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看书吧

爱看书吧 > 穿越小说 > 作者背砍刀诗人最新小说 > 正文 第八十七集 赵括拜将

正文 第八十七集 赵括拜将(第4页/共5页)

    吕不韦:努力耕田,免于饥寒;助立国君,利传后世。大利可图之事,颇值经营!

    吕父仔细品味其子言语,因此不再责问,任其弃商从政,开始政治生涯。

    便在此时,楚顷襄王熊横动用举国财力,欲从巴蜀修筑栈道,以进攻夜郎。

    但因工程险恶、民工逃跑严重,两年不能成功。

    后遣庄豪为将,自沅水泛舟西伐夜郎;又从沅水转濞水,兵入且兰国。

    夜郎未下,楚国国力已衰。楚顷襄王遂含恨而卒,在位三十六年。

    太子熊完当时为质于秦,闻说父死,便在太傅黄歇周密筹划之下,逃回楚国就位,是为楚考烈王。因感激太傅拥立大功,拜为令尹,并赐封地于申,号为春申君。

    黄歇自为楚国令尹,明智忠信,宽厚爱人,亦以礼贤下士、养客辅国闻名于世,并与赵国平原、魏国信陵二君往来交好。

    春申君向北兼并邹、鲁,用荀卿为兰陵令,修举政法,练习兵士,楚国渐有起色。

    秦王闻说楚考烈王即位,便即发兵攻楚,以观其态度。令尹黄歇为息兵养战,卑辞求和,割让州陵(今湖北咸宁)给秦。秦国由此不复有南顾之忧,兵锋又指三晋。

    因命白起为帅,发兵大举攻韩,攻取野王,断绝上党通往韩都之路。白起继伐上党,围而不攻,以待伏击韩国援军。

    韩王闻报,知道上党难守,遂传令将其军民撤还国内,将上党弃于秦国。

    上党郡守冯亭不肯奉命,聚其僚佐计议对策。

    冯亭:秦据野王,则上党非韩所有,已成定局。若依公等之计,若其奈何?

    众僚:战之必败,不如举城降秦。

    冯亭:我谓不然。与其降秦,不如降赵。

    众僚:却是为何?

    冯亭:若是降秦,此后便为秦民,是叛晋国之祖也。赵虽属异国,但亦出于三晋,与韩国本是一家。且我举城降赵,秦王必将移兵向赵;赵受秦兵,是必亲韩。韩、赵同患,可以联手御秦,不亦可乎?

    众僚:郡守英明,我等智不及此也。

    计议已定,冯亭乃遣使赍持降书,并上党地图,前至邯郸,向赵孝成王求降。

    赵王:上党既然不能抗秦,降我赵国为何?

    上党使:韩王不能守上党,将欲弃之于秦。吏民皆愿降赵,不欲为秦奴。且本郡有城邑十七,愿皆入于赵国,于赵岂非大大有利?

    赵王:依卿所云,此话倒也不错。

    上党使:既是如此,便请大王发兵往救。若再延挨,事不及矣。

    赵王贪其十七城,以为巨利,遂遣老将廉颇为统帅,发兵往取上党。

    平阳君赵豹谏道:无故之利,谓之祸殃。秦蚕食韩地,拔野王,绝上党之

    道,自以为掌握中物。一旦为赵所有,秦王岂能甘心?且冯亭不入地于秦,而入之于赵者,是为嫁祸之计,以舒韩国之困也。王其察之!

    赵王不以为然,立命廉颇出兵。

    廉颇奉命,点起大军二十万,乃是赵国全部精锐主力,出离邯郸,前往上党。老将熟谙兵法,不敢深入险地,故不先去接收上党诸城,而是察勘地形,命军筑高垒挖深壕,固守于长平,以拒秦兵。并思就此决战一场,亦建李牧大败匈奴之功,甚至永绝秦患。

    便在此时,探马来报:秦将王龁进围上党,冯亭坚守不住,请将军遽发大军前往救援。

    廉颇闻报,乃命擂鼓聚将,当众说道:自今日起,敢有言往救上党者,杀无赦!

    诸将面面相觑道:老将军与那赵奢,不愧是一师之徒,所发军令,毫无二致。

    因皆深信主将之能,故都齐声应诺,敬奉不违。

    两月之后,上党守冯亭见赵援兵不至,乃弃城而走,率其吏民,逃奔赵国。

    冯亭逃至长平,来见廉颇,诉说上党已失,深有恨怨之意。

    廉颇反倒安心,安慰道:太守休忧,待老将杀退秦兵,再与你夺回十七城便是。

    冯亭口中不言,心中暗道:这老汉便如吃了灯心草一般,说得倒也轻巧。

    于是咕哝几句,带恼告辞而去,引众逃往邯郸。

    廉颇笑道:这厮絮絮叨叨,好不耐烦。他既走了,我等备战,必使秦军片甲难回!

    乃命大军展开,就金门山下列营筑垒,东西各数十座,如列星之状。又分兵三万,使帐前三都尉各引万人,分守光狼城及东西二鄣城;又使裨将赵茄率军五千,远探秦兵动向。

    不则一日,王龁大军已到。因恃战胜之威,也不休整,便至赵军营前挑战。

    赵茄不听廉颇禁令,恃勇领军出战,被王龁一乾刺死,五千游骑败回赵营。

    王龁引军而进,距金门山十里下寨,分军攻打光狼及二鄣城。三战皆胜,赵军皆都弃城而走,败回大营。

    廉颇不怪,对众将说道:秦军初到,其势正盛,再有敢轻易出战者,虽胜亦斩!

    众将无不凛遵。王龁挑战数次,见赵兵不出,笑道:老师伯如此持重!

    偏将王陵献计:可断金门山下杨谷涧,使水不东流,赵人无汲必乱,无不胜矣。

    王龁:此计甚善!

    于是从之,命出三千工兵,先将涧水筑断。至今杨谷之地,又名为绝水,便为王龁当年截断涧水之故。未料廉颇早有准备,命在营中预掘深井,故此饮水日用不乏。

    秦、赵相持近半年,王龁不得一战,只得遣使入告秦王,请求退兵。

    秦王闻报,
\/阅|读|模|式|内|容|加|载|不|完|整|,退出可阅读完整内容|点|击|屏|幕|中|间可|退|出|阅-读|模|式|.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4页/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