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看书吧

爱看书吧 > 穿越小说 > 重生明帝,但大明已经没了理振 > 正文 第61章 一战而溃(下)

正文 第61章 一战而溃(下)(第2页/共2页)

明缅冲突时,明军主力还是土司,在装备上,远不如北方的边军。

    所以,缅军还没有见识过新式火炮的厉害

    前方大军被受惊后疯狂的象群冲击混乱,侧面又被明军骑兵猛力穿插

    全军几乎立刻就陷入溃败

    莽白就这样还没反应过来,就被亲信裹挟着往后面逃窜

    不过,幸运的是,明军虽然能一战正面击溃缅甸主力

    却无法一战全歼

    毕竟这是十几万人,哪怕是十几万乌合之众

    更重要的是,缅军纪律性太差,所以甚至都无法做到成建制投降,莽白真正能直接节制的,也就是那三四万而已。

    其余各部,在此状况下,肯定要自寻生路,向四处流窜

    也正因如此,胡一青才会选择诱敌深入,然后用口袋阵合围文学迷

    就是为了尽可能不将缅军残部放出去,祸害它地

    死里逃生的莽白,带着不知多少的残兵败将,一路往后溃逃,从礼社江南岸,往蒙乐山方向溃退。

    但可惜,他们继续往南退的机会已经相当渺茫了

    之前受命往孟定方向穿插的秦翼明,很快就发挥了自己的作用,与东边的总兵陈旭,和胡一青主力,一齐以三角状,将缅军残部合围于景东府的蒙乐山周围不到五十里的山地之中。

    当然,参战的不只是云南都督府的边军和民兵,按照都督府体制,云南地区的诸多土司,也是受都督府辖制的。

    所以此番参战的,除了两万多的正经边军,两万多民兵,还有近三万土司青壮。

    勉强能完成对蒙乐山的合围

    直到此时,明军才算是基本胜利了,胡一青也松下气来

    其实从之前万历明缅战争的经验,或者后世清缅战争的惨痛教训,就能发现,与缅甸的战争里,最麻烦的从来不是对方的军队有多能打。

    而是缅甸的特殊地形和气候

    所以,能尽量把缅军主力吸引到云南境内全歼是最好,一旦缅军主力能够保全的退入缅甸,哪怕是被击溃,也是天大的麻烦。

    胡一青只有尽量的先把缅甸最主要的战力都先在云南剪除,这样,日后明军进军缅甸,就算还是会受到阻力,起码也不会太大了。

    当然,至于如何在缅甸进行有效统治,那就不是胡一青该考虑的问题了。

    胡一青成功将缅军残部围困在蒙乐山区后,也不急着强攻,而是立即让王愬召集都督府辖内的各土司头领。

    这就是他的第二步战略核心了

    他不打算马上攻灭莽白,而是打算俘虏对方

    因为跟随莽白而来的,还有大量缅甸境内的部落和势力头领,只要控制了他们,以后进入缅甸境内,会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除此之外,还有一个重要之处,便是利用土司来对付缅甸境内的抵抗

    一则这些土司本就和缅甸人有不小仇怨,其次,这些本地山民,也更适宜于雨林山地的作战。

    而且,胡一青也能趁机进一步加强对土司武装力量的控制和整合。

    三日以后,王愬就派人去蒙乐山劝降

    但出人意料的是,莽白拒绝了。

    礼社江南岸一战,缅军直接被斩俘三万余,剩下大概六七万众,被困于此。

    其实损失都是小事,更重要的是,缅军的后勤补给本来就相当薄弱,主要靠抢掠沿途土司供应。

    可现在被围困,却是直接断了补给

    缅军又不是八旗,大部分连基本的政权认同都没有,自然也没有什么抵抗意志。

    但莽白却是个蛮横的性子,勒令不许言降

    还把派过去劝降的土司军官给枭首示众

    这就属于给脸不要脸了

    胡一青闻讯后,只是让王愬组织数百懂得缅语的土司青壮,在山下叫喊

    内容也只有一句

    “持莽白头颅请降者,免罪留用!”
\/阅|读|模|式|内|容|加|载|不|完|整|,退出可阅读完整内容|点|击|屏|幕|中|间可|退|出|阅-读|模|式|.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