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看书吧

爱看书吧 > 玄幻小说 > 洪荒三帝史彼方太史公 > 全部章节 第298章 西行取经(四十二)

全部章节 第298章 西行取经(四十二)(第1页/共2页)

    那妇人便解释道“我不是吃人的。我家离此西下,有三百余里。那里有座城,叫做宝象国。我是那国王的第三个公主,侞名叫做百花羞。只因十三年前八月十五日夜,玩月中间,被这妖魔一阵狂风摄将来,与他做了十三年夫妻。在此生儿育女,杳无音信回朝,思量我那父母,不能相见。你从何来,被他拿住”

    唐僧闻言,也道是个可怜人,便道“贫僧乃是差往西天取经者,不期闲步,误撞在此。如今要拿住我两个徒弟,一齐蒸吃理。”那公主闻言,陪笑道“长老宽心,你既是取经的,我救得你。那宝象国是你西方去的大路,你与我捎一封书儿去,拜上我那父母,我就教他饶了你罢。”

    三藏闻言,点头说道“女菩萨,若还救得贫僧命,愿做捎书寄信人。”那公主急转到后面去了,而后修了一纸家书,封固停当之后,到桩前解放了唐僧,将书付与他。唐僧得解脱之后,捧书在手,说道“女菩萨,多谢你活命之恩。贫僧这一去,过贵处,定送国王处。只恐日久年深,你父母不肯相认,奈何切莫怪我贫僧打了诳语。”

    公主说道“不妨,我父王无子,止生我三个姊妹,若见此书,必有相看之意。”三藏闻言,便紧了紧袖中的家书,谢了公主之后,就往外面走,却是被公主扯住道“前门里你出不去那些大小妖精,都在门外摇旗呐喊,擂鼓筛锣,助着大王,与你徒弟厮杀哩。

    你往后门里去罢,若是大王拿住,还审问审问;只恐小妖儿捉了,不分好歹,挟生儿伤了你的性命。等我去他面前,说个方便。若是大王放了你啊,待你徒弟讨个示下,寻着你一同好走。”

    三藏闻言,连忙对公主磕了个响头,谨依她吩咐,辞别了公主后,躲离在后门之外,不敢自行离去,只是将身藏在荆棘丛中。

    却说那公主娘娘,心生一个巧计,急忙往前敢来,出了门外后,分开了洞内的大小群妖,只听得叮叮当当,兵刃乱响,原来是八戒沙僧与那怪在半空里厮杀哩。只见这公主厉声高叫道“黄袍郎”

    那妖王听得公主叫唤,随即丢了八戒沙僧,按落了云头,而后揪了钢刀,搀着公主道“浑家,有甚话说”公主说道“郎君啊,我才时睡在罗帏之内,梦魂中,忽见个金甲神人。”妖魔问道“那个金甲神上我门怎的”

    公主说道“是我幼时,在宫里对神暗许下一桩心愿若得招个贤郎驸马,上名山,拜仙府,斋僧布施。自从配了你,夫妻们欢会,到今不曾题起。那金甲神人来讨誓愿,喝我醒来,却是南柯一梦。因此,急整容来郎君处诉知,不期那桩上绑着一个僧人,万望郎君慈悯,看我薄意,饶了那个和尚罢,只当与我斋僧还愿,不知郎君肯否”

    那怪便不以为意,笑道“浑家,你却多心呐甚么打紧之事。我要吃人,那里不捞几个吃吃这个把和尚,到得那里,放他去罢。”公主道“郎君,放他从后门里去罢。”妖魔道“奈烦哩,放他去便罢,又管他甚么后门前门哩。”

    而后他遂绰了钢刀高声叫道“那猪八戒,你过来。我不是怕你,不与你战,看着我浑家的分上,饶了你师父也。趁早去后门首,寻着他,往西方去罢。若再来犯我境界,断乎不饶”

    那八戒与沙僧闻得此言,见那黄袍怪不再与他二人斗了,就如同从鬼门关上放回来的一般,即忙牵马挑担,鼠窜而行,转过那波月洞后门之外,叫声“师父”

    那长老认得是徒弟的声音,就在那荆棘中轻声答应。沙僧就剖开草径,而后搀着师父,慌忙地上了马。这里狠毒险遭青面鬼,殷勤幸有百花羞。鳌鱼脱却金钩钓,摆尾摇头逐浪游。

    八戒当头领路,沙僧在后面跟随,师徒三人出了那松林后,上了大路。就见他两个哜哜嘈嘈,埋埋怨怨,三藏却只是在中间解和。遇晚先投宿,鸡鸣早看天,一程一程,长亭短亭,不知不觉地就走了二百九十九里。

    猛抬头,就只见一座好城,就是那宝象国。真是好个处所也云渺渺,路迢迢。地虽千里外,景物一般饶。瑞霭祥烟笼罩,清风明月招摇的远山,大开图画;潺潺的流水,碎溅琼瑶。可耕的连阡带陌,足食的密蕙新苗。

    渔钓的几家三涧曲,樵采的一担两峰椒。廓的廓,城的城,金汤巩固;家的家,户的户,只斗逍遥。九重的高阁如殿宇,万丈的层台似锦标。

    也有那太极殿、华盖殿、烧香殿、观文殿、宣政殿、延英殿,一殿殿的玉陛金阶,摆列着文冠武弁;也有那大明宫、昭陽宫、长乐宫、华清宫、建章宫、未央宫,一宫宫的钟鼓管弦,撒抹了闺怨春愁。

    也有禁苑的,露花匀嫩脸;也有御沟的,风柳舞纤腰。通衢上,也有个顶冠束带的,盛仪容,乘五马;幽僻中,也有个持弓挟矢的,拨云雾,贯双雕。花柳的巷,管弦的楼,春风不让洛陽桥。取经的长老,回首大唐肝胆裂;伴师的徒弟,息肩小驿梦魂消。看不尽宝象国的景致。

    师徒三人,便收拾好了行李、马匹,安歇在宝象国的馆驿之中。唐僧步行至皇宫朝门外,对阁门的大使说道“有唐朝僧人,特来面驾,倒换文牒,乞为转奏转奏。”那黄门奏事官,连忙走至宫内白玉阶前,启奏国王道“万岁,唐朝有个高僧,欲求见驾,倒换文牒。”

    那国王闻知是唐朝大国来的人,又听说是个方上圣僧,心中甚喜,即时准奏,叫道“宣他进来。”把三藏宣至金阶之后,舞蹈山呼礼毕。两边文武多官,无不叹道“上邦人物,礼乐雍容如此”

    那国王问道“长老,你到我国中何事”三藏说道“小僧是唐朝释子,承我天子敕旨,前往西方取经。原领有文牒,到陛下上国,理合倒换。故此不识进退,惊动龙颜。”国王道“既有唐天子文牒,取上来看。”

    三藏双手将太宗的度牒捧上去,那国王将度牒展开放在御案上。只见牒云“南赡部洲大唐国奉天承运唐天子牒行切惟朕以凉德,嗣续丕基,事神治民,临深履薄,朝夕是惴。前者,失救泾河老龙,获谴于我皇皇后帝,三魂七魄,倏忽陰司,已作无常之客。

    因有陽寿未绝,感冥君放送回生,广陈善会,修建度亡道场。感蒙救苦观世音菩萨,金身出现,指示西方有佛有经,可度幽亡,超脱孤魂。特着法师玄奘,远历千山,询求经偈。倘到西邦诸国,不灭善缘,照牒放行。须至牒者。大唐贞观一十三年,秋吉日,御前文牒。”上有宝印九颗

    国王见了度牒,确认无误后,便取了本国玉宝来,用了花押,递与三藏。三藏谢了恩后,收了文牒,又启奏道“贫僧一来倒换文牒,二来与陛下寄有家书。”国王大喜道“有甚书”三藏道“陛下第三位公主娘娘,被碗子山波月洞黄袍妖摄将去,贫僧偶尔相遇,故寄书来也。”

    国王闻言,满眼垂泪道“自十三年前,不见了公主,两班文武官,也不知贬退了多少,宫内宫外,大小婢子太监,也不知打死了多少,只说是走出皇宫,迷失路径,无处找寻,满城中百姓人家,也盘诘了无数,更无下落。怎知道是妖怪摄了去今日乍听得这句话,故此伤情流泪。”

    三藏见他实在伤悼,便从袖中取出百花羞的书来献上。国王接了书后,见有平安二字,一发手软,却是拆不开书,传旨宣翰林院大学士上殿来读书。学士随即上了殿,殿前有文武多官,殿后有后妃宫女,俱是侧耳听书。

    学士拆开那书,朗诵开来,只听上面写着“不孝女百花羞顿首百拜大德父王万岁龙凤殿前,暨三宫母后昭陽宫下,及举朝文武贤卿台
\/阅|读|模|式|内|容|加|载|不|完|整|,退出可阅读完整内容|点|击|屏|幕|中|间可|退|出|阅-读|模|式|.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