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看书吧

正文 第124节(第2页/共5页)

流浪者,他们也就很难在外界存活下去。哪怕他们在团体内是受压迫的对象,在维护团体的时候,他们也自觉的把团体的利益当成了自己的利益。

    国家和民族,几乎就是这种小农经济体的放大,只要不改变小农经济的本质,那么团体内部的固化阶级和排外思想就不可能有大的改变。

    不要看我们现在在印度农村推动了土地改革,但只要农业经济不做出改变,那么很快这些乡村就会重新形成一种新的固化阶级的小团体,为了捍卫小团体的利益,排外思想很快就会从农民的脑子里渐渐复苏起来。

    那么我们现在所以为的创造新世界的举动,实际上不过就是一种错觉,我们不过是打破了旧的统治阶级的统治,然后推动了一批新的统治阶级上台,本质上并没有解决阶级压迫的根源。

    这就是我认为的,印度未来会获得独立,但未必会走上真正的解放道路。所以,我们不能对印度革命的未来过于乐观,一切才刚刚开始而已。”

    在和煦的阳光下吴禄贞思考了好一会,才接着问道:“那么你觉得,我们应当怎么做,才能避免印度走上排外的民族主义道路?或者,你所主张的印度工业化,能够解决这一问题吗?”

    林信义沉默了一会后说道:“印度的工业化和中国的工业化,目的其实只有一个,就是为了瓦解封建时代的小农经济,不打破这个小农经济,就不能解除封建的人身依附关系。

    哪怕我们用公社取代了地主阶级来管理农村,也一样改变不了农村的封闭环境。只有工业化带来的农业和工业之间的交换活动,才能真正的打破封闭的乡村,破坏小农经济下的人身依附关系。

    也只有当社会化大生产取代了小农和手工业生产的模式,人和人之间的关系才能通过生产-交换这一模式形成一种共同的社会认知。即生产是为了交换,交换是为了满足自己的需要,这个社会没有谁比谁更高贵,也没有什么人或党团是不可或缺的存在。劳动者之间是平等的,没有谁是特殊的一位。

    过去的地主阶级、皇帝、贵族和今天的资本家们,他们总是试图告诉劳动者,世界不能失去他们,因为没有了他们的存在,劳动者就不能生产,不能交换,不能满足自己的需要了。

    而我们要做的,就是告诉劳动者,他们可以自由的生产和交换,从而在没有地主、皇帝、贵族和资本家的控制下满足自己的需求。

    工业化是为了解决劳动者自由生产的问题,如何让劳动者能够自由的进行交换,这正是我们建立亚洲民主革命联盟的目的。我们将会在这一联盟下,建立起亚洲各民族的工农业生产体系,然后满足各民族的需求。

    就如同当前的资本主义通过国际金本位制度控制了全球贸易,从而满足了一部分资产阶级的需求,社会主义想要战胜国际资本主义,那么就得绕过国际金本位制度,建立起建立于劳动价值基础上的公正贸易,假如我们不能建立起属于劳动者的交换体系,那么资本主义就是不可战胜的…”

    在同龄者中,吴禄贞其实也很少看得起其他人,因为他觉得这些同龄者在思想和能力上都远不及自己,真正能够获得他尊重的,也就秦力山、蔡锷等少数几人,因为大家在交流中不必多解释什么,就能理解对方在说什么。

    但唯有在年纪比自己小的林信义面前,他总觉得自己的脑子时常不够用,这种不够用并不是说对方比自己聪明了多少,而是对方的目光总是在他看不到的远处。今次的谈话也是如此,他原本是想了解一下对方对印度未来的看法,结果最终又变成了单方面的教学了。

    不过吴禄贞还是能够听的出来的,对方并不是在给自己画什么大饼,而是真正的在述说一个计划,只是这个计划对他来说还是太难以理解了,并不是对方说的不够详细,而是他的见识不足。至少他是知道,英国人已经按照林信义给出的计划开始对美国的股市下手了,有几位印度劳工党的代表化身为了印度茶叶协会的成员,出发前往美国监督这一计划的实施去了,英国人至少不是傻子。

    第441章 团体

    1月22日,林信义和吴禄贞送别了第五批归国人员。岸田原太郎、堂本敬一、古川俊河三人正在其中,三人之所以会在这一批人员中返回,不仅仅是因为起了思乡之念,也在于他们终于收到了来自海军军令部的密令。

    事实上海军省一早就想把他们揪回日本了,只不过此前英国人和这支西藏远征军斗的不可开交,海军省没把握在不惊动英国人的情况下和他们联系上,所以只能隐忍不动。但是随着英国内阁换届,自由党领导的英国政府试图和平解决印度和西藏问题,对于印度叛乱地区的封锁才渐渐放松下来。

    海军军令部才打着和尼泊尔佛教界交流的名义,派出了一名伪装成和尚的间谍进入了印度。和林信义不同,面对军令部的命令,岸田、堂本、古川三人只有服从,不过林信义却并不当回事,表示自己在印度的事情还没有办完,让他们三人先回去复命。

    在离开之前,岸田原太郎还是对林信义违背军令部的命令感到有所不安,一度想要劝说他和他们一起回去。虽然在前来中国之前,岸田原太郎对于林信义并不服气,但是现在的他在林信义面前却很自然的把自己放在了下位者的位置。

    不仅仅是岸田原太郎,其他两人在林信义面前也是如此自觉,对于他们来说,此时的林信义已经不再是学校中有名望的前辈,而是他们这个团体的真正领袖了。虽然他们未必完全认同林信义的政治理念,但是在跟随对方走到现在,他们已经很难再把自己和林信义分离开去了。

    这大约也是日本人的一种特性,当一个团体形成之后,很少人会主动的以理念不合为由和团体决裂,哪怕他参加这个团体的时候建团宗旨是符合他的心意的,但是当团体的领袖改变了团体建立时的宗旨时,他也并不会认为自己受到了背叛,反而觉得自己应当追随领袖改变理念才是正确的。

    从西藏到印度,林信义所领导的这个团体不仅达成了最初的目的,甚至还完成了他们之前从来不敢去想象的目标,这个时候的他们就没办法脱离这个团体了,因为他们觉得自己今后再也不可能达到现在这个高度了。

    林信义拒绝接受军令部下达的命令,确实让他们感到了不知所措,因为他们不知道自己回去后该怎么做了,但他们又没办法拒绝军令部的命令,因为他们觉得自己依然是海军中的一员,怎么能够违抗上命自行其是呢?

    对于岸田三人的迷茫,林信义则好言劝慰道:“我和你
\/阅|读|模|式|内|容|加|载|不|完|整|,退出可阅读完整内容|点|击|屏|幕|中|间可|退|出|阅-读|模|式|.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2页/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