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看书吧

正文 第115节(第1页/共5页)

    而1906年的议会选举中,保守党也是遭到了惨败,600多议席只拿到了157个席位,自由党则拿到了377席,这是过去从来没有发生过的逆转。1906年的选举也说明了英国国内的社会矛盾之大,过去一直占据社会主流的保守派,现在却成为了少数派。

    自由党很清楚,假如他们不能消除国内民众的不满,那么他们也会和保守党一样遭到失败,而当他们也被民众所抛弃后,民众不会回去拥抱保守党,而是会采取一场革命来塑造他们想要的新的英国。和中国人之间的冲突已经变得无足轻重,因为现在的英国人不会对征服中国感到自豪,中国也压根威胁不到英伦三岛,英国在中国和印度的失败,只会进一步激发英国人想要变革的意愿,而不是让他们变得更爱国。

    能够重新唤起英国人的爱国精神,让他们忘却了对于现实的不满,那么英国就需要一个真正能够威胁到本土的敌人。只有当英国人发觉敌人的军靴能够踏上英伦三岛时,他们才会放下对于政府的不满,听从政府的号召去保卫祖国。

    环顾世界,除了德国之外,没有谁比它更适合作为不列颠的敌人了,在其他人都在抵抗大英帝国的压迫时,只有德国还在试图从大英帝国的锅里捞取认为应当属于自己的鸡腿。而英国人对于德国人也确实存在着轻视和不满,一个突然崛起的暴发户居然敢向着大英帝国索要阳光下的土地了,要知道没有英国的帮助,德国人甚至都不能从拿破仑的手心里挣脱出来。

    从某个角度来说,法国和俄国成为欧洲的霸权都比德国更能让英国人接受,因为至少法国和俄国都有着辉煌的历史,而德国只有被欺凌的历史,哪怕是所谓的腓特烈大帝,也不过是抵抗住了周边邻国的入侵,而不是真的创造了什么德国的霸权。

    英国人看待德国的心态,其实和大清看待甲午之前的日本是差不多的,即惊讶于这个过去的小弟发展的速度,又觉得自己可以轻易的将之镇压下去,因此这位小弟要是对自己不够恭敬,就会觉得应当对其教训一番了。只不过英国确实有这样的力量,而大清只会做梦。

    自由党明确了英国的主要目标之后,自然不会再放纵英属印度政府。实际上英属印度政府此时也没有了自己能够解决印度问题的想法,接近2年的折腾,英属印度政府上下终于接受了这样一个现实,他们不可能自己解决印度问题。

    他们不能在中国人的武力威胁下解决印度的民族主义兴起,又不能搁置印度民族主义运动去对付中国人,因为中国人的威胁就在印度而不是在中国本土,只要不能把两者分离开来,那么两者就会互相支援,然后不断扩张自己的力量。

    英属印度政府立场的软化,给了伦敦直接插手印度事务的机会,而伦敦解决印度事务的出发点是立足于英伦三岛而不是英属印度政府的利益的,因此高桥认为英国对中国进行妥协的判断是相当有把握的。

    当然,高桥的判断对于日本外务省来说也不是什么惊人之言。事实上早在年初时,日本驻华外交官就认为英国对华妥协的可能性很大,因为当前的中国实际上已经不再是一个统一的政权。英国对北京的施压不过是进一步摧毁了民众对清政府的信心,从而进一步让武汉获得了民众的支持,而一旦清政府垮台,那么英国的在华利益损失更大。

    所以,对英国和各国来说,维持清政府比让清政府垮台更合适,一个动辄行使武力的武汉政权成为中国的新政府,对于各国来说就是一个灾难。而八国联军进攻北京的过程中,英国军队表现出的那种无能,就是各国也感到惊讶的,因此大家都不认为英国有独立征服中国的能力,特别是这个国家为一个新兴政权所掌握的时期。

    只不过,日本内阁真正的听到伦敦准备和中国进行妥协时,一种难以言喻的情绪就开始从心中萌发出来了,要知道他们此前为日英同盟缔结成功欢呼时,在日本人眼中英国还是世界的头号霸主,但是转眼之间这个世界头号霸主就有些名不副实了。

    海军再一次确认了海军研讨会结论的正确,大英帝国已经过了自己的巅峰时期,从现在开始大英帝国只会每况愈下,不得不从世界各地收缩自己的力量,在新的世界秩序没有建立起来之前,世界将会变得动荡不安,假如日本不能在这种变局中找到自己的位置,那么就有可能和旧秩序一起被埋葬。

    不过相对于英国对华外交关系的变化,日本当前最为关心的还是,中国人到底什么时候能动起来。在日本加入战争之后,中国人并没有如日本人想象的那样积极的发起对俄反击,而是陷入了一场内部政变。在日本人看来,不,对所有外国人看来,北京这两个月里发生的变化和戊戌政变没什么区别。

    只不过戊戌政变是一场时间短促的军事政变,保守派迅速的把维新派的领袖都送上了刑场,从而掌握住了帝国的形势,不过这种做法并没有彻底的消灭维新派,而是让维新派在海外和各地隐藏了下来。

    而北京这两个月里并没有发生什么血腥的清洗事件,武汉和北洋在掌握了帝国的大势下对保守派进行了一场温和的清洗,虽然这场清洗看起来温和,但是打击的范围却比戊戌政变要广阔的多,甚至于到现在还看不到清洗的结束时间。

    对于中国人来说,这也许是一个恰当的时机,在外部压力下中国的军政领袖对内部开启了维新之路,保守派几乎毫无还手之力。但是对于日本来说,这就是最坏的变化,他们现在无力干涉中国的内部变局,还替中国人承担了俄国的主要军事压力,这简直是有苦难言。

    第407章 天意难违

    自从国会调动军队进攻了东交民巷使馆区后,公使团终于难以忍受中国当前混乱的政局,开始向袁世凯施加压力,要求其承担起稳定国家的责任来。

    萨道义公使对袁世凯的代表梁士诒说的还比较委婉,表示英国最关心的是中国的统治能否维持下去,虽然英国更希望一个亲近英国的政治力量执政,但绝不会容忍中国政治混乱给英国的在华利益带来某种危害性。

    日本外交官则亲自前去见了袁世凯,向他坦率的说道:“假如总督阁下不能力挽狂澜,那么当武汉把国会变成了自己的个人舞台后,中国将毫无疑问的落入武汉的囊中。

    到了那个时候,就算总督阁下您有再强的能力,也不可能违逆全国已经形成的大势了。这就是贵国古人所说的:名正则言顺,言顺则事成。

    我国政府对武汉并不信任,因为武汉的过往言行多有自相矛盾之处。我国政府认为,相比起武汉诸人,总督阁下大有君子之风,只有您来领导这个国家,才能让日中关系维持良好…”

    列强对于自己的支持固然让袁世凯信心大涨,
\/阅|读|模|式|内|容|加|载|不|完|整|,退出可阅读完整内容|点|击|屏|幕|中|间可|退|出|阅-读|模|式|.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1页/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