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手仿佛成了她身体的一部分,取代了真实的右手。
“踏踏踏——”
由远及近的脚步声响起,有人靠近洞穴。
高普格尼不等苏珊发问,说:“你真的该走了,找你的人来了。”
这次不给苏珊说话的机会,把她赶到了洞口边。“去吧——”
苏珊没能反抗,直接被推出了洞。
“苏珊小姐?”
布兰度看到了出现在塌方点的苏珊。
不等询问,只见苏珊身后的洞口冒出火光。
布兰度迅速将人拉到一旁。目光扫过洞口,却看到了令她震惊的一幕。
洞内,高普格尼全身干瘪,没有火油等助燃物的气味出现。
不知怎么回事,他整个人
居然在瞬间燃烧了起来,几秒就被烈火包围。
火光里,他似哭似笑。
古怪的声调断断续续响起,“身为老鼠,就不要妄图变成刺猬。身为臭虫,怎么可能进化为毒蝎。报应,一切都是报应。”
很快,仅仅半分钟,高普格尼化成了一地焦炭。
*
*
1830年,3月17日。
伦敦又是阴云密布的一天。
埃里克用一个月养成了一个新习惯。
每日早餐后,阅读伦敦市面上的所有报刊。以及每日一问「梧桐树咖啡馆」有无收到给幽灵先生的信?
今天也不例外,他先读报再去问信,得到的结果让他的心情与天气相似。
一切还是老样子,没有一份报刊登载了B先生的回复,他也没有接到B先生的回信。
一月下旬,埃里克去《泰晤士报》刊登加密寻人广告。
如今,这份报纸不仅在伦敦发行,也在英国其他地区转销。
广告位需要提前预约,他能抢到的最近日期在2月14日。位置不佳,只能缩在角落中。
先登了再说。
大致内容:希望能与B先生结识,期待两人更进一步交流。给出了一个收信地址,伦敦西区「梧桐树咖啡馆」,P先生收。
埃里克必然不会只登一次寻人广告,把此后一个月内能预定的广告位都约上了。
即使B先生不在伦敦,以《泰晤士报》的流通速度,二十多天足以传至乡间。
算一算时间。
如果B先生没有离开英国,最迟三月初应能看到寻人启事。
如果他愿意给出回应,最迟三月中下旬,收信点就该有来信了。
另外,也存在其他可能性。
B先生也许不愿意直接寄信回应,而是继续在报纸广告栏给出谜题,这也符合他喜欢捉迷藏的性格。
令人失落,信与广告栏皆无消息。
埃里克不免多想其中原因。
最正常的理由,B先生不在英国,说不定去了欧洲大陆,或者横渡大西洋去了美洲。
那样的话,碍于距离阻隔,让他无法在2月中旬获取《泰晤士报》,就没看到寻人内容。
最悲观的理由,B先生发生了不测。
埃里克一想到这个可能性,即刻把它扫出了脑海。
不可能!绝无可能!世上怎么可能发生这种悲剧。
比起这种极端恐怖假设,宁愿选择是B先生没有立刻回应他。
或许是近期很忙,抽不出时间看报或回信;或是故意捉弄他,要锻炼他的耐心。
随着寻人广告刊登的时间越长,埃里克每天都要来一遍胡思乱想。
时钟指向10:30。
埃里克看完了今日份的伦敦报刊,又是没
\/阅|读|模|式|内|容|加|载|不|完|整|,退出可阅读完整内容|点|击|屏|幕|中|间可|退|出|阅-读|模|式|.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4页/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