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看书吧

爱看书吧 > 穿越小说 > 史书大秦最新小说 > 正文 第233章 巧舌如簧,韩信来也

正文 第233章 巧舌如簧,韩信来也(第2页/共2页)

农产品的各种数据,都是颇为清楚的。

    当下秦国的小麦产量,大概也就是在亩产250斤左右。

    这还是寻常的年岁,若是稍微碰到一点灾旱,恐怕亩产还会下降的更多。

    就算是最为风调雨顺的时候,也不过是亩产小麦300尽左右了。

    这种亩产400斤的地方,只有实在黔中郡盆地哪里,才是秦国最为富饶之地,但就算是哪里的水稻,等农作物,最为得天独厚的时候,也比400斤多了没多少!

    现在,han国居然有了亩产可达400的小麦?

    而且还是可以在旱地之上种植?

    若是我们大秦可以.........

    荀子微微眯起了眸子。

    当下秦国要解决的事情,在荀子看来,无非就是两件事。

    第一件就是如何快速的让秦国寻找更多的人才。

    荀子走遍天下,游离诸国,实际上,看遍了诸多天下的寒士,若有可能,荀子很想大开寒门,心向天下,为诸多百姓谋福利,荀子坚信许多人才,就潜藏在寒门之中,一但施以援手,就可以君王带来巨大的助力,诸如李斯。

    可是,想要让寒门出贵子,实际上是很困难的,一来书籍制作复极为复杂而贵重。

    二来是粮食问题,严苛的赋税让诸多百姓连耕种都来不及,仅存的余量有时都无法填报肚子,怎么可能还有闲情逸致去读书?

    说到底,全都是一个问题,那就是粮食问题。

    现在秦国虽然减少了赋税,在一部分上帮助了百姓们,但实际上想要靠着这些,来帮助寒门贵子,实在是有些不够。

    而倘若可以获得这种最新的农作物小麦,百姓富裕了,自然就有更多的时间去读书,去阅读,思考事情,一代又一代的传承下来,诸多寒门也就可以逐渐走出贵子。

    韩非看见荀子这般模样,知晓他是在思索,心中顿时一喜,也知道这是他最后的机会,于是急忙劝说了起来。

    “老师,您有远见,许多事情都能通过一些旁枝末节来推演推算出许多来,您不可能不知晓这农作物中所蕴含的意义。”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这是老师您说过的话,百姓对一个国家的意义是非同寻常的,只有让百姓们填报了肚子,国家才会强盛,君王才能得心应手,诸多战士们才能上阵杀敌。”

    “未来六国联手,合纵联合,已经是不可改变的事实了,到时候秦国对粮食的需求,注定会大幅度的增加,弟子曾算过,仅凭当今秦国的生产,除非秦国年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年年丰收,否则是不可能收货足以支撑如此大战争的粮食的。”

    韩非认真的说着,神情严肃,他在来之前,已经确定了好几遍这些事情,他所来此,就是为了说服荀子。

    “但这是不可能的,不说其他,单单是今年秦国的收成,就注定不会太好!”

    “黔中郡连绵大雨,北方诸多郡县,只有近月来才有雨水,旱涝灾害同法,秦国今年的收成,最多只有往年的七成!”

    “若是等到来年诸多六国大军进攻,是注定无法收集来足够粮食的!”

    “届时,恐怕这小小的粮食,就会酿成大祸!”*

    
\/阅|读|模|式|内|容|加|载|不|完|整|,退出可阅读完整内容|点|击|屏|幕|中|间可|退|出|阅-读|模|式|.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