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看书吧

正文 第256节(第1页/共5页)

    也就在这个时候,日本政府宣布于一月末在滨海地区进行全民公投,以决定滨海地区的归属,这一消息立刻引发了中俄舆论的不满。中国方面的舆论自然是倾向于日本破坏了此前中俄日三方协议,认为日本此时展开公投有强占滨海地区之嫌疑,俄国人则更加愤怒,认为日本再一次羞辱了俄罗斯帝国。

    沙皇尼古拉二世在远东战争中的软弱再一次被俄国舆论所提及,这使得尼古拉二世不得不在巴尔干问题上表现更加强硬的姿态。斯托雷平虽然把远东战争后爆发的俄国革命给镇压了下去,但是斯托雷平利用的斯拉夫民族主义最终让自己都变成了极端民族主义的祭品。

    在1914年时,俄国国内的政治风气就是,谁更加热爱俄罗斯,那些试图用阶级斗争来反对民族主义的社民党都成为了卖国贼,以至于一部分社民党人都不得不先声明自己是爱国者,然后在爱国的前提下提出一些改善工人阶级生活的建议,但是爱国主义和民族主义既然占据了第一位,那么拒绝为国家和民族加班的工人阶级显然就成为了罪人。

    俄国的资产阶级和贵族老爷们完全无视了工人阶级的利益,表示大家现在的奉献都是为了伟大的俄罗斯和斯拉夫民族,工人阶级和农民不肯好好干活,就是背叛了祖国和民族。只是这样一来,用战争来恐吓无产阶级的俄国的统治阶级,就不得不用一种强硬的姿态来面对外交,否则就会被视为出卖了祖国和民族的罪人。

    日本人试图在滨海区公投,彼得堡无力干涉,那么就只能在巴尔干问题上找到补偿,来吸引国民的注意力了,毕竟巴尔干地区的南斯拉夫民族是大斯拉夫民族的一部分,如果把他们纳入俄罗斯帝国,倒是可以弥补帝国在远东地区的失败了。

    俄国统治阶级试图用外战来压制国内革命情绪的手段并不是孤例,英国、法国、德国、奥匈和意大利都有着这样的麻烦,而巴尔干问题也就变成了欧洲各国民族主义情绪的冲突焦点。塞尔维亚王国的亲俄势力开始谋求一场统一战争,试图打破奥匈帝国对于塞尔维亚进入地中海的封锁,而这也是俄国斯拉夫民族主义者的期望。

    于是,塞尔维亚王国和奥匈帝国之间的矛盾开始上升,此前德国一直劝说奥匈应当忍耐,因为德国资本并不想现在和英法俄开战,但是随着中国和协约国之间的冲突上升,德国军方决定先迫使俄国退出协约国倒也不是什么坏事。在德国军方看来,如果英法和中国陷入纠缠,那么俄国在巴尔干问题上就得不到太多的支持,奥匈和俄国之间的冲突,就可以迫使俄国放弃和协议国的协议,以避免被德奥联合进攻。

    早就按耐不住的奥匈帝国军方自然接受了德国军方的建议,在波黑问题上对塞尔维亚不再试图谈判,而改为军事威慑。奥匈帝国开始策划在萨拉热窝进行军事演习,以震慑波黑地区斯拉夫民族主义者的反抗运动。

    中国这边,武汉在迫使第一军残军投降后,面对日本企图在滨海地区公投,决定全力北上拿下北京和南满,先确保关外地区的完整,然后再和日本政府进行交涉。

    而就在这个时候,天津的报纸突然刊登出了袁世凯和日本公使之间的密约。按照这份密约,北洋不仅打算把乌苏里江以东地区划给滨海区,也就是图们江和中东铁路之间的地区,北洋还拿南满铁路、南满各处矿产、港口向日本银行抵押,以获得三个师团的装备。

    也就是说,北洋实际上把自己控制的南满都卖给了日本人,就留下了主权名义。这个价格还非常的廉价,当然在只有日本人出价的局面下,不廉价交易不了。

    密约公布后,京津地区一片哗然,南满地区的民众更是对北洋声讨不已,冯国璋和曹锟都发电给北京,询问密约的真实性,两人都表示这密约如果是真实的话,那么北洋还不如向南军投降保个体面,否则今后中国将无北洋立足之地了。

    袁世凯既不能否认,也不敢承认,只好向部下们发誓,自己绝不是那种卖国之人,这纯属无良记者的污蔑。但是日本人接手南满各种资产的行动是骗不了人的,袁世凯的赌咒发誓不过是让部下们更加失去了作战意念。

    指示记者公布中日密约的实际上是美国人,美国人以中立的名义支持北洋,但要求获得在满洲的公平贸易机会。对于实际上的世界第一工业国来说,美国人的公平贸易实际上就是对农业国的不公平贸易,毕竟美国人是靠着高关税保护国内工业起家的,现在的美国关税依然高于欧洲。

    中日密约损害了列强在满洲的利益,特别是美国商人的利益,因此通过留美学生知道了密约内容后,美国人就指示将之公布出来,以破坏密约的实施。毕竟按照这份密约,今后至少南满地区就没有其他资本什么事了,日本人控制了南满的港口和铁路及矿产后,列强还能在这里获得什么利益?

    日本人自己也清楚这一点,面对英法的质疑,日本政府也矢口否认密约的存在,表示自己并无独占满洲利益的野心。但是英法已经很难相信日本政府的声明,英法驻华外交官实际上都意识到了一个情况,就是不管武汉统一中国,或是日本击败武汉进入满洲地区,列强在东亚的均势都被破坏了。

    在他们不能采用武力对东亚局势干涉的情况下,中日实际上都有了拒绝列强干涉的能力。法国人是最先后退的,在意识到中国问题正在变成类似巴尔干的问题,除了武力之外没法依赖外交做出协调后,法国人已经打算放弃中国,而专心保护法属印度支那的安全了。

    法国人此时还是相当理智的,知道自己压根分不出手来在远东和中日及其他列强争夺中国的利益,能够保住北非和中东部分地区的利益已经是法国力量的极限,法属印度支那的出现,不是法国实力的表现,而是欧洲和平的表现,是克里米亚战争后欧洲秩序的体现。

    既然协约国和同盟国之间的对立局面形成,欧洲的和平秩序已经不复存在,那么法属印度支那就成为了鸡肋,法国不愿意失去它,但又无力去保护它。

    法国人向劳工党的低头来的如此快速,也确实令劳工党的高层大吃一惊,虽然他们经过分析后认为,法国人终究还是要向中国人民低头的,但应该没那么快,毕竟双方还没有真刀真枪的干过一场,至少在红军强行收回某个沿海租界之前,法国人应当都不会低头的。

    不过劳工党并没有立刻给与法国人回应,随着日本政府表现出对滨海和满洲地区的贪欲后,劳工党高层终于认同了林信义的看法,日本的资产阶级和军阀是没法抵抗资本主义自我增殖的需要的,所以必须要有个方向给这股力量宣泄出去,然后才能推动日本内部的革命。

    而日本的力量宣泄也就两条路,大陆或者南方海洋,不让日本帝国主义南下,那么他们就会整天想着占领大陆。环顾南方,法国人是最弱的,且占有的地方也比菲律宾富饶,引日本南下的最好切入点自然是法属印度支那。

    之所以说法国人最弱,是因为法国人在东方得不到支援,美国有着本土的力量,荷兰人身后是英国,因此法国人是最适合
\/阅|读|模|式|内|容|加|载|不|完|整|,退出可阅读完整内容|点|击|屏|幕|中|间可|退|出|阅-读|模|式|.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1页/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