席奥斯特瓦尔德教授,还有那些人,都是非常有名望的科学家们。” 越是靠近马辰,赫尔曼·奥伯特的妻子玛蒂尔德·胡莫尔就越焦虑。 他们这一船人,都是赫赫有名的科学家、学者们,来华夏帝国进行交换交流学习。 名字说得好听,但是船上的人都知道,他们是被用来交换华夏人的外交帮助了。 这些学者和科学家们,不少具有反战思想,但是也不介意为德国付出一些代价。 但是马蒂尔德知道,他的丈夫不一样! 二十七岁的赫尔曼虽然算是一个高学历人才,但是在这些人群中,他的学历和能力反而是最低的。 和这些教授们比起来,他只是一个上了三年大学辍学的学生罢了,连学位都没有。 嗯,赫尔曼在慕尼黑大学学了三年医学,眼看就要毕业了,战争爆发,他被征召回国加入奥军,学业就此中断。 这次来华夏帝国交换交流之前,他正在海德堡大学旁听,听闻交流的消息,他跟风的递交了申请。 对于他来说,他的本学科是医学,华夏帝国是医学最发达的国家,来学习一下也有好处。 不过他不抱任何希望,只是跟风投一下而已,因为他连大学都没有毕业,不可能通过的。 然后,他通过了,不过不是医科大学,而是帝国理工大学航天学院通过了他的申请。 “是呀,他们真的对我的火箭理论感兴趣吗?”赫尔曼拉着妻子的手,担忧的看着越来越近的海岸线。 赫尔曼虽然学的医学,但是他从小就对宇宙、航天等领域感兴趣,或者说极度热爱。 十二岁时,他就断定:反作用推进的火箭提供了唯一一种实现太空飞行的方式,巨大的火箭一定会用于未来的宇宙飞船。 一直以来,他都在自学宇宙学和航天学的知识。 这次投申请时,他也将自己正在进行的,基于火箭设计写出的论文交了上去。 加上自己被派往华夏帝国理工大学,赫尔曼猜测,华夏帝国是对他提出的火箭理论感兴趣。 这是让他十分兴奋的消息,意味着他可能会得到支持来进行他的研究,不管是资源上的还是技术上的。 很快,船只靠岸,为了迎接这些学者们,华夏帝国安排了专门的码头,有专车接送。 因为来的人不少,不可能聚集在一个地方,所以都是以大学为单位,分开拉走。 赫尔曼带着妻子跟上了帝国理工大学的队伍,座上了大巴车,前往火车站。 又经过数小时了路程后,他们才算到了地方,帝国理工大学。 “裴迪南教授在吗?” “奥斯特瓦尔德教授,请您和他一起,前往我们为您准备的住所……” 到了帝国理工大学,校长和几个院长带着会德语的学生们,开始分配这批教授。 一批又一批人被分走,赫尔曼还没听到他的名字。 这让他有些忐忑,既害怕自己错了,又不知道自己来的目的。 “赫尔曼,赫尔曼·奥伯特先生在吗?”终于,一个青年学生喊出了他的名字。 “是我!”赫尔曼举起手。 “抱歉,人太多了,请问是赫尔曼·奥伯特先生和玛蒂尔德夫人吗?”青年跑到他面前,面带歉意。 “是的,是我们。”玛蒂尔德见丈夫没回话,赶紧上前点头。 “请将行礼交给他们吧,我们的车在那边……”青年微笑着,带着赫尔曼夫妇上车。 “请问,我们要去什么地方?我要做些什么?”上车后,赫尔曼对青年问道。 “你可以叫我杨,是火箭动力研究所的学生,我们要去的地方当然是火箭动力研究所,至于你要做什么,那我就不清楚了。” “我只是个学生,你的事情是研究所的行政主任安排的,不过我大概猜测,是和您的论文有关系。” “我们研究所一直致力于火箭动力运用于航天器的研究,目前已经进行了多次实验。” “您在论文中对火箭设计方面不同的观点,正是我们需要的东西……” 赫尔曼看着脸上洋溢着热情的青年,神情再次恍惚。 这是年轻人对于科学热爱的表现,是那么纯粹,每次提到失败时也没有丝毫的气馁,提到研究则充满信心。 这证明,华夏帝国的研究氛围很好,研究者们不用关心太多和研究无关的问题。 这是赫尔曼从未有过的,曾经的德国倒是有过。 不过战争,毁掉了这一切。 “火箭动力研究吗……” 【作者题外话】:屋漏偏逢连夜雨,不仅平台整体数据在下降,我也失恋了,还要忙其他事,改前面的事情也就无从谈起。 唉,对不住,各位。.
\/阅|读|模|式|内|容|加|载|不|完|整|,退出可阅读完整内容|点|击|屏|幕|中|间可|退|出|阅-读|模|式|.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