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看书吧

爱看书吧 > 其他小说 > 1890东南亚之王划水摸鱼睡懒觉 > 正文 第八百一十章 重炮和机枪

正文 第八百一十章 重炮和机枪(第2页/共2页)

/>     着急的是,至少有七发炮弹直接命中堑壕或者堑壕周围很近的位置,摧毁了不少工事,相当于打开了七个缺口。

    “中校,机枪有没有受损?”海登看了一下,意大利这次起码动用了两千人。

    而且还有数百人向右翼的山头进攻,明显是在佯攻,意大利人是想一鼓作气。
    “没有收到汇报,他们都在高处,不在意大利人的炮击范围内。”阿尔弗雷德摇了摇头。

    吸取教训后,意大利人的炮击没有再打山顶,也就没有波及到机枪阵地。

    “我觉得我们可以试一试,即便明知失败,我们也应该做出努力,这是蒂罗尔射手团的使命。”

    “况且我们并不是没有胜算。”

    “意大利来了多少人我不知道,但翻越阿尔卑斯山,维持大军的补给已经很困难了,还要运输那些大家伙的炮弹。”

    “我猜测他们的弹药不会很多,不然就应该两座阵地一起攻击,再来一次这样的炮击,我们的士兵将失去战斗意志。”

    海登很有经验,这就让他看到了意大利人的反常。

    意大利人明知道有两个相邻的阵地,却只集中火力攻击一个,蒂罗尔射手团不是果军,这种情况不可能见死不救的。

    意大利人也知道,所以才派出一支部队佯攻。

    那么,意大利为什么不两座阵地一起炮击呢?

    没钱?别搞笑了,炮弹的价格是不便宜,但是他们已经使用了八十发,这个数量不多,但是也不少,用在一个阵地上,显得有些豪华了。

    没看到准备充分的士兵在堑壕内都伤亡了一百多吗?一次性报销一个连,炮击效果还是不错的。

    那么,海登猜测意大利人如此反常的只攻击一个山头,是因为他们的补给跟不上了。

    翻越阿尔卑斯山脉本就困难,而意大利人还带着260毫米大杀器,一定会占用大量精力。

    那么,分配到人员补给和弹药补给的运力,不就相应的减少了许多吗?

    “意大利人上来了,先打完这一场再说吧!”

    “海登,现在阵地交给你指挥。”阿尔弗雷德叹了口气,看着海登。

    如果可以的话,阿尔弗雷德还是想撤到山头阵地。

    虽然那代表着可能被包围,虽然哪里只有简单的工事,但是总比拥有七个缺口的山腰阵地好。

    “是,中校,我会在合适的时间发出信号,成败在此一举。”海登严肃的说道。

    ……

    砰砰砰!

    又是一轮排枪,意大利人倒下三五个。

    不是意大利人吃了亏也不知道改,而是上山的路就这么几条,其他地方根本没有路能用。

    阿尔卑斯山脉余脉的山峰,植被还是较为茂密的,如果向从野外悄悄爬上去偷袭,那是相当困难的。

    没别的,山路难行,没有开发的山区更难走,必须慢慢来,一不小心就会出现伤亡。

    所以意大利人只能往固定的几条线走,顶多沿着道路略微分散。

    “不行,挡不住了,所有人准备,上刺刀!”一名少尉拿起一支步枪,对着自己的部下喊道。

    阵地有缺口,火力便有了缺口,打了一会儿,打死了一百来名意大利士兵,意大利人就到阵地近前。

    危急时刻已经到了。

    “为了皇帝!”少尉大喊一声,准备冲出去。

    彤!

    一发红色信号弹升空。

    咚咚咚咚……

    沉闷的机枪声响起,两座山头上的机枪组成火力网,无死角的扫射着漫山遍野的意大利士兵。

    重机枪将射速调到最快,一条250发子弹的弹链顶多35秒便清空。

    十二挺重机枪,三十五秒内便向阿尔弗雷德这边山体上的意大利士兵泼洒了3000发子弹。

    3000发子弹,在一场战斗中都并不多,甚至支撑不起一场连级的遭遇战,但是当3000发子弹在35秒内泼向东一坨西一堆的意大利人的时候,化学反应就此产生。

    战后统计,这一轮扫射并没有死伤不足意大利人进攻部队整体的10%。

    但是,由于攻击来自于多个方向,而且直接攻击到在对于后方的意大利人,让意大利人慌了神(来自侧翼的攻击)。

    机枪扫射没有持续多久,意大利人就崩溃了。

    战后统计,正面中弹身亡或被俘的意大利士兵有316人,子弹从侧面射入躯体的尸体有177具,而背面中弹身亡(包括摔死)则达到了788人。

    意大利在一轮进攻中,损失了一千多人,总计才派出两千多人进攻,伤亡过半。

    而且,漫山遍野的尸体,也吓到了意大利人,士兵开始排斥,抱怨。

    以至于在主力部队(两个集团军)抵达前,意大利人再没有发动大规模进攻。最近转码严重,让我们更有动力,更新更快,麻烦你动动小手退出阅读模式。谢谢
\/阅|读|模|式|内|容|加|载|不|完|整|,退出可阅读完整内容|点|击|屏|幕|中|间可|退|出|阅-读|模|式|.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