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看书吧

正文 第134节(第4页/共5页)

都要流下成桶成桶的鲜血了。

    7月5日,工农红军第三师抵达了新色楞金斯克以南,北方集团在该地区已经集结了三个半步兵师和五个骑兵师,总兵力突破了5.5万人。蔡锷、蓝天蔚等任决定对新色楞金斯克发起总攻,打通通往上乌丁斯克的通道。

    第七师于新色楞金斯克西北、北面发起进攻,而第三师则从西南向新色楞金斯克发起进攻。从7月7日中午开始发起进攻,到7月8日上午9点,第三师已经清理掉了新色楞金斯克西南沿河一带的堡垒,打到了城市的边缘区域,消灭的俄军接近千人。

    本就士气不高的俄军,在克罗恰耶夫上校返回上乌丁斯克之后,士气就更加低落了。新色楞金斯克的俄军当时就觉得这座城市守不住了,毕竟连上乌丁斯克都受到了中国人的威胁,而没了上乌丁斯克还守什么新色楞金斯克?

    之后中国军队切断了新色楞金斯克和上乌丁斯克之间的联系,更是进一步加深了城内俄军的这种想法,毕竟在中断了中俄贸易之后,新色楞金斯克就失去了贸易运输路线所带来的物资供应能力。没有了上乌丁斯克不断运来的物资,这座城市虽然有着地理位置上的防御优势,可是它没有长期坚持下去的自我维持能力,毕竟作为一个要塞这是2百年前的事了,现在的新色楞金斯克就是一座普通的城市。

    被克罗恰耶夫上校留下的阿芙尼卡中校也不是什么出色的人物,这位之前和中国人在恰克图对垒时就失败过一次了,因此没人会指望这位中校能够带领他们获得什么奇迹。此外军中也开始流传,向中国人投降并不会遭到虐待,反而可以尽早回家,据说那些在张家口被俘的人,已经有人回来了,这种传闻让本地人尤为不安。

    于是当中国人开始从正面进攻新色楞金斯克时,驻守的俄军其实心情相当的复杂,一边希望能够挡住中国人的进攻,担心中国人获得胜利之后会对他们展开报复;一边又期待传闻是真的,被中国人俘虏之后就能结束战争回家去了。

    在这种矛盾的心理下,俄军抵抗的相当不坚决,远不及最初克罗恰耶夫上校在城内组织防御时,大家互相支援那么拼命。当时中国军队占领了外围阵地时,俄军会立刻组织部队夺回,但是现在俄军只是在阵地上进行了抵抗,失去阵地后就没人愿意去夺回阵地了,就连军官们都失去了那种坚守下去的信心。

    7月8日上午10点,西城的一支俄军首先向逼近的中国军队交出武器投降,从而开启了本城守军的连锁反应。到了中午将近12点时,阿芙尼卡中校发觉城市有五分之二已经落入了中国人手中,剩下的五分之三也没多少人愿意继续抵抗下去了。

    在同僚们的劝说下,阿芙尼卡中校于当日下午一点半带领城中的4千多俄军向中国人正式交出武器投降,只有驻守在色楞格河右岸的数百俄军选择了自行撤退。这一仗一共歼灭了俄军2000余人,俘虏1.1万人,上乌丁斯克以南再无俄军的主力部队了。

    拿下了新色楞金斯克之后,蔡锷即令第一师全力固守图伦塔耶沃,令第三师、第七师北上围攻上乌丁斯克,并抽调骑兵部队和巴布什金领导的布尔什维克一起,选择机会进攻上乌丁斯克北面的奥诺霍伊,切断上乌丁斯克和赤塔之间的铁路联系。

    奥诺霍伊位于上乌丁斯克东北的乌达河畔,在铁路没有修建之前,也是往来上乌丁斯克和赤塔的重要通道,乌达河谷和希洛克河谷,正是往来色楞格河谷地区和赤塔之间的天然通道。因此西伯利亚铁路线在这里也是沿着这条通道蜿蜒前进的。

    不过,和新色楞金斯克不同,奥诺霍伊不具备什么要塞属性,因为中国人在南面而不是北面,早期这里也许是一处运输路线上的堡垒,以防备本地原住民的袭击,但是随着俄国对外贝加尔地区的开发,这里的防御需要就不断的下降了。

    哪怕在图伦塔耶沃被中国人占领之后,上乌丁斯克也没有考虑这个位于自己身后的小镇会有什么安全问题,因此当巴布什金带着中国骑兵突击到这里的时候,镇内也只有500多驻军而已,且只有两名老式的青铜大炮。

    巴布什金是7月11日晚攻下的奥诺霍伊,上乌丁斯克直到13日早上才知道,而赤塔方面倒是在12日晚间就得到了消息,因为一支从哈尔滨调动过来增援上乌丁斯克的部队在抵达奥诺霍伊之前得到了这个坏消息,这支部队没有勇气去进攻奥诺霍伊,直接下令军列退回了希洛克河谷。

    7月15日,北方集团第一、三、七师对上乌丁斯克形成了包围,城内此时虽然有着高达3.2万兵力,但是缺乏一支真正有着作为主心骨的战斗力。克罗恰耶夫上校返回上乌丁斯克后,虽然把城内的兵力初步的编制了起来,但是士兵们的士气则已经被这场战争接连不断的失败所击溃,就连那些从欧俄过来的军官们对于这场战争也失去了信心。

    假如说士兵们对于战争的悲观看法是由一连串传来的失败消息所导致的,那么军官们对战争的悲观看法则来自于欧洲的新闻,这些维护专制体制的沙皇俄国的精英们,在了解世界时可不会只看本国的新闻,他们虽然把效忠沙皇的口号放在嘴边,但却并不陌生世界的潮流是什么。

    士兵们知道俄国将要失败,但不知为何失败,而这些军官们则很清楚俄国为何会失败,因为彼得堡错误的选择了自己的对手,在远东侵犯了各列强的共同利益,特别是侵犯了大英帝国的利益。整个19世纪里,还从来没有人能从大英帝国的对抗中取得什么胜利,对于中国人在印度制造的奇迹,这一刻被俄国的军官们无视了。

    这是一支从上到下都清楚自己将要面临失败的军队,自然也就没人愿意为必将失败的命运去牺牲自己了。新色楞金斯克沦陷的消息传来,上乌丁斯克外围的一些本地士兵就开始逃亡了,等到中国军队逼近上乌丁斯克,奥诺霍伊失陷的消息传来,逃亡的士兵就更多了。

    第480章 人心惶惶

    对于上乌丁斯克内的俄军来说,情况其实相当的不妙。上乌丁斯克虽然处于对外蒙的前线后勤中心,此前也确实积蓄了不少物资,但是随着外蒙路线的失败,上乌丁斯克就失去了前进支援中心的地位。

    随着满洲战事的延续,上乌丁斯克这里的军队和物资都被大量的抽调去了满洲,虽然西伯利亚铁路线的开通,使得来自欧洲的军事人员和物资能够迅速的向远东集结,但这终究不过是一条单行线。因此在中国人攻入恰克图以北时,上乌丁斯克并没有获得什么物资的补充。

    中国军队向上乌丁斯克的骤然进攻,虽然使得彼得堡醒悟了过来,把人员和物资优先补给了上乌丁斯克,可是中国人的行动实在是太快,在没有打下新色楞金斯克就先突击了图伦塔耶沃,切断了西伯利亚铁路线。

    而此时上乌丁斯克虽然召集了大量的军事人员,可是物资的储备量也就6000吨左右,其中有近三分之一被送往了新色楞金斯克。按照伊凡诺夫上校的计算,上乌丁斯克的物资消耗最多也就撑40天,还是从7月5日开始计算的。

 &nbs
\/阅|读|模|式|内|容|加|载|不|完|整|,退出可阅读完整内容|点|击|屏|幕|中|间可|退|出|阅-读|模|式|.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4页/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