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百官的一致赞誉,她这个李太后......自然要仿照先贤,将孝章皇后的一言一行奉为圭臬,以此确保「得位」名正言顺。
(凤溪国国号为汉。)
因而,她对孝章皇后的事迹,也可谓了如指掌。
「就连母后你......也不知道这其中的内幕?」
周王有些讶然道。
「那么举国之中,又有谁能知道当年之事?」
「这可是关乎皇兄和儿臣的性命,以及我朝国运。」
他到底是少年,心中一急,生怕李太后不重视此项,着急说道。
「传宗正.....」
李太后没有回答周王的话,她柳眉微颦,看向身旁的女官,面色一肃道。过了小半刻钟。
头发花白的宗正走入殿中,按礼对李太后请安。
「不知太后招臣到皇宫之中,所为何事?」
宗正扫了一眼偏殿就坐的周王,又见殿内没有孝昌帝,眉宇微抬,心中有些不安了起来。
宗正这个官,说大也不大,说小也不小。
虽是九卿之一,但仅是掌握皇族、外戚勋贵的事务官,在实权上,不涉及军政大权。
然而换皇帝的时候,他这个掌管皇族名籍薄、区分皇族血缘亲厚、嫡庶、大宗小宗的宗正,发挥的作用可一点不小。
坊间传闻,李太后和孝昌帝早已貌合神离,其偏爱幼子,废帝另选,也不是不可能之事。
「皇叔请坐.....」
「快要入冬了,贡品中有燕北道进贡的上好裘衣,待会给皇叔带上几件.....」
李太后对宗正也不敢怠慢,面带笑容,循例对其嘘寒问暖了起来。
宗正由皇族担任,是徐氏皇族的代表,以她权势,也不敢贸然得罪。
说完客套话后,李太后这才进入正题,说起了奉陵,「周王府内有一相士,疑似是修士,说我朝国运之所以倾垂,与.....奉陵是衣冠冢有关,太祖和孝章皇后的都不见龙体、凤体.....」
听到这里。
宗正先是松了一口气,不是废帝就行,但很快,他就神色一怔,脸上布满了担忧之色。
比起废帝,汉统的国运丧失.....明显更是一桩大事。
「开明十八年,孝章皇后殡天,太宗查探之后,才让工匠封棺,下土安葬....」
「其坟墓,不可能是衣冠冢。当时,孝章皇后留下遗诏,明言要与太祖合葬于奉陵。」
宗正沉吟了一小会,条分缕析的说起了当年孝章皇后死时的步骤,以及礼仪、规章等等。
他讲完后,目视李太后,沉声道:「周王年幼,容易受女干邪蒙蔽,还请太后下旨将这相士请入皇宫,让老臣亲自与他言说。」
「周王自幼聪慧,知女干辨贤还难不倒他,这相士法术高超,所说之词,关系国家大事,所以周王才着急上报哀家.....」
「此等之事,不为蒙蔽!」
李太后凤眸淡淡扫了宗正一眼,哪里不知道他在打什么算盘,几番言语,就轻易的化解了周王日后的政治危机。
接着,她对女官耳
\/阅|读|模|式|内|容|加|载|不|完|整|,退出可阅读完整内容|点|击|屏|幕|中|间可|退|出|阅-读|模|式|.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3页/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