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祝缨带着胡师姐同四个男女侍卫,胡师姐紧张极了,看谁都像在盯着她们一行。祝缨说“来得多了就习惯了。”胡师姐也不知道听没听进去,点了点头,又摸了摸袋里的弹子。
祝缨还是依着流程,先申请个门籍能够入宫,等候的时候与熟人谈笑几句。见着她的人也有说恭喜的,也有取笑的,又有相熟的校尉给给她指指点点“那个,早两天来的,某州刺史,那个某州别驾。”等等。
两人正说着话,又一个人叫了一声“三郎”
祝缨一回头“大郎”
陈萌身材微微发福,样子开始向传世画像上的大臣靠拢。他下了马,快步走了过来。两人见面又是互相一阵打量,祝缨道“你胖了。”
陈萌笑道“你长大啦。”
陈萌离得比祝缨近,也比祝缨早两天到京,祝缨问他“陛见过了吗”
“今天轮到我。”
“那不耽误你了,过两天咱俩各自忙完再聚”
“好”
陈萌进去等召见,祝缨就不紧不慢地等自己的腰牌,核对无误,往自己的腰上一系,再将佩的长刀往外一扔,外面胡师姐伸手接了。李校尉道“你这怎么带个女人”
祝缨道“家母不放心我。”
李校尉笑道“你只要管一管自己的嘴。”
祝缨道“那可不一定是因为嘴啊。”
说了两句,祝缨就往礼部去。她的理由光明正大,到了礼部先寻熟人。上次苏鸣鸾她们过来的时候,祝缨就与礼部打过一回交道了。熟人见她也是笑脸相迎“尚书还未归来,祝大人请到里面稍坐。”
郑熹和侍郎乃至郎中都在朝上,到年底了,各种事务都多,马上还有正旦朝贺这样的大事,礼部也是极忙的。祝缨也识趣,不与人多谈,客气地招呼,谢过茶水就猫在一边等着了。
郑熹这天回来得算早,祝缨等他回来按归习惯安排了一整天的事务,上回那位熟人上前对郑熹耳语几句,往祝缨这边指了一下。郑熹抬眼看过去,祝缨无辜地站在一边对他拱了拱手。
郑熹对她招了招手。
祝缨默契地走了过去,扫一眼郑熹,只见他两鬓微透出一点霜色,算来此人已年过四旬,气质愈发的沉稳了。郑熹先止住了旁人回事,问祝缨“你不忙正事,怎么先到这里来了”
“为正事来的,羁縻诸县感念天恩,我与他们语言又通,就带了几个孩子进京。他们是没有学过礼仪的,万一陛下一时高兴要见他们,还得礼部教授。”
郑熹看了她一眼,说“你随我来。”
两人进了郑熹的屋子,屋里的热气扑出来,祝缨打了个喷嚏,郑熹道“着凉了”
“没有,”祝缨拿出手绢擦擦鼻子,“激着了,一会儿就好。大人事忙,我就长话短说”
“我都不急,你急什么慢慢说。什么孩子”
“各县县令的子女,苏鸣鸾的女儿,郎锟铻他们的儿子。”
郑熹微微一点吃惊,又笑道“你是越来越长进了。对了,我怎么听说梧州那儿有点小麻烦福禄县怎么了京里都有所耳闻了。”
祝缨道“遇着个眼高手低的货,先惹着了士绅,再伤着了百姓,啧,我还没见过这样一口气能得罪所有人的人。蔡侍郎还给我写信呢,我一看,实在没功夫管他,就叫他一动不如一静了。听不听在他。”
郑熹道“干不好了,你自会处置他了”
“嘿嘿。”
郑熹道“别玩脱了。”
“是。”
因在礼部,不好说太私密的话,两人也就接着讲公事。郑熹道“下一代也拢住了,这事办得不错,陛下或许会一见的。不过他们的排序不会太前。”
“是。”
\/阅|读|模|式|内|容|加|载|不|完|整|,退出可阅读完整内容|点|击|屏|幕|中|间可|退|出|阅-读|模|式|.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2页/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