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胡西华从巴黎发回来的电报,英国人把目标转向我们了,我还以为,他会等到处理完德国之后才有精力呢。” 帝国皇帝办公室,刘一鸣站在窗前,背对着众人。 “英国正在谋划一次十分复杂的债务重组,他们正在进行金融准备,包括锚定货币、债务交换等等。” “他们把这次重组称之为挽回英国信用评级的杀手锏,看起来是将债务进行延期,实际上是针对我们的手段,将债券兑换时间拉后,给他们留出操作时间。” “首先支持委任统治,在西亚地区吸引我们的注意力,同时可能还想分一杯羹。” “在这里,一旦发生冲突,我们需要耗费大量的精力去维持稳定。” “西亚拥有的大量石油资源,是帝国发展必不可缺的血液,我们必须在外围建立起缓冲区。” “大陆桥计划预计还要两年才能彻底通车,在这之前,我们只能通过海路绕过印度次大陆,才能向西亚领土输送物资和人员。” “债券兑换延后,在市场上的受欢迎程度会下降,而我们急需将债务换成国力。” “用来发展工业,或者加强军事建设面对俄军。” “在英国人甚至美国人的输血下,俄军的战斗能力肯定比之前要更强,我们将面临极大的压力。” “战争一旦开始,债务将不是问题,我们无力继续追债,最终甚至会低价抛售英镑债务,用于进口英国的高价商品。” “欠债太多,最快捷最低成本的解决方式,就是干掉债权人。” 姜旺给不明白的众人解释道。 “说到底,当前我们要面对的,是俄国的问题吧!”孙载之听完后,看着一旁的地图。 华夏帝国三个集团军群常年放在北方,在拿下了俄亚地区后,分别集中于中亚和乌拉尔以东。 经过多次增兵、改编后,目前北方总督区有上百万兵力,整个帝国一半的陆军兵力都在那儿。 “我提议,进一步加大军队规模,按照一百比一的比例来说,我们应该有五百万人左右的军队规模,才是合理的。” 孙载之可不能接受这么辛辛苦苦挣来的钱就被英国人抢走,那他们辛辛苦苦干了三十年,干了什么? 富起来给英国人抢? 孙载之更倾向于通过和平解决问题,不过他却是个彻头彻底的强硬派,一旦出手不死不休那种。 “实行义务兵役,第一阶段招募二百万人,服役期限三年,义务兵阶段的士兵待遇做释放下调。” “退掉一些老旧过时的海军军舰,精简编制,空出的人员和维护费用,用在新船上,再发一期海军公债,四艘战列舰,四艘航空母舰。” “空军的话,提升……10%的军费?” 海陆军孙载之熟悉一些,空军他就不太清楚了,不过给钱总没错。 “空军提升200%的研发经费,其他就不用了。” “至于海陆军,就按首相的想法做。” “另外,财政部可以尝试一下震荡英债市场,看能不能打断英国人的债务重组计划。” “事件的核心是英国,英国不敢让英债彻底崩溃,他们承受不起国家信用彻底崩溃的代价。” “英国人要给我们找麻烦,恰恰证明他们害怕了,不敢正面和我们来硬的。” 刘一鸣转过头,看着一众正在讨论扩军的大佬。 “铁路已经抵达里海沿线,剩下的地方只剩下施工难度的问题,是否想办法加快一些?” “我们是一个陆军大国,这句话并没有针对海军的意思,我只是在陈述事实。” “我们需要一条抵达阿拉伯的陆上通道,过去二十年里,我们从未如此迫切的需要过这条铁路。” 孙载之怕顾凡误会,特意解释了一下。 华夏帝国是一个相当矛盾的帝国,帝国85%的居民生活在大陆上,但是帝国80%的工业品生产于东南亚。 也就是,帝国80%的工业集中在东南亚诸多岛屿,这还是经过数年的产业转移和有计划的在华夏建设重型工业之后的比重。 在这之前,青帝国未期,钢铁总产量也就十几万吨,不足南华帝国时期的零头,钢铁是工业的基础,钢铁都没有,工业也就无从谈起了。 但是,对于华夏帝国来说,特别是对于帝国上层的固有思维来说,华夏地区的重要性,超过东南亚地区。 一直到目前为止,政府内部迁都的声音都从没有停止过,更别提民间了。 大家还是比较认可问鼎中原之说。 以至于,孙载之现在时不时的都会给远在金陵的黄克强找点事做,因为近代两都之一
\/阅|读|模|式|内|容|加|载|不|完|整|,退出可阅读完整内容|点|击|屏|幕|中|间可|退|出|阅-读|模|式|.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