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p>
也就是这段时间,奥斯曼人才迅速扩大着军队规模。
不过,这些军队的素质极差,平均每人只进行了两个月的新兵训练,只打过三发子弹。
奥斯曼人也知道这些人不顶用,不过前线危急,物资紧张,不顶用也得顶上去。
而这些,华夏帝国通通清楚。
“越过山脉,要保证突然性,重武器必然无法携带。”
“且冬季寒冷,春季湿润,最快也要到明年夏季,重武器才能通过山脉抵达前线。”
“这个问题,你们怎么解决?”
郑磊点了点头,黄正方和郑尚青不愧是他手底下最有想法的青年军官,作战计划处处体现了一个险字。
但这正是他要的,孙子兵法有云“凡战者,以正合,以奇胜。”
自古以来,兵出险招,都是一个中性词汇。
华夏帝国的军官培养太急促了,虽然经历了多次战斗,但是几乎每一次战斗,装备水平和战斗方式都有极大的变化。
例如第一次南日战争时,是堑壕战的前身,南华帝国用机枪将入侵加里曼丹的日本人给围死了。
而第三次南日战争,也就是华日战争时,战斗方式已经变成远海封锁,步炮协同了。
快速迭代的战术和装备水平,让华夏帝国的军官们只能按部就班的通过参谋部拟定的稳妥计划进行战斗。
兵出险招,在华夏帝国大部分军官脑海中都没有这个意识。
“报告,我们的解决方式是,全部由轻步兵在空军的掩护下进行攻击,不携带任何重型武器。”
“大炮也只携带76毫米山炮,即便是37毫米野战炮也不携带。”
黄正方和郑尚青对视一眼。
76毫米山炮也叫76毫米步兵炮,是榴弹炮的一种,身管较短,重量较轻只有几百公斤,拆开能由炮班扛着走。
这种便携式步兵伴随火力,没有加农炮强大的射程和破甲能力,但是对付普通的野战工事,精准命中的话,其威力足够保证摧毁。
只是,曲射炮的操纵难度和精准度的确比加农炮低,中近距离上,加农炮能直接瞄准直射,精准度比步枪还强,破坏力也更大。
但是,黄正方不需要这些。
“我已经听说了空军在泰国的战斗方式,给了我们很大的启发。”
“如果我们能集中足够的飞机,一定程度上能取代炮兵的作用。”
“只要取的第一阶段突破,攻破了开塞利,接下来奥斯曼人要么调动手中的精锐部队前来抵抗,要么坐视战役失败。”
“而一旦他们调动手中仅剩的精锐部队……”
黄正方在位于伊斯坦布尔的奥斯曼帝国第一集团军标志上画了个箭头,指向安卡拉——开塞利一线。
“这样,海军就能趁机进攻加利波利半岛,或者强渡达达尼尔海峡,二者都将直接威胁伊斯坦布尔。”
郑磊听到后不住了点头补充道。
&nb
\/阅|读|模|式|内|容|加|载|不|完|整|,退出可阅读完整内容|点|击|屏|幕|中|间可|退|出|阅-读|模|式|.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3页/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