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茶园和伐木业外几乎没有其他产业。
寇松虽然已经打算辞职,但也没打算放弃剿灭这群翻过喜马拉雅山的中国人的想法,只要他们还在印度的土地上活动一天,那么就会成为英国人嘲笑他的黑点,时间拖得越长,对他的政治声誉也就打击的越厉害。
因此他还是忍不住询问道:“先保住印度平原的安全这当然是必要的,但是,我们难道就不能对这些可恶的臭虫做点什么吗?比如请尼泊尔人出兵锡金?”
基钦纳看着总督反对道:“我们必须依赖自己的力量击败中国人,否则就不能洗刷西里古里的耻辱。在这个时候请求尼泊尔人帮助,只会被印度人视为我们虚弱了,这不是什么好主意。而且,尼泊尔人向来狡诈,他们一定会借此敲诈我们的。”
总司令说的也许是正确的,但是寇松觉得对方压根不了解自己身上承受的压力,假如在新的总督到达之前中国人还是活蹦乱跳的,那么印度任职的经历就会成为他履历上永远没法洗刷的污点了。他拒绝了基钦纳的意见说道:“让中国人在大吉岭多待一天,才真正是对大英帝国最大的羞辱。我宁可忍受尼泊尔人的敲诈,也不愿意看到中国人继续待在那里。
我提议,派人去请求尼泊尔人出兵,不管花多少钱都行,等解决了中国人之后,我们总能让尼泊尔人知道,谁才是这片土地的主宰…”
第259章 契约工人
噶伦堡,其实真不能叫什么堡垒,不过是一座山城罢了,真正的以山为城,因为这里就没有什么平地,房子就是从山头往下一圈圈的修。不过,噶伦堡却是英属印度在山南地区的军事和政治中心。这里不仅有英国驻锡金的专员行署和驻军司令部,还有英国人专门为山南及西藏地区修建的学校。
尼泊尔、锡金、西藏对于西方文化的了解,通常就是派出贵族子弟来这里学习开始的。虽然拉萨对于英国人保持着高度的警惕,但依然改变不了江孜、不丹一带的藏人贵族把自己的子弟送来噶伦堡学习西方文化,因为随着英国在山南地区越来越强大的存在感,这些距离英国人最近的贵族们已经意识到传统已经不能保护他们了。
不过,今次中国军队出现在这里,顿时让这些聪明的贵族们都感到惶惶不安了起来,他们感觉自己还是下注下的早了。比如,曾经极力劝说乌颜·旺楚克应该投靠英国人,因为拉萨绝无能力抵挡住英国人进攻的乌金卡基,在中国军队进入噶伦堡后就被乌颜·旺楚克踢回老家去守家去了。
相对于这些聪明的贵族们,那些之前较为固执的贵族们倒是等来了一个变局,图多南嘉法王被解放出来之后,立刻召集了那些不肯和英国人合作的锡金贵族们,开始了对甘托克的贵族议会进行了清算。
英国出兵占据了锡金之后,就将图多南嘉法王软禁并流放到了大吉岭,然后以亲英贵族和僧侣组成了政务会议,向驻锡金专员怀特负责。当图多南嘉法王恢复自由之后,自然是要对这些背叛者进行清算的,林枫不愿意沾上这些人的血,因此让乌颜·旺楚克陪同图多南嘉法王前往收复甘托克,自己则带着少量兵力下山去同英属印度政府打招呼去了。
虽然从山下已经回来快十天了,李根(安重根)也依然有一种做梦的感觉。他原本以为,翻越喜马拉雅山袭击了噶伦堡和大吉岭已经是一个奇迹了,这一战最为艰难的大约就是翻越喜马拉雅山的旅程了,至于进入噶伦堡和大吉岭时几乎就没遇到什么抵抗。
这一点倒是应当感谢菲利普·惠特利少校,为了尽可能的增援江孜,他抽走了大吉岭和噶伦堡最后一点机动兵力,以至于这两个地区只剩下了警察和一些志愿兵维持秩序。当他们进入噶伦堡的时候,这里的人还以为他们是从前线返回的军队,还有人热情的询问前线的战况,不过这倒也不能怪这些居民,因为首先进入噶伦堡的是包着头巾的锡克连队,他们身上还穿着英军的制服呢。
接下来的行动就很顺利了,切断了电报站后,把英国人从各自的房间里带出来,然后让他们住进军营里去就好。噶伦堡的英军军营就像是个小小的城堡,但用来关押犯人也是很合适的。
由于已经过了夏天,山区的冬天可是很冷的,因此大部分英国人都已经下山了。噶伦堡的英国人全部抓起来也就三百多人而已,这还是因为一些后勤官员没有下山的缘故,若是照着以往的惯例,圣诞假期之前山上就不应该有什么英国人了。
大吉岭也是如此,除了运营铁路、电报和管理军营的英国人,度假的英国人和茶园的主人都已经下山了。整个大吉岭都是空房子,这两个地区加起来的英国俘虏大约有400多人,加上甘托克被送来的一些英国人,他们总共在锡金抓到了497名英国人。不过幸好其中没有女人和小孩,否则管理起来就麻烦多了。
虽然抓了这么多英国人,但是跟着林信义的李根、李堂等人其实都没什么兴奋的,他们似乎已经过了某个标准线了,对于眼下的胜利反而有了一种理该如此的感觉。直到林信义再一次冲到了印度平原上,才让跟着林信义下山的李根再一次的刺激了起来。
他还是第一次感觉这么刺激,世界头号列强居然都被他们踩到了脚下,这对于一个朝鲜人来说,冲击力有些大了。仅仅在十年前,他还不得不看着日本和清朝在自己的国土上交战,为的就是争夺对朝鲜的控制权,而今天他却站在了英国的领土上,对着英国人通电要求他们离开印度,他觉得自己的想象力确实有些匮乏了。
当他们再一次回到大吉岭时,大家都突然觉得,其实英国人也没什么可怕的,他们也不过是两只手一双腿一个脑袋,在马克沁机枪下也一样会倒下,面对武力的威胁也同样会乖乖的听话合作,所谓的绅士风度,显然并不存在于战场上。
李根拿着电报走进噶伦堡的专员行署,这座三层的红砖小楼已经成为了林信义和山南军政委员会的办公场所,林信义的办公室在二楼,卧室在三楼,而军政委员会的会议室在一楼。
应该来说,厚重的英式建筑其实很适合冬天居住,特别是英国人还安置了壁炉,生了火后整个房间都是温暖的。这里的冬天差不多和汉城一样,除了积雪没那么厚而已。
李根敲响林信义办公室的房门时,他正在和驻大吉岭副高级专员查尔斯·贝尔进行交谈,这位35岁的英国人在温切斯特和牛津接受教育,1891年加入英印政府任职,算起来他已经在印度工作了14年,他父亲同样是英印政府的一名官员。
和大多数英国人类似,虽然还不到40岁,可贝尔已经有些谢顶了。不过和他交谈的林信义也承认,这是一位相当出色的英国官僚,在行政事务上有着丰富的经验。林信义觉得,类似于这种英国官僚家庭出身的精英,确实有着所谓的家学,至少他就很清楚的把英印政府的体制给他描述了一遍。</
\/阅|读|模|式|内|容|加|载|不|完|整|,退出可阅读完整内容|点|击|屏|幕|中|间可|退|出|阅-读|模|式|.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4页/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