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日间葵园峡处的战况加剧,有可能是对面要发起最后的进攻,只是……武威郡那边的羌人不愿意给我们提供更多的消息,我也无法做出一个准确的判断。”
听到成公英这么说,韩遂忍不住锤了一拳头桌案。
这当然不只是因为并州军的队伍里有武威郡的人。
贾诩早年间被羌人绑架的时候,还可以说什么自己是太尉段颎的外孙,可如今段颎都不知道过世多久了,他就算说自己是董卓的女婿,这些羌人都不可能听他的话。
所以他没有这个号令周遭的本事。
羌人不愿为韩遂效力,还是因为他放弃了赴逢义山之约,而乔琰又在高平城一带大刀阔斧地对羌人搞出这么个“顺我者昌逆我者亡”的戏码。
这支已经在凉州彻底站稳脚跟的队伍,如今在武威郡的羌人看来,正是在发泄完了韩遂不来迎战的怨气之后,将目标找回到了正主的头上。
恩怨血债之事,他们又何必插手!
乔琰的那一出阳谋,到底还是给韩遂的行动造成了些麻烦,更让他失去了不少本可以作为同盟的势力。
少了这些策应,他远比之前要束手束脚。
成公英见韩遂这幅脸色,并未打断于韩遂的沉思。
直到好半晌后,才见到韩遂拧着眉头说道:“等不得了,先增兵!”
不管乔琰这位主帅是不是已经在前来金城的路上了,他都不能再处在这么被动的状态了!
在给了成公英以调兵权限,让他从城中又调走了四千士卒后,韩遂斟酌一番,又取了纸笔来写起了书信。
一封书信是给董卓的。
这位如今在长安城里大权在握的董相国,既然想让他们这些凉州军阀为他效力,总不能只顾着自己的关中之地安全。
若他真面临生死灾劫,等到他们这些凉州“乱党”被扫平,难道董卓就能有安生日子过吗?
第二封书信是写给马腾的。
以韩遂的“自尊心”他不会在笔墨间露怯,而说的是——
鉴于乔琰大军临境在即,羌人难免不可靠,只有他们双方的结盟更加密切,才能让一方面对威胁的时候,相信另一方会来援助,而不是在无奈之下倒戈了过去。
为表诚意,他愿意将长子送到马腾这里做为人质,交换之下,马腾也应当将自己的儿子送到他这里来交换。
韩遂倒是没指望马腾能好心到将马超给送过来,顺带给他充当充当打手。
但起码有了这个交换,他的手中会多出一个防止盟友背刺的筹码。
第三封……不,应该说是另外的几封书信,则是写给身在凉州境内的另外几支势力的。
他写给了成宜、侯癣、张横、梁兴等人。
这些人或是羌人或是汉人,却有一个共同之处,在大汉丧失对凉州的掌控权后,他们便陆续依靠着自己手下的势力形成了局部的割据。
这是由凉州的多山地形特质所决定的。
不过他们并不像是马腾和韩遂一般,能到占据一郡之地,甚至被董卓册封为将军的程度。
比起割据军阀,以韩遂看来,他们要更像是不成气候的山贼头子。
\/阅|读|模|式|内|容|加|载|不|完|整|,退出可阅读完整内容|点|击|屏|幕|中|间可|退|出|阅-读|模|式|.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2页/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