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看书吧

正文 第94节(第1页/共5页)

    贝尔忍不住插嘴说道:“从英日同盟来看,欧洲和美国确实不站在我们这边,否则我们也就不用找日本人做盟友了。对于我国来说,这确实是一个相当危险的讯号,愿意和帝国缔结盟约维护世界秩序的,只剩下了有色人种。”

    乔治王储心里还是不舒服,他不由质疑、道:“既然没有人站在大英帝国这边,那么他为什么要和我说这个?难道他现在的所作所为是在帮助帝国?这也太可笑了。”

    贝尔有些紧张的说道:“他的意思是,他正在帮助帝国证明当前的外交政策是错误的,所以,他希望帝国能够纠正自己的错误。”

    乔治王储奇道:“为帝国纠正错误?那么他能够得到什么?他费了那么大的精力和时间和帝国战斗,就是为了告诉我们,我国的外交政策有问题?他是不是疯了?”

    一开始贝尔听到林枫这么说,也觉得对方是不是神经有些错乱了,其实他倒也能够理解这种情况,毕竟面对大英帝国这样的对手,身上背负的压力之大是难以想象的。

    不过他后来觉得,对方脑子清醒的很,至少比寇松爵士清醒的多。他脑子里一边回想着和林枫的谈话,一边口中则复述道:“因为他认为,不管大英帝国是如何走到现在的位置的,现实就是当前的国际秩序就维系在大英帝国的霸权之上。

    假如大英帝国能够维持世界的安全,给与后进国家以发展的机会,那么作为后进国家的印度也好,中国也好,没有理由不支持大英帝国继续维持世界的安全,这就是20世纪大英帝国外交平衡的新基础。

    这样一来,大英帝国就不是以一己之力对抗欧美的先进工业国,而是领导后进国家压制先进工业国,即在农业国和工业国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英国和列强之间的矛盾将会转化为列强和各落后地区之间的争斗,英国也就有了制衡的机会。

    印度和中国,都将会在这一世界新秩序中找到自己的位置,那么自然就没必要以武力对抗大英帝国的全球霸权了。”

    乔治王储觉得这很荒唐,帝国的敌人居然为帝国考虑起了外交政策的错误,而他思考了半天都没发觉其中有什么陷阱,还有比这更荒唐的情况吗?

    不过他看不出来,他觉得别人未必就看不出来,毕竟大英帝国有的是聪明人,于是他对着贝尔说道:“你真的认为,他说的话可行?可为什么要和我说这个?政府事务并不是我能干预的。”

    贝尔真诚的向着王储说道:“殿下迟早是要继承王位的,在外交政策上发表一些看法,我不认为这是在干涉政府事务。而且殿下也是印度皇帝的继承者,由您来发表对印度人民有益的言论,这对于维护您的声望是有好处的。至于这建议是否可行,我反复研究了半天,也没有看出对帝国有什么不利…”

    在人民委员会势力迅速扩张的时候,林信义却召开了一次中央委员会提出了对当前工作中一些问题的看法。主要就是,革命形势发展的太快,以至于一些机会主义者混入了革命队伍,从而出现了一些极左倾向的错误。

    他在会议中这样说道:“…有的同志认为地主都是印度教教徒,所以打倒地主阶级就变成了打倒印度教;有的同志则认为宗教就是封建思想的体现,所有宗教应当统统打倒…宗教关系和民族关系都是依附于阶级关系上的一种次要矛盾,虽然正确的阶级斗争就能解开宗教矛盾和民族矛盾,但是我们也不能胡子眉毛一把抓,把所有问题都当成敌我矛盾来处理,那样的话,我们的敌人就团结起来了…”

    虽然林信义给人民委员们泼了冷水,但是想要纠正下面同志的行动,显然不是一时半会能纠正过来的。于是他不得不抓紧了扫盲运动和对党员干部的培训教育,甚至强行叫停了一些向外扩张的行动。对于那些印度革命青年来说,他们第一次看到了未来的曙光,因此就想着今天革命,明天就把英国人赶出去,那种急切的心理,使得许多地区的革命只是把英国人赶走就算胜利,压根就没有在地方上建立起稳固的组织。

    林信义当然不能接受这种现象,他严厉的批判了这样的“革命”,并告诫印度劳工党的党员,“劳工党的目标是反帝国主义、反殖民主义和反封建主义,是要打倒一个人压迫人的旧社会,建立一个人人平等的新时代,不是把英国人赶走,自己来做老爷。

    要是那样做,人民很快就会抛弃我们,而英国人也很快就会卷土重来。我们需要的,不是让一个印度老爷去取代英国老爷,继续让人民做牛做马的印度。这绝不是我们支持印度革命想要的结果…”

    印度劳工党的党员们和那些地方上的革命者有些不能理解,为何林信义要压制当前的革命形势,他们认为只要先把英国人赶走,然后关起门来再继续革命,总能把革命继续下去的,没必要现在都要面面俱到,毕竟光凭他们自己的力量是不足以赶走英国人的,而那些地方上的有力人士愿意站到革命的一边来,那么当然就应当接纳他们。

    V·D·萨瓦卡和老虎贾丁(他带人杀死了那头著名老虎),在会后都向林信义提出了自己的疑惑,林信义则对着两人说道:“民主主义革命的根本目的是为了反抗压迫,而反抗压迫最重要的一点就是重新分配社会财富,人民跟着我们起来革命,但是赶走了英国人后,社会财富却落入到了地主和精英手中,压迫体制没有得到丝毫改变,这是人民所需要的革命吗?”

    第331章 焦虑

    并非只有印度的革命者充满了疑惑,就连跟着林信义一起跨越喜马拉雅山的同志,也觉得他对于印度革命的要求似乎过高了。

    比如李堂(堂本敬一)和李元(岸田原太郎)就在私下向他谈起过这个问题,他们认为现在印度人能够起来对抗英国人就已经很不容易了,如果还要他们对种姓制度、童婚制度、深闺制度进行变革,恐怕不少人会因此而胆怯后退。

    林信义对此则毫不迟疑的回道:“我们需要的是一个革命的印度,而不是一个依附于英国殖民体系下的地主阶级掌控的印度。前者将会成为我们解放亚洲的助力,而后者则会成为英国人的帮凶。

    宁可现在慢一点,甚至忍受一时的挫折,也不能放弃我们的坚持,否则我们的牺牲将会变得毫无意义。前进的方向要是出现了偏差,那么现在越是努力,我们距离终点就越远。”

    面对这么坚定的林信义,李堂、李元等人也只好不再劝说,从武汉到印度,对方就没有出过一次大的错误,他们自然不会去质疑对方的决定,哪怕心里有什么疑惑,也觉得也许是自己看不到林信义能看到的那些东
\/阅|读|模|式|内|容|加|载|不|完|整|,退出可阅读完整内容|点|击|屏|幕|中|间可|退|出|阅-读|模|式|.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1页/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