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这种朝野沸腾的情况下,崇祯帝和他的内阁成员也无法坐视不管。
崇祯帝连续多日召集群臣商议对策。
朝廷会议上,除了继续任命官员铸造火炮外,购买西方火器之事,再次被提起。
最后决定,派遣钦差,携带兵部的檄文南下进行采购。
崇祯帝还下令各地督抚,从各地立即运送火炮支援关外。
不过,由于山路险峻,远程运输困难。
这些火炮至少需要几个月,才能运到。
而为了关外的防务,朝廷先派了一部分神机营过来。
……
而在京城之外,温越得知建虏那边的消息后。
立即召集将领们在将军府的议事大厅商讨对策。
参谋司由赵率教担任大使,祖柏、祖季、张大春、钟大成、马名、王钩等人担任副使。
在参谋局下又有作战科。
作战科则分为几个部门。
分别研究对抗建虏、北虏、流寇、山匪等不同敌人的战略。
在东虏作战大厅,这个宽敞的厅堂里,参谋和赞画们忙碌地穿梭其间。
大厅左侧摆放着临近关外附近的满套儿等塞外的沙盘地形。
右侧则是建虏的沙盘地形图。
还有几面墙上,挂着巨大的地图。
在这个军事会议上,除了参谋司的主要官员外,谢不冬、吴春章、沈其士、雷病显、黄金英、应尽乙等重要人物也出席了会议,还有一些资深的赞画,如宋潮等人。
当熊一扬宣读了来自辽东的情报后,议事大厅立刻变得喧嚣起来。
与会者们争论不休,他们的反应大致可以分为几类:
赵率教、祖柏、吴春章等人属于“慎重派”,他们主张采取更加审慎的态度来应对当前的局势。
张大春、沈其士等人则属于“激进派”,他们对建虏拥有火炮和火铳的情况不太在意,认为己方仍有明显的优势。
钟大成、马名、孙截散等人则是“平衡派”,试图在慎重和激进两种极端观点之间,寻找平衡点。
高严、王钩等人则显得相对无所谓,反正无论建虏如何,他们都只听从温越的意思便可。
在这样的会议上,每个人都无需顾虑自己的官位和身份,可以自由地发表意见,因此争论异常激烈。
张大春站起来大声说道:“各位请注意,尽管建虏们现在有了一些火炮和火铳,但我们仍然拥有明显的优势。
“我们青牙军队训练有素,火器威力强大,炮手和铳手都是经过严格训练和实战考验的,建虏能比得过我们吗?”<
\/阅|读|模|式|内|容|加|载|不|完|整|,退出可阅读完整内容|点|击|屏|幕|中|间可|退|出|阅-读|模|式|.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2页/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