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为工部尚书和工部侍郎两个官职,朝廷部院大臣今天合议廷推。」
吏部提名、大臣廷推、皇帝最后御批是朝廷大员的主要选用方式。
林泰来随口道:「先前在部议上,我之所以赞同提名曾同亨为工部尚书,主要是为了你的威信考虑。
如果吏部提名的人选在廷推上过不去,岂不是严重打击你这个吏部尚书的威望?
所以我就放过了曾同亨,让你多多积累威望。」
王天官答话道:「你我之间,不用说这样的见外话了吧?
对了,文坛大会马上要开了,九元你不要忘了此事,留出一天时间。」
虽然可能是最大受益者,但林泰来还是本能的吐槽说:「可真够仓促的,这能算大会?」
就像林泰来所指出过的,文学重心总体趋势是不断下移,从馆阁转移到郎署,又从郎署转移到了山林。
在这个趋势下,京师也渐渐的失去了文学中心地位,地方文学山头兴起。
仓促在京师召开文坛大会,只怕九成的文坛大佬都参加不了。
对于这个质疑,王天官非常肯定的对林泰来说:「只要我和你都参加,那就是一定是文坛大会。」
林泰来也就不追求完美了,反正只要能达到目的就行。
「还有件事。」王天官又说:「欲在本次文坛大会上,将新文盟盟主的位置让给你,如何?」
林泰来不假思索的拒绝说:「不可!我还不能当盟主。」
王天官理解不了,你林九元是不是又犯病了?就喜欢当副的,不喜欢当正的?
你当不当正盟主,所干的事情有区别吗?为何不直接名正言顺了?
「我若是文坛盟主,而文坛大会又联名请求更换献俘典礼的铙歌
,岂不显得太像自导自演?
那对外就完全没有说服力了,还会给别人质疑的借口!」
王天官无奈的叹口气,看来自己这个文坛盟主还要再兼任一两年,太浪费自己的精力了!
从吏部离开后,林泰来就去了翰林院,坐在陈学士公房里侃大山。
「今天廷推结果就出来了,然后上奏朝廷,如果快的话,大概几日内你的新任命就能下来。
我就在这里提前,恭喜陈学士得偿所愿了!」
想到即将离开翰林院,陈于陛有点感伤:「若非情不得已,谁又愿意这样躲避?
现在实话对你讲,如果我再不走,只怕就要被迫兼任詹事府詹事,然后要对东宫问题表态了。」
人之将离,其言也善,林泰来宽慰说:「工部左侍郎这个位置真不错,比远在西城的刑部侍郎强多了。
目前工部左侍郎的主要任务就是督工寿宫,这是可以不离帝心的好差事,只要不出错就一定能升迁。」
\/阅|读|模|式|内|容|加|载|不|完|整|,退出可阅读完整内容|点|击|屏|幕|中|间可|退|出|阅-读|模|式|.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2页/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