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看书吧

爱看书吧 > 其他小说 > 1890东南亚之王划水摸鱼睡懒觉 > 正文 第六百八十六章 袭击

正文 第六百八十六章 袭击(第1页/共2页)

    即便是两个公司的合并,都不是一件简单的事,其中涉及到平衡人事安排、部门运转、财务状况等等问题,不是一天两天能搞定的。

    更别提,两个幅员辽阔,人口众多,民族众多的国家之间的合并,即便,这两个国家同出一源。

    非常简单的例子,南宋时期,真的没有足够的实力北上反攻吗?不见得吧?要是其军事实力真的如此衰弱,南宋怎么立国152年?

    南宋时的富裕是被普遍认可的,其完全有足够的财力支撑北伐,军队战斗力也能看,堆也能堆死北方。

    结果呢?在政治上和经济上,北伐没有成功的可能性。

    有宋一朝的政治正确是什么?重文轻武,与士大夫共天下,士大夫当然要提防武人掌控权利,最常见的,抑制宋军战斗力。

    这种情况到了南宋有了一点点改观,主要体现在,北伐也成为了政治正确的一部分,但是终究只体现在口头上,对武人的防备依旧比金人更甚。

    然后就到了经济基础上,南宋安稳下来之后,民众普遍对北伐的欲望不强烈,因为动兵就要加税。

    另外,南宋时期,商品经济迅速发展,与海内外的贸易让南宋逐渐失去了对北方传统中原地区的依赖,换句话说,有没有都一样。

    这种情况下,南宋皇帝及士大夫阶层的北伐动力就丧失的差不多了。

    加上民众担忧,收回北方后,会不会因为北方那群穷鬼影响他们富裕的生活。

    各种因素混在一起,汉人王朝就此沉沦下去。

    这次帝国的合并,也有人担心这件事,主要是南华人,这绝对不是无稽之谈。

    首先,这么大领土,光基础设施建设就是一个天文数字。

    还和岛屿遍布的东南亚地区不同,岛屿遍布的地方,因基础设施比较集中,都集中在大岛,小岛有个破码头就够用了,所以建设费用反而不高。

    而整片整片的大陆领土,需要进行的基础建设基数不知道是海岛的多少倍。

    其他不说,边界地区,能建造铁路的地方,一定要建造铁路吧?其他就不用说了,按照各国在华夏的铁路造价取一个比较中间的数,四万两白银每公里。

    (应该是包含站台和火车头在内的整体造价。)

    折算成华元,两万八千五百元一公里,保守估计,一横一纵的铁路,五千公里打底,这就得投资上亿了。

    这上亿元,从哪里来?华夏的财政?那才几个钱儿的?还不提接下来的扩军,总不能有国不防吧?

    部分南华人已经可以看见,未来他们交上去的税将被用来填补这个坑,所以有些不舒服。

    好在,南华帝国成立的时间不算长,仅仅二十多年,主要居民也是以华夏移民为主,这些人已经成为帝国中坚力量。

    他们向往着回到华夏,当然,不是个人回去,也不是回去生活,而是比较矛盾的向往。

    实际上,除非工作调动,不然很少有人会举家搬迁回去,毕竟,华夏的生活确实没有南华好。

    总体而言,此时的国际环境下,华人是趋于团结的,这些顶多能造成一点小麻烦,翻不起风浪。

    一九一五年三月九日,孙载之一行人在军舰的护送下,抵达马辰港,马辰港举办了盛大的欢迎仪式。

    约有五万人参加了迎接仪式,包括刘一鸣,也抵达了马辰,但是在许辉的强烈要求下,刘一鸣留在了火车上。

    前南华帝国首相,华夏帝国第一任首相许辉携带帝国外交大臣林安民,于码头迎接帝国议会第一任议长孙载之——摄像头全程跟随,以留下宝贵的录像。

    “载之,辛苦了。”许辉还没动,林安民先上前,一只手握住孙载之的手,另一只手拍了拍他的肩膀。

    “幸不辱命。”看着林安民,想到这一路走来的经历,孙载之也有些恍惚。

    起初,孙载之的目标是做个医生,后来南华人手紧缺,他出来帮忙,一帮便忙了起来。

    然后,孙载之在忙碌中被林安民发觉,并一手提拔到外交部。

    当时的林安民,正在积极的为外交部划拉人才,毕竟当时南华什么都缺,哪怕是个只会吃饭的稚童,在他们眼里都是宝贝。

    可惜,天意弄人,孙载之入了刘一鸣的眼,被选中去执行一份这样的计划,同他一起的,还有林觉民等人。

    这些人,林安民都很熟悉。

    “好了好了,回来就好,叙旧的事,在车上有时间慢慢说,先上车,别在这儿傻站着。”

    “来,载之,对着民众笑一笑。”

    许辉走上前,微笑着打断二人的回忆,并把孙载之拉到一旁,对着民众挥手微笑。

    完了之后,一行几人被卫兵塞进车里,几十辆一模一样的车打乱顺序后,向着火车站驶去。

&n
\/阅|读|模|式|内|容|加|载|不|完|整|,退出可阅读完整内容|点|击|屏|幕|中|间可|退|出|阅-读|模|式|.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