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看书吧

爱看书吧 > 其他小说 > 作者是秋水的小说 > 正文 第1549章去搅动风云吧

正文 第1549章去搅动风云吧(第2页/共2页)

部分裂。有人想掀桌,有人还想捂盖子。”

    阿萝冷笑:“所以现在,连敌人也开始内斗了?”

    “不。”明川摇头,“是有人终于站到了我们这边,只是还不能露脸。”

    最终,他们选择手动拦截删除指令,但保留广播协议激活权限??作为最后的底牌。苏晚晴将其命名为“归愿按钮”:按下它,世界将瞬间听见所有被掩埋的声音;代价是,医蛊堂将彻底暴露,再无退路。

    “不到万不得已。”明川说,“不说谎,也不冲动。”

    春天再次逼近,积雪渐融。山间溪流复苏,带着碎冰奔涌而下。就在这个时节,敦煌研究院传来消息:第220窟外墙上,《她说》全文虽已被雨水冲淡,但在红外扫描下发现底层刻痕??竟是整部《昭宁日记》的手写体,深凿入石,预计可存千年。

    “是谁干的?”记者追问。

    负责人只答一句:“我们查不到,也不打算查。”

    与此同时,南方某省高考语文题意外引用《我说了》片段,要求考生论述“个体记忆与公共历史的关系”。教育部门未作解释,仅称“题目来自匿名专家推荐库”。结果全国数十万学生写下类似答案:“真相不在胜利者的纪念碑上,而在失败者的眼泪里。”

    舆论哗然。官方沉默七日后发布通报:“鼓励多元思考,但须符合主流价值观。”随即,该题评分标准被秘密调整,大量高分作文遭降档。然而,已有学生自发将原作上传网络,标题统一为:“我写了真话,他们打了零分。”

    明川看到这条新闻时,正教孩子们制作新型竹筒。这次改用火山岩粉末混合树脂,耐腐蚀、抗压强,能在海底沉睡百年而不损。每个筒内除种子外,新增一枚微型录音芯片,预录三十秒空白音频??拾获者可自行录制一句话,再放归自然。

    “就像接力。”小女孩采药时恍然大悟,“我们种下,别人听见,然后再传下去。”

    明川微笑,写下:“你说对了。这不是传递信息,是传递勇气。”

    夏日初临,一场突如其来的山洪冲垮了通往医蛊堂的唯一便道。救援队迟迟未至,外界一度传言“神秘疗养院全员遇难”。三天后,村民冒险探路,却发现堂前广场上立起一排竹架,晾晒着上百份手抄报,标题赫然写着:

    **《我们在,故我们说》**

    每份报纸均由孩子执笔,记录洪水期间的真实经历:谁半夜背老人转移,谁因害怕哭了一夜,又有谁悄悄把自己的粮省下来喂狗。没有英雄主义,只有诚实。

    其中一份写道:“老师说,灾难中最可怕的不是泥石流,而是事后大家都说‘我没怕’‘我早就料到’‘都是别人错’。可我怕了,我也躲了,我现在说出来,心里反而轻松了。”

    这些手抄报被塞进防水袋,绑在幸存的信鸽脚上,飞向周边村镇。一周后,邻县中学竟组织学生集体回信,附上他们自家祖辈在饥荒年代的口述回忆。

    苏晚晴看着成堆来信,忽然说:“我们在不知不觉中,建起了一张网。”

    “不是我们建的。”明川纠正,“是无数个‘敢说怕’的人,一针一线织出来的。”

    入秋前后,国际形势剧变。某大国政变未遂,军方缴获一批绝密文件,揭露“共识会”曾跨国资助心理操控项目,旨在瓦解异见群体的社会信任基础。其中一份档案明确提到:“参考‘创伤回流’模型,强化对立情绪,使民众彼此怀疑,无力联合。”

    全球震动。联合国紧急召开闭门会议,邀请苏晚晴视频连线作证。她未出示任何机密资料,只播放了一段音频??那位曾删减新闻的编辑,在微言录中哽咽道:“我们不是被收买的坏人,我们是被训练成不相信真相的好人。”

    会场沉默许久。一位非洲代表起身发言:“原来最锋利的武器,不是枪炮,也不是谎言,而是让人不再相信彼此能说实话。”

    决议最终通过:成立“全球记忆伦理观察团”,推动各国建立“倾听教育”课程体系。中国虽未签字,但教育部内部流出文件显示,多个省市试点增设“情感表达与批判性倾听”必修模块。

    消息传回医蛊堂,众人举杯无酒??以药茶代之。

    阿萝笑道:“你师父这辈子没喝过一口酒,却治好了几千人的‘心瘾’。”

    明川低头喝茶,忽觉袖口一紧。低头看去,是那个总爱问问题的小女孩,攥着他衣角。

    “师父,”她仰头问,“如果有一天,所有人都开始说真话了,我们还要继续种种子吗?”

    明川凝视她良久,提笔写下:

    > “当人人都能说真话时,

    > 我们要教他们如何倾听。

    > 因为真正的自由,

    > 不在于说出多少,

    > 而在于愿意听见多少。”

    雪又落了下来,比去年更早。这一次,没有人觉得寒冷。

    医蛊堂的烟囱依旧冒烟,笛声穿透风雪,悠悠响起。远处山梁,一点蓝光闪烁??是忆璃花在雪中绽放。紧接着,第二朵、第三朵……如同星火燎原。

    明川站在门口,望着这片被白雪覆盖 yet 生机暗涌的土地,忽然想起母亲手稿末尾那行陌生笔迹:

    > “如果你看到这行字,说明时机到了。

    > 不是因为世界变好了,而是因为你还愿意相信它能变好。”

    他抬头看向星空,轻轻地说:

    “妈,我信。”

    风过林梢,带走这句话,不知飘向何方。

    但 somewhere,一定有人听见了。
\/阅|读|模|式|内|容|加|载|不|完|整|,退出可阅读完整内容|点|击|屏|幕|中|间可|退|出|阅-读|模|式|.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