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看书吧

爱看书吧 > 修真小说 > 作者清河小子最新小说 > 正文 第3章 宁王登基

正文 第3章 宁王登基(第2页/共2页)

短的七天内,操办了此事;本该主导整个活动进程的礼部尚书崔浩,却在大部分场合里,都让其手下替代了,这其中是有什么隐情吗?今日大典,宁王的兄弟姐妹中,除了最小的,尚未成年的安王殿下外,其他人皆没有到场,这又是为什么呢?另外,周衍、唐龙、郭守敬等老大人也都称病不来,这同样也是很有问题的。这些可都是极受老皇帝器重的臣子,他们的集体缺席,可不是好信号啊!虽说如今天下易主了,但新皇帝若不能服众,终究不是好现象啊!总之,这一切都让原本应该喜气洋洋的气氛里投下了一些阴影。

    晚间,新皇帝于宫中设宴款待群臣和嘉宾。这个时候,更多的人便发现了某些重量级人物的缺席。不过,当然没有什么人在这个时候不合时宜的提这些糟心事儿的。所以,表面上看,整个宴会还是其乐融融、丝竹歌舞、觥筹交错的。新皇帝杨豪也是满面春风的频频举杯,看起来也很是兴奋。但只有亲近之人,才会发现皇帝喝酒的时候,比往常要凶猛、豪放许多。当然,这可能是因为高兴,但,也有可能是因为其它的缘由。总之,这场宫廷宴会,还是波澜不惊的完成了。

    之后几日,因新皇登基,大赦天下、升迁朝堂大臣、奖赏功勋贵戚的旨意,也在不断发出。普通百姓对这些事情,只是看个热闹而已。但身处权力中枢的人,却从这些升迁、奖赏中仔细辨别着朝堂的人事变迁、格局变化以及新旧势力的博弈。这其中,吏部侍郎杨修也在关注着这些事情。在这一次的皇权交替中,杨修的位置,并没有什么变化。虽然新皇帝,照惯例给了他不少财物赏赐,但官阶品秩上,却并没有任何变化。不过,杨修对此却并没有什么不满意的。因为相比起许多前朝同僚来说,他的境遇已经算是不错了。按照他自己的分析,这可能跟他一向游离在党争之外有关系。而这和他自入朝为官以来,刻意的站在中立立场,不让自己染上党派色彩有关系。

    或许对许多官员来说,加入某个派系,然后借助派系的力量,会让自己的仕途,走得更顺畅,更容易一些。不过,杨修却始终不太愿意走这条路,靠这种方式去进阶。这并不是因为他清高,或者因为什么“君子群而不党,小人党而不群”之类的原因。而是杨修是有更远大的政治抱负的,在获取更大的权利之前,他还不想介入那些党派之争中。杨修自然是能力出众的,他也完全可以在现阶段只依靠本身的能力进步,而不用去加入任何的党派。这样做的好处是,自己不但可以超然于党争之外,不需要面临可能的派系倾轧,因为这种事儿实在是不可控的,很容易便会被无端的牵连。同时,保持独立性,政治立场上会更容易去灵活的应变。这并不是什么墙头草,或者狐狼主义。相反的要做到这一点,其实是很考验一个人的政治智慧和手腕的,稍有不慎,就很有可能玩脱,前功尽弃的。

    不过,随着新皇的登基,杨修赫然发现,其实最大的变数或者说隐患,其实是来源于这新皇帝的。这一位,有点……“任性”啊!杨修有点不好给其定位,暂且只能用这么个词汇了。纵观他登基后,对一些官员的升迁任免,可以看出来,他是急于掌控住大权的。当然,这倒也没有什么的,做了老大后,总要给下面的跟随者一些好处,论功行赏的。而且,换上自己的人去坐重要的位置,也便于去施行自己的政治理念,不这样做,反倒奇怪了。所谓“一朝天子一朝臣”,便是这个道理的。

    真正让杨修担忧的是,新皇帝对于军方的种种处置。许多人只知道玄武门发生的事情,毕竟那个大门至今还没有修好。但杨修知道,其实新皇帝做得最狠的事情,却是发生在“大元帅府”的。

    话说当日,两百多位武官,接到朝廷的命令,卸下戎装,空着手从北城门步行入城,前往大元帅府报到。那个时候,陈庆之的死讯已经传到城外军营。陈庆之于军中的威望毋庸置疑,闻听他忽然身殒,除了错愣外,更多的是愤怒和怀疑。大元帅身体一向健朗,如何会突然便身死了?随后,朝廷倒是给出了解释:皆因火器营主管,内廷大总管汪直,图谋不轨,发动叛乱,害死了大元帅。然而,这个解释,根本没有办法完全消除军中将士的疑虑。堂堂大元帅,怎么会这么容易被人算计的,这其中必然还有其它的隐情的。

    带着诸多怀疑,为求真相,也为了安抚那数十万士兵,应朝廷之召,城外的两百多高阶将官,依召卸甲弃戈,一同来到了元帅府。那一日,二百多名汉子,身穿常服,却头扎白布,腰系麻绳,脚穿草鞋,浩浩荡荡的进城。这一幕自然引来了许多京城百姓的围观、议论。而后,陈庆之为奸人所害,死无全尸的事情便也在京城百姓中间传开了。那一日,京城中,街头巷尾、勾栏肆井,时有哭声传出,悲伤的气氛,覆盖整座城池。然而,满城百姓却根本不知道,更加恐怖的事情,即将发生。
\/阅|读|模|式|内|容|加|载|不|完|整|,退出可阅读完整内容|点|击|屏|幕|中|间可|退|出|阅-读|模|式|.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