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击。
这与青牙军坚守中寻求反击的战略原则相悖。
因此,在长岭山的东南和东北方向,特意留下了五条宽敞的道路供通行。
这十条通道宽度约为二十步,从山脚直通至山腰,途中无任何阻碍。
既便于敌军进攻,又会使他们在通道上拥挤成群,成为火铳手们的理想射击目标。
这样既能以较少的兵力进行防守,又能取得最大的战斗效果。
同时,青牙军若要发起反击,也能通过这些通道迅速出击。
这是在前面一些的布局。
当众人再走了一些路后,眼前的地势突然变得陡峭起来。
显然,这段山坡经过人为改变,沿着山体,被削成了倾斜的坡面。
在倾斜的地面上,一道矮墙立着。
它的高度仅及战士们的胸膛,但其坚固程度却不容小觑。
墙后的士兵们得以借助这堵墙作为掩体,向前方目标发射箭矢或铅弹。
实际上,这道矮墙连同斜坡一起,总高度达到了两丈。
墙的前方是一条深深的壕沟,而在它之前,还有两道较小的壕沟环绕。
那条大壕沟深达一丈,宽度亦是一丈;
小壕沟则深半丈,宽亦半丈。
壕沟底部布满了锋利的木桩,这些木桩的尖端经过火烤,变得坚硬无比。
这三道壕沟之间相隔两步。
中间的平地上布满了如狼牙般尖锐的拒马和鹿砦。
它们上面的倒刺仿佛随时准备噬人鲜血。
前几天,温越提到每一组三道矮墙和壕沟构成一道防线。
每当建虏攻击其中一道矮墙时,就会遭到来自上方和下方的三重火力猛烈打击。
当时,众人对此还不太理解。
然而此刻,他们亲眼目睹了这一切,不禁感到震惊。
耳闻不如一见,只有亲眼所见,才能真正体会到温越所言不虚啊。
亲眼所见的震撼远胜于空洞的话语。
就在那道矮墙不远处,又有一道斜坡,斜坡上建有另一堵墙。
接着又是斜坡,又是矮墙。
这三道矮墙顺着坡势,一道比一道高,层层叠叠地立在众人面前。
望着这三道斜坡和矮墙。
众人终于明白了温越口中所谓的“立体式火力铺盖”的真正含义。
此刻,青牙军的辎重营已进驻长岭山。
\/阅|读|模|式|内|容|加|载|不|完|整|,退出可阅读完整内容|点|击|屏|幕|中|间可|退|出|阅-读|模|式|.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3页/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