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看书吧

爱看书吧 > 其他小说 > 阴间道士莫见喜 > 正文 第105章 修行的问题

正文 第105章 修行的问题(第1页/共2页)

    观想是一种很奇妙的状态。

    身体放松之后,进入无思无想的状态。

    练过瑜伽冥想的人都知道,会不自觉的产生杂念,思绪乱飞根本控制不住,想要进入无思无想的状态很难。

    无思无想这个状态在道家叫做锁心猿,守意马。入静。

    佛家叫做禅定。

    最早我练观想,也是杂念很多,甚至越坐越暴躁。

    这个过程没有捷径可走,除了枯燥就是暴躁,只能在枯燥和暴躁中等待那种无思无想的状态出现。

    我每天睡前静坐一个小时,等了整整一年多,终于有一天,我等到了那种似睡非睡,似醒非醒,脑子清晰无比,又毫无杂念的状态。

    当时那种状态,我只感觉过了不到两三秒,没想到一睁眼,我就坐了一整夜。醒来后,浑身清爽,并没有枯坐一整晚的腿脚酸麻的感觉。

    在那之后,差不多一个月会出现一两次那种状态。

    这样又维持了将近一年,一个星期会出现一两次。

    又过了两三年,差不多只要我静坐,要不了几分钟,就能无思无想的状态。

    无思无想,无我无他,一闭眼就一晚上,一晚上就一睁眼。

    一眼万年,万年一眼。

    这就是道门讲的入静,佛门讲的禅定。

    达到这个境界,前前后后,我用了四到五年。

    禅定只是观想的基本功,之后才是观想法的开始。

    观想靠的不是自主的意识在脑子里勾画出一个东西的画面。

    观想靠的是眼,耳,鼻,舌,身,意六识之外的第七识,意根,佛家也叫末那识。

    末那识用容易理解的话来讲,是潜意识和第六感的一种结合体,但并非潜意识和第六感这个简单。因为我佛,道,儒三家的本事都有涉猎,在我达到禅定境界的同时,我所学的走阴差这门术法紧跟着练成了。

    末那识,涉及到了潜意识,第六感,乃至于灵魂。

    触动了末那识,我平常念的杀生心经产生了神奇的变化,我在入定状态下,产生了一种错觉。莫名其妙的认为我是三面九眼十八臂的观音。

    这是劫,这是魔障。

    一旦在定境,失去自我,后果不堪设想。

    像佛门许多达到了定境的高僧,在无思无想的状态下,认为我既是佛,出定之后再看世界,要么出奇的平静,古井无波,要么认为众生皆是执迷不悟的存在。

    幸亏我也练儒门音律,音律先练的是情绪,再练的是意境。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的宁静惬意。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的幽静凄美。

    西风信来家万里,问我归期未?雁蹄红叶天,人醉黄花地,芭蕉雨声秋梦里的悲凉凄恻。

    等等这些都是儒门意境,儒门意境帮我破了禅定产生的魔障。

    三面九眼十八臂的观音是我,但我不仅仅是三面九眼十八臂的观音,我还是我。

    观想有成。

    紧接着另一个问题有出现了,佛门禅定,追求不动如山。道门追求,阴神出窍,感受天地。

    两者产生了极大的冲突。

    也就是这个节骨眼上,我根据观想法和走阴之法,自创了生魂不出窍,意念感知天地的独门秘法。也就是我自己取名的感知法,俯视三界。

    眼下我练观想法,壮大的不单是末那识,第六感。也是在蕴养灵魂,以及培养意境。

    道门,佛门,儒门三
\/阅|读|模|式|内|容|加|载|不|完|整|,退出可阅读完整内容|点|击|屏|幕|中|间可|退|出|阅-读|模|式|.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