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看书吧

正文 第227节(第3页/共5页)

; 对于山本权兵卫的询问,林信义思考了一下后便说道:“有些事情,时机一旦错过,就很难再推动的下去,现在各家已经把肉吃到嘴里了,如何还愿意去啃骨头?此前我主张先全力推动土地改革,就是把大家绑在一条船上,只要目的地还没有到,大家总不能跳船。现在再想说服大家和我们坐同一条船,过去的方案已经不适合了。”

    山本权兵卫沉默了半天,也知道林信义说的其实不错,这件事确实是自己保守心态弄出来的,照着大家原本的想法,也只是想要吃重工业中心建设带来的土地溢价这块肉,对于千叶县的土地改革,几乎没啥人有兴趣,因为动那些地主的利益实在是没啥意思,如果没有工业中心,土地拿过来也就是种地,对于财阀们来说,靠种地来回报实在是太慢,也对不住自己付出的巨大资源。

    毕竟千叶县属于国内,不是朝鲜半岛,你不能强占地主的地,事实上和陆军一起瓜分朝鲜土地的也只有一些资产不大的小商人,财阀们更在意控制朝鲜的货币、矿产和市场,而不是搞土地种植粮食。所以为了重工业中心的计划,财阀们愿意支持山本内阁,但仅仅只是为了土地改革,他们就没什么兴趣了。

    山本权兵卫不想承担起地主们的全部愤怒,所以才会在执行土地改革政策时趋向于保守立场,因为他觉得都到了这一步了,大家应该都下不了船了,所以有什么责任都是大家一起承担,自己为何要表现的过于积极,毕竟土地改革是为了掩盖重工业中心规划带来的土地溢价收益流向,而不是他真心想要推动的政治理念。

    但是他没有考虑到这样一个现实的问题,就是他现在是内阁首相而不是海军大臣,别人要是强行下船,那么责任只会聚集到他身上,因为他和这艘船已经绑定了。所以土地改革若是失败,地主和农民的怨恨最终都会聚集到他头上,他不得不考虑要把这一政策继续推动下去。

    想了又想,山本最终还是开口对林信义说道:“事情到了这个地步,千叶县的土地改革总不能半途而废,土地改革失败虽然不至于影响到千叶县的重工业中心建设,但是对于海军的声誉打击却不小。我们不能坐视不理啊。”

    林信义心中也是一晒,山本权兵卫现在知道谁和他才是我们了,之前他可是生怕和自己成为我们,不过心中虽然这么想,口中他还是恭敬的说道:“阁下说的不错,所以,不管如何,千叶县的土地改革都不能失败,即便是存在一些争议,都被翻船好。

    不过指望由上至下去推动土地改革政策,目前来看阻力已经相当大了,因为千叶县的农民对于土地改革的未来失去了信心,他们没法想象土地改革会是对自己有利的,所以他们才会和地主一起反对土地改革方案,因为如果不能确定有利于自己的改变,还不如不改。

    我们想要推动千叶县土地改革落实下去,当下最要紧的是恢复农民对于土地改革前景的信心,让他们意识到土地改革之后,他们将获得实际的利益,他们得利,那么就意味着地主需要让出较大的利益。所以政府必须要站在支持农民的立场上去推动土地改革,试图谁也不得罪的落实土地改革,最终只能让所有人都不支持你的改革方案。”

    山本权兵卫也是知道取舍的,因此他对于林信义主张损害地主利益以满足农民需求的立场并没有拒绝,他只是向其询问具体的方案。

    林信义思考了片刻后说道:“日中印三国煤铁事业的合作是一个良好的开端,我们最终的目的是形成一个较为封闭的亚洲内部市场,类似于德意志关税同盟的经济体。

    从日本的地理及人口密度来看,日本必然是要成为粮食进口国的,而中印虽然人口规模庞大,但是凭借大陆国家的地理优势,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会是粮食出口国,所以日本应当走工业立国,然后和中印形成工农业交换的贸易联系。

    但是日本的粮食也不能全然依赖进口,至少我们应当保证主粮的自给自足,所以我们应当对日本的主食粳米进行关税保护,但是对于小麦、饲料用粮等采取调节关税,这样既可以保护我国的主粮生产,也能发展我国的粮食加工产业。

    千叶县本就是适合农业的地区,我们在千叶发展粮食加工业是有着极好的基础的。为了确保粮食加工产业的良好发展,土地改革也就成为了必然,因为当前的小农生产是没法提供大量的粮食给食品加工工业的…”

    第727章

    作者:富春山居 数字:5060 吐槽:0 更新日期:2023-09-05 15:48:35

    林信义给山本提出的建议,就是换一个方式拉拢财阀对千叶县土地改革进行支持。如果说之前他是把土地改革和重工业中心用地捆绑在一起,迫使财阀们不得不支持土地改革方案,那么现在则是以食品加工产业的利益来引诱财阀们继续支持千叶县的土地改革。

    林信义提出的食品加工产业当然不是只针对千叶县本地的农业,而是以千叶县农业为基础,建立一个能够容纳中印农产品加工,再向海外销售的产业链。这其实也是对日中印三国贸易经济体的进一步联合,只不过是从重工业向轻工业发展了。

    林信义给山本画的新饼也不小,他主张日本的重化工工业发展起来之后,必然要和中国、印度这样的农业大国建立起交换关系,而日本不能指望中国和印度有足够的黄金支付日本的货款,所以日本必然要通过劳动价值作为商品交换的基础,向中印进口富余的农产品,然后出口欧美也换取黄金或其他工业设备。

    林信义举出的例子就是大豆贸易,中国虽然是大豆的原产地,但是中国对于大豆的加工能力非常的薄弱,而日本的加工能力虽然不及欧美,但是因为距离中国较近,且豆饼可以作为饲料和肥料,因此日本对于大豆的深加工,反而比欧美要有低成本的优势。

    大豆油作为食用油脂,如果再加上台湾糖和中国小麦粉,那么就可以制作出更高附加值的方便食品或零食,这些方便食物相比起欧美的同类零食而言,要更有竞争力。所以,食品加工业对中印这样的农业国来说,是极有扩张性的,而食品是人的第一需求,这就意味着只要保存期限够长,味道可以达到一般水准,就不怕没有市场。

    而有了财阀的资金被吸引过来之后,那么政府就可以通过建立农业组合,把土地质押在农业组合的名下,然后由农业组合按期支付赎买土地的利息、本金,这样农民确保了自己的收入,而不必担心土地改革使自己背上更多的负债。

    并且林信义还认为,对于地主土地的赎买,不能一次性支付现金,这必然会造成对于市场的冲击,三分之一的现金,三方之一的国债和三分之一的国有企业股票,这才是减缓政府资金压力的好办法。

    在土地改革委员会的设置上,林信义主张村内的土地委员会应当剔除地主代表,而是以无地农民和自耕农代表为主,只要这两个群体对土地改革方案达成一致,那么就可以依托这两个群体强迫地主接受村的土地改革方案了。

 
\/阅|读|模|式|内|容|加|载|不|完|整|,退出可阅读完整内容|点|击|屏|幕|中|间可|退|出|阅-读|模|式|.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3页/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