是觉得霍善应该子承父业,将来跟霍去病一样为大汉开疆拓土。瞧这孩子小小年纪就让那么多同龄孩子跟在他屁股后面跑,以后领军打仗肯定不在话下。

    至于什么墨家不墨家的,本就已经没有多少传人了,不差霍善这一个。

    墨家经义倒是可以留着读一读,墨家子弟就不必太多了,人多了容易生事。

    话说到这里,这个话题也就结束了,君臣对坐继续闲谈了一会,刘彻便把东方朔打发走。

    东方朔踏着月色去寻自己的住处,心情还算不错。

    刘彻算是个非常会用人的君王,上任没多久便诏令天下能人异士投书自荐,表示自己会亲自阅读这些内容。

    东方朔就是通过这个途径把自己举荐到刘彻面前的。

    长安的公车官署承载过多少年轻人的理想啊!

    正是因为刘彻这个君主当得起“非常不错”的评价,东方朔才会在长安待了这么多年。如今李长生的身份背景过了明路,接下来便不必再担心太多,只管过自己的日子便是了。

    不过霍善那孩子……

    想到那个灯谜大会上差点把他给难倒的小娃娃,东方朔总感觉接下来这小子还是会闹出许多叫人意想不到的大动

    ()静来。

    接下来也不知该是谁头疼。

    东方朔觉得应当和自己没关系,优哉游哉地躺下睡大觉去了。

    同样熟睡的还有霍善。

    霍善今天要跟李时珍参加一件非常特别的事。

    明朝科举的秋闱。

    秋闱也就是乡试,一般在八月进行,正巧便是中秋前后这段时间。

    霍善听李时珍介绍才知道这是朝廷选拔人才的大型考试,而李时珍要代表太医院守在贡院外围应对突发情况。他不懂什么是科举,边跟着李时珍认识备好的药材边问这个考试是怎么考法。

    等他们福寿里的学堂开了,他也要组织大家考试!

    李时珍见他满脸的跃跃欲试,便给他说了科举的发展历程。

    这科举主要分三场,一场考你对经典的熟悉程度以及理解程度,一场考你的公文写作能力,一场考你对国家政策的理解以及自己对一些重大议题的观点。

    历朝历代的科举考试内容都多有侧重。

    像汉代虽没有科举,但也设置有公车衙署接受天下臣民上书。要是在一些民生问题以及学术问题上的观点格外突出,那是可以直接进入天子视野的。

    所以汉代重的是“策”。

    唐宋的科举考试则比较看重文采,不过还设置了明法、明算等专科考试,也算挺多元化。只是读书人皆以进士为贵,不爱考这些“杂科”罢了!

    而到了明代,看重的则是八股文了,也就是第一场考试。

    他们医家跟搞天文、搞算术之类的专业人才依然是杂流。

    李时珍是个科举落榜生,他试图给霍善讲解一下八股文是什么玩意,结果讲解失败,霍善没有听懂。

    遂作罢。

    反正就是这么回事。

    霍善也没纠结,按照他的经验,他第一次没听懂的玩意,以后估计也听不懂,所以不必纠结,听个大概就好了。

    霍善开始跟着李时珍等病人,不得不说科举考场之上还真是卧虎藏龙,有拉肚子拉到虚脱还哭着表示“我还能考的”,有没写几个字就紧张过度昏厥过去的,还有直接癫痫发作没了考试资格的,看得霍善感觉这考场像极了龙潭虎穴。

    考科举可真不容易!

    霍善哪壶不开提哪壶:“您以前也考过吗?”


\/阅|读|模|式|内|容|加|载|不|完|整|,退出可阅读完整内容|点|击|屏|幕|中|间可|退|出|阅-读|模|式|.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2页/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