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看书吧

正文 第79节(第2页/共5页)

兵委员和当地的工农兵代表。一些党员认为,应当把一些工厂迁移到襄阳、南阳地区,即可以作为武汉工业力量的备份,还能加强当地的工人阶级的力量。

    田均一也认同这个看法,因为对于汉水的水利开发,将会带来巨大的电能,就近安排工厂显然能更好的利用起这些电能。于此同时,武汉的外部环境却随着俄国向中国的宣战而变好了,虽然劳工党一直主张要做好战争准备,并开始实施了战时计划生产制度,但英国人显然没有真的和武汉继续打下去的念头。

    这不仅仅在于武汉已经做好了战争准备,也在于英国并不希望俄国人吞下满洲和外蒙古地区。按照英国人对俄国人的了解,一旦俄国人吞下了这两块地方,那么下一步就是要吞并新疆和甘肃了,再下来就是西藏和印度。这个雪球会越滚越大,必须要在一开始就遏制住俄国人的行动。

    第276章 英国人的东亚政策

    三月初负责和英国人谈判的秦力山向党的中央委员们汇报:英国人同意支付100万英镑以了结西藏事件,但拒绝承认这是一起入侵事件并为之公开道歉。

    虽然其他委员们听了这个条件之后有所动摇,一直以来都是中国对列强赔款道歉,能够让大英帝国赔款一次,可以说是相当具有历史意义了。

    不过田均一不为动摇的问道:“假如英国认为这不是一起入侵中国的事件,也就是等于我们以100万英镑出售了西藏的主权,也许英国人在这次事件中没获得什么利益,却为西藏分离出中国制造了借口,我们显然不能接受这一建议。”

    虽然田均一的主张获得了大多数委员的认同,但负责经济事务的杨衢云还是提出了自己的看法,“虽然我认为田委员的主张在政治上是正确的,但我也希望大家能够稍稍考虑一下工农兵委员会的财政和湖北地区的经济工作。

    我们所采取的战时计划生产,虽然遏制住了市场上物价的波动,但并没有杜绝黑市上物价的剧烈上涨。武汉三镇一直以来都是以来贸易进出港为主要经济支柱的,现在长江航道的被封锁,让武汉三镇已经陷入了一个极其危险的境地。

    我们如果不能给出足够的资金收购各地送来的物资,那么地方上就会因为缺乏资金流动而破产。我们要是不恢复对外贸易,就不能获得流动资金和从外部购买机器及原料。

    德国人支持我们,不是因为他们反对清政府,而是因为他们确实在武汉有着重大利益,但假如现在的情况继续下去,德国人也就没什么利益可言了…”

    杨衢云的主张还是能够得到不少委员们的认同的,虽然对于保卫政权是各位委员们的首要任务,但没有经济建设的话,就连保卫政权的军队他们也无法支持下去,光凭革命热情可不能填饱肚子。

    在一番辩论之后,田均一修改了自己的主张,他接受了一些委员的建议,把和英国人的谈判分为几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以释放西藏远征军为条件和英国换取长江航道的通行及各国军舰不得越过九江,并且武汉将接管九江地区,这样九江一旦受到攻击,武汉就会实施自卫政策。

    这原本只是一个试探之举,但却正中英国人的下怀。英国人之前在谈判中表现的不够主动,是希望北京和武汉互相出价,从而为英国外交创造更好的谈判氛围。但是随着俄国对中国的宣战,英国就没法再玩这样的小把戏了,这个时候对抗俄国在远东势力的扩张才是首要问题。

    英国人不能指望北京能单独抵挡住俄国的进攻,也更担心北京向俄国人投降。武汉的作用于是就显示出来了,假如北京向俄国投降的话,那么英国可以立刻扶持一个新的中国政府同俄国人对抗,在这个时候令北京和武汉继续对抗下去就不明智了。

    不过英国人也不想在西藏问题上做出太大的让步,这不仅涉及到了印度的安全,也极大的损害了大英帝国的颜面。英国政府认为,对于西藏的行动必须要有所回敬,但不是在当下,至少得对英国印度军队进行调整之后再说。

    经历了布尔战争和西藏战争这两场陆地之战后,伦敦的政客们陡然发觉,英国陆军已经处于一个极其危险的境地了,假如不能对这支军队加以整顿,那么大英帝国恐怕真的只能靠海军来维护自己的尊严了,虽然大家一直都是这么觉得,但没有陆军就没法在陆地上保卫印度和加拿大及南非、埃及。

    就像中国人需要时间一样,英国现在也需要时间来更新自己的陆军,所以英国人决定先暂时搁置对于西藏地位的讨论,和中国人达成休战再说。只要更新完自己的陆军,英国不认为中国人还能再创造一次奇迹,毕竟西藏可没有工厂为中国军队更新装备。

    不过英国人的决定对于俄国和北京来说都是一个晴天霹雳,俄国人就不用说了,英国人禁止俄国军舰通过长江向武汉发起进攻,这实际上就等于是一种限制俄军行动的不友善姿态。俄国第一太平洋舰队拥有七艘装甲舰,虽然在数量上和英国皇家海军中国区舰队相差不多,但是中国区舰队中有5艘老人星级战列舰。

    英国皇家海军的这款战列舰大多建造于1896-1902年,不但是新锐战舰,而且是专门为了对付俄国及日本的战列舰设计的一款战列舰,唯一的问题就是中国区舰队需要防御的地区太过宽广,从中国沿海到太平洋,这就使得皇家海军中国区舰队的力量有所不足了。

    此外还有几个棘手的问题:一是中国区舰队用以压制俄国或日本的东亚舰队都足以胜任,但不能应对各国联手的挑战;二是德国海军不断的扩建,使得英国本土的防御重要性开始提升,费舍尔主持海军部的日常工作后就极力推动海军改革,重点之一就是舰队重组计划。

    费舍尔打算在淘汰英国皇家海军大量旧军舰外,将本土舰队改为海峡舰队,并从海外抽调主力战舰,在北海压制住德国海军,以保持皇家海军在欧洲的优势地位。

    但是费舍尔的改革计划面临着两大难题,英国的船只建造能力虽然保持着世界第一的地位,但并无能力和整个欧洲及美国、日本的造舰能力对抗,也就是说在不削弱其他列强的舰队数量下,英国皇家海军就不能维持其全球霸权,甚至都不能维持在欧洲的海上优势。

    为了能够把远东舰队中的战列舰抽调回来加强本土舰队的力量,那么必然要消灭远东俄国或日本的舰队,并使两国敌对而互相牵制,这也是英国选择和日本结盟的原因,相比起俄国人,至少日本海军的强大不能威胁到英国本土。

    俄国向中国的宣战,虽然在外交上看是英国的失败,但是对于英国皇家海军来说却是一个机会,一个让日俄开战消灭远东海上力量的大好机会,不管谁赢了,都可以让英国皇家海军削减在远东的力量加强本土舰队的实力了。

    因此,虽然英国人公开表示了禁止俄国军舰通过长江向武汉发起
\/阅|读|模|式|内|容|加|载|不|完|整|,退出可阅读完整内容|点|击|屏|幕|中|间可|退|出|阅-读|模|式|.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2页/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