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看书吧

爱看书吧 > 穿越小说 > 重生明帝,但大明已经没了理振 > 正文 第30章 是收复,也是开拓

正文 第30章 是收复,也是开拓(第1页/共2页)

    广州府,番禺县,广州市舶司

    荷兰voc驻广州代表,及商馆高级参事,要求面见广州市舶司提举

    抗议明军登陆台岛一事

    但他们并没有见到市舶司提举

    反而收到了对方递来的文书

    “告荷兰东印度公司,自光烈十一年七月三十日起,不得有任何武装船只,在台湾岛及其以北海域活动,否则视为侵略,请转告巴达维亚。”

    自光烈元年开埠以来

    广州港作为此时东亚地区最为繁荣的三条航道中枢,向东通往日本、拉丁美洲,向西沟通东南亚、印度及好望角航线,即使在光烈三年整个江南光复后,福建、浙直相继开埠,货物吞吐量依旧位居全国第一。

    以至在总理开埠事宜的通贸署那里,广州市舶司提举也比其他市舶司高一级,加授朝议大夫衔,通贸署侍郎也不过正三品而已。

    因为广州市舶司除了负责最关键的通贸、关税以外,荷兰、西班牙、葡萄牙、大不列颠四国东印度公司均有代表派驻广州。

    广州市舶司事实上具有部分外交职能。

    毕竟此时的东西贸易,完全是卖方市场

    光烈四年,肇庆时代的财政巨无霸,洋务院解体,但曾经任职洋务院的官员,却成为了此时朝中一股不可忽视官僚群体。

    他们算是朝中思想最为前列的青年官员,以张同敞为首,其下诸如山东巡抚李新、财部尚书曾樱等,也是朱由榔新政的主要中坚力量。

    但值得深思的是,作为新政派骨干,张同敞对于扩大开放的政策一直有所反对。

    之前光烈九年的幕府山会议上,张同敞就已经提过

    现在的大明财经模式,是极度不健康的。

    而其病灶所在,就是外贸

    简单来说,就是贸易顺差太大

    从明中期以来,西方地理大发现,抢到了美洲白银产地,于是乎,中国完全了沦为了美洲白银的输出地。

    这样的形势看起来“令人自豪”,来自大明的商品,从沿海出发,销往世界,换来数之不尽的白银。

    但是,白银有什么用?

    是能吃,还是能穿?

    货币从来不是越多越好!尤其是对于中国这种主要依赖于内部市场的国家而言,白银通胀,除了能让政府财政富余以外,对于国民经济,毫无益处。

    这就像百年之后,某个世界霸权,能够凭借对国际货币的绝对掌控,拿印钞机,用一年比一年夸张的通货膨胀,来换中国的工业品。

    而且那个时候,至少中国还需要外汇向外进口大量商品,而现在,整个大明,除了对东南亚、朝鲜、日本几个传统贸易国外,事实上毫无进口需求,货币几乎没有外流的渠道!

    这也是很多人抨击明清以来的封锁政策,却没有仔细思考过的问题

    开放,对于这个时代的中国而言,真的是百利而无一害吗?

    对于张同敞的意见,朱由榔十分重视

    张同敞并非只是提出问题,也给出了粗略的解决方案

    主要还是三点,以前朱由榔也思考过

    其一是金本位代替银本位

    从而基于金本位之上,逐渐构建非金属的信用货币

    其二是培养国内市场需求

    这话说得好听,但在“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社会,所谓培养需求,事实上就是让农副产业有序破产......

    物美价廉的工坊布,必然会挤压原本自给自足的土布空间,随后彻底淘汰,还有村庄里的匠人,充满前现代温情脉脉的种种小生产者,都会在倾销之下,沦为资本增值的市场与空间。

    其三是扩张市场,确切的说,是扩张殖民地

    注意,是殖民地,而非领土

    因为只有殖民地,才可以不考虑当地经济建设的任意输出货币,操控劳动产品和原材料市场,就像现在明廷对东南亚做的一样。

&nbs
\/阅|读|模|式|内|容|加|载|不|完|整|,退出可阅读完整内容|点|击|屏|幕|中|间可|退|出|阅-读|模|式|.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