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看书吧

正文 第74节(第1页/共5页)

    张之洞说完就自顾上轿去了,倒是让袁世凯留在原地思索了好一阵,他刚刚说的话可不是在恭维张之洞,而是真心实意的。至少他是没法做到武汉那班年轻人闯出来的局面,谁能想到湖北新军能打进印度去,迫使英国人放弃武力解决武汉事件呢?

    他手下或者不乏有出色的军事人才,但敢这么破釜沉舟的估计只有年轻时的自己了,现在的他也是干不出这等事来的。英国人的态度转变,使得日舰沉没事件不至于成为中日冲突的导火索,在这之前袁世凯和手下的北洋团体都是忧心忡忡的,因为再来一次八国联军入侵事件,中国就没法再维持一个国家了。

    但是现在么,事态开始转向有利于中国的方向了,除了中俄之间的关系日渐恶劣,俄国对武汉工农兵委员会发出的不友好通牒向清政府施压,表示清政府如果不能维护俄国的在华利益,那么就应当尽快签署承认满洲、外蒙接受俄国保护的协议,其他各国政府对于北京的态度反而有所好转了。

    按照袁世凯手下幕僚的意见,各国政府是担心清政府垮台后各地都出现如同工农兵委员会这样的武装团体,这将会使列强的在华利益遭到重大挑战,而各国将不得不投入大量的军队来中国维持秩序,八国联军已经证明了,这种武力统治中国的想法是行不通的。

    从现在的结果来看,武汉那班年轻人干的不坏,可要是放在之前的局势上来看,有谁能够不顾身家性命的做出这样的下注呢?至少,北洋团体内是没有这样胆大包天的人物的,他们或者会在战场上表现自己的勇敢,但是绝不敢去挑战朝廷和列强制定的规则。

    试图让唐才常和田均一来北京,一是希望能够分化湖北的力量,二便是想要看看是否能把两人为北洋所用。对于此时的北洋来说,想要独立支持起大清是不可能的事,但如果有了湖北的支持,那么北洋倒是可以真正取代淮系成为大清的权力支柱了。

    在列强、朝廷暂时停止对湖北发起军事进攻的时候,武汉则抓紧了对于地方政权的建设,其中最要紧的还是对于武汉政权的建设,并开始收回列强在湖北地区的特权。

    德国人得到中国军队攻入印度的消息后就立刻传给了劳工党,这一消息对于汉口的英国总领事及各国领事们来说无疑是当头一棒。过去列强向中国施加武力威胁的一大原因是,就算打输了中国人也威胁不到自己。

    中国军队出现在印度境内,这意味着英国人在进攻中国的同时,中国人同样可以进攻印度,不管英国在中国赢得了多大的胜利,英国都输了这场战争。就好比英国人战胜了布尔人,可没人会觉得这是英国的荣耀,反而觉得布尔人虽败犹荣。

    而英国驻华公使之后呼吁北京-武汉之间停止交战,这无疑是承认了武汉作为交战团体的地位,这就进一步表明了英国对中国军队出现在印度的忌惮。劳工党内原本主张有限承认列强在华特权的声音立刻就消失了,田均一、秦力山、唐才常都认为,应当趁着这个机会取消列强在湖广、四川地区的领事裁判权和海关监督权,并收回各国租界。

    田均一对着委员会的委员们这样说道:“既然列强打不下去了,那么就得承认他们在我们这里没有特权,这是胜利者的特权…”

    比利时人是最先感受到这一特权的,秦力山代表委员会向比利时人发出了最后通牒,“假如领事不能在今天之内签署转让土地的协议,那么委员会只能宣布贵方采取了欺诈手段购买了土地,该土地交易无效。另外,鉴于比利时加入了长江联合舰队,对委员会发出了战争威胁,所以委员会决定驱逐湖广、四川境内的所有比利时人,和贵方断绝外交关系。”

    比利时领事怒不可遏,向着秦力山质问道:“发起长江联合舰队的是英国人和俄国人,参加了联合舰队的还有美日等国,你们也打算和他们断绝外交关系吗?”

    秦力山冷静的看着比利时领事回道:“他们真有军舰在中国,而比利时真没有。我们可不是刚果人,不会被你们讹诈…”

    第257章 委员会的外交

    比利时人挨了打,法国人就站出来了,毕竟之前比利时人敢向湖广总督府进行勒索,靠的就是法国人的支持。只是对于法国领事的威胁,秦力山却不以为然。

    列强一致的原则已经被破坏,在英国人召集联合舰队来武汉护侨之后,工农兵委员会就拒绝和所谓的领事团进行沟通了,他们只同意和各国领事进行分别沟通,对于如何对待领事团,工农兵委员会的立场很确定,在联合舰队解散之前,领事团不再享有外交特权,因为双方已经进入了交战状态。

    虽然工农兵委员会并没有提出宣战,只是以防御的名义提出了自卫一说,但各国驻汉口领事并不承认这点,哪怕是德国驻汉口总领事,也认为自卫说缺乏依据。不过随着英国人承认了武汉为交战团体之后,武汉的自卫说也就成立了。

    在这样的局势下,各国不得不暂时放弃了列强一致的原则,因为英国人转向的太快,其他各国根本没法跟得上。

    比如,工农兵委员会主张对俄宣战,并要求俄国外交官交出俄军武器、俄国在华财产并收回俄租界,俄国就没法认同英国的新立场。1905年1月3日,俄国驻汉口领事馆被迫关闭,湖广境内的俄人被遣送离开,通过卢汉铁路前往北京。

    汉口连俄国人都没有了,自然也就没法在领事团内对武汉进行交涉了。工农兵委员会的激烈举动对汉口各列强造成震动,日本驻汉口总领事态度终于有所软化,日本在武汉的侨民仅次于德国,因为武汉的快速发展,使得日本商业在武汉有着重大利益,日本的煤炭和棉纱在武汉的销售量一直很好。

    日本商人虽然鼓励日本海军舰队在长江巡逻常态化,这样可以使沿江的中国官员对日本商业提供更多的方便,日本商人毕竟是从幕府时代混出来的,知道什么是特权商人,所以但凡能够利用强权获得好处的地方,他们是不会吝啬于使用强权的。

    但日本商人同样也是一个欺软怕硬的阶层,不敬畏权力的商人是没法成为特权商人的。当日本商人发觉日本海军没法保卫自己在湖广的利益,并有可能成为中国人驱逐他们的借口时,这些日本商人的立场就发生改变了。

    不管是煤炭还是棉纱,其实都和海军有着极为密切的联系,这也是海军乐于接受这些日商的请求不断加强长江巡航的重要原因。但是日商同样是把利益放在第一位的,假如日本占据优势地位,中国人的抵抗可以轻易被日本的军队所粉碎,那么他们自然是愿意放弃眼前的利益支持军部的,但是在英国转向之后,德国的态度越来越接近武汉,日商就不肯再冒这个风险了。

    就如日商代表对日本驻汉口领事赖川浅之进所言,“日本能做的商业,其实各国和
\/阅|读|模|式|内|容|加|载|不|完|整|,退出可阅读完整内容|点|击|屏|幕|中|间可|退|出|阅-读|模|式|.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1页/共5页)